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和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582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和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和注射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叠层式注射模具相较于传统模具具有应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叠层式注射模具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具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与热流道技术的结合,使它成为当今塑胶模具发展的一项前沿技术。

然而,常规的仅具有主流道的热流道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叠层式注射模具的设计要求,现有技术提出一种一主流道和一分流道叠层设置的热流道系统,然而,熔融的塑胶在该主流道与分流道的接口处大量汇集,以致塑胶于分流道内的传递较慢,而通常叠层式注射模具所应用的产品的尺寸较大,故要求分流道的尺寸也较大,如此,就导致塑胶到达分流道的注射出口的速度较慢,严重影响叠层式注射模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叠层模具流道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层模具流道系统仅包括叠层的一主流道和一分流道,以致叠层式注射模具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模块、至少两分流道模块以及连通模块,所述主流道模块和各所述分流道模块沿第一方向呈叠层设置,所述主流道模块具有注塑入口,任一所述分流道模块均具有注塑出口,所述连通模块连通所述主流道模块与任一所述分流道模块。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模块包括第一流道板组件以及注塑接头,所述第一流道板组件上设有所述注塑入口,所述注塑接头连接于所述注塑入口,所述第一流道板组件上还设有连通所述连通模块的连通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板组件为由多段第一流道板连接而成的镶拼式结构。

优选地,各所述分流道模块在第二方向上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优选地,任一所述分流道模块包括第二流道板组件以及多个第一热嘴,每一第二流道板组件朝向所述主流道模块以及背离所述主流道模块的一侧均设有所述注塑出口,任一所述第一热嘴对应设于一所述注塑出口处。

优选地,任一所述第二流道板组件为由多段第二流道板连接而成的镶拼式结构。

优选地,多段所述第二流道板包括设有各所述注射出口的安装流道板,以及连接所述连通模块的活动流道板;

所述活动流道板枢接于所述安装流道板,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安装流道板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通模块包括对应所述分流道模块数量设置的连通管组件,每一连通管组件包括管本体和控制开关装置,所述控制开关装置设于所述管本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管本体的管口。

优选地,每一所述管本体包括连通所述主流道模块的第二热嘴、连通所述分流道模块的第三热嘴,以及呈中空设置的连通块,所述连通块连通所述第二热嘴和第三热嘴;

所述控制开关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热嘴和/或第三热嘴内且可活动盖合或打开所述连通块通孔的针阀结构,以及驱动所述针阀结构运动的杠杆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通块内设有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射模具,包括叠层模具流道系统,该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模块、至少两分流道模块以及连通模块,所述主流道模块和各所述分流道模块沿第一方向呈叠层设置,所述主流道模块具有注塑入口,任一所述分流道模块均具有注塑出口,所述连通模块连通所述主流道模块与任一所述分流道模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引入主流道模块以及与该主流道模块叠层设置的两分流道模块,从而避免熔融的塑胶于单一分流道模块处的汇集,而影响塑胶的传递速度,继而影响注射模具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主流道模块以及两分流道模块,三套独立的热流道巧妙衔接,通过信号控制时间的先后,而达到一体化协同工作,保证填充进胶的平衡,提高注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叠层模具流道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叠层模具流道系统的正面图;

图3为图2中主流道模块和部分连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一分流道模块和部分连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控制开关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VI-VI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叠层模具流道系统的产品加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层模具流道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模块1、至少两分流道模块2以及连通模块3,主流道模块1和各分流道模块2沿第一方向呈叠层设置,主流道模块1具有注塑入口(图未示),任一分流道模块2均具有注塑出口(图未示),连通模块3连通主流道模块1与任一分流道模块2。

本实施例中,该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包括两分流道模块2,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叠层流道系统也可包括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分流道模块2,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也可具体为其他方向,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参照图7,该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工作时,熔融的塑胶从注塑入口进入主流道模块1,再通过连通模块3分别流入两分流道模块2,最终通过各分流道模块2上的注塑出口,流入注塑产品4内的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叠层模具流道系统引入主流道模块1以及与该主流道模块1叠层设置的两分流道模块2,从而避免熔融的塑胶于单一分流道模块2处的汇集,而影响塑胶的传递速度,继而影响注射模具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主流道模块1以及两分流道模块2,三套独立的热流道巧妙衔接,通过信号控制时间的先后,而达到一体化协同工作,保证填充进胶的平衡,提高注塑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主流道模块1包括第一流道板组件11以及注塑接头12,第一流道板组件11上设有注塑入口,注塑接头12连接于注塑入口,第一流道板组件11上还设有连通连通模块3的连通口。可以理解,主流道模块1设为第一流道板组件11,有利于降低主流道模块1的厚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而于注射入口处设置注塑接头12,则是为了更好地通入熔融的塑胶。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主流道模块1也可具体为其他流道组件。

进一步地,第一流道板组件11为由多段第一流道板111连接而成的镶拼式结构。可以理解,相较于现有模具中流道板组件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减小产品不良率。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板组件11呈中部凸出的三段式结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板组件11还可由四段、五段甚至更多第一流道板111拼接而成,而第一流道板组件11整体也可呈其他形状设置,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4,各分流道模块2在第二方向上同层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使各分流道模块2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主流道模块1的距离相等,更好地维持注塑效果的一致,提高产品成型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各分流道模块2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分层设置。

进一步地,任一分流道模块2包括第二流道板组件21以及多个第一热嘴22,每一第二流道板组件21朝向主流道模块1以及背离主流道模块1的一侧均设有注塑出口,任一第一热嘴22对应设于一注射出口处。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对上下叠层的产品进行塑胶注塑,而避免热嘴的绕接,简化结构,降低叠层模具流道系统的结构造价。

进一步地,任一第二流道板组件21为由多段第二流道板211连接而成的镶拼式结构。可以理解,相较于现有模具中流道板组件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减小产品不良率。本实施例中,多段第二流道板211包括设有各注塑出口的安装流道板211a,以及连接连通模块3的活动流道板211b;活动流道板211b枢接于安装流道板211a,以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安装流道板211a转动。可以理解,如此设置,通过对活动流道板211b的转动微调,而确保连通模块3的无偏差对接,从而有效保证分流道模块2的进胶效果。

进一步地,连通模块3包括对应分流道模块2数量设置的连通管组件31,每一连通管组件31包括管本体和控制开关装置314,控制开关装置314设于管本体内,以打开或关闭管本体的管口。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更好地实现对流道的多方位控制,提高该叠层模具流道系统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每一管本体包括连通主流道模块1的第二热嘴311、连通分流道模块2的第三热嘴312,以及呈中空设置的连通块313,连通块313连通第二热嘴311和第三热嘴312;控制开关装置314包括设于第二热嘴311和/或第三热嘴312内且可活动盖合或打开连通块313通孔的针阀结构314a,以及驱动针阀结构314a运动的杠杆结构314b。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杠杆结构314b包括支座314e和装配于支座314e上的杠杆314c和油缸杆314d,杠杆314c的中部枢接于支座314e、一端连接针阀结构314a、另一端连接油缸杆314d,油缸杆314d上下运动拉动杠杆314c,带动针阀结构314a上升或下降,以打开或关闭连通块313的通孔;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一方面,有效保证热嘴关闭时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胶的情况,另一方面,驱动油缸杆314d的油缸无需单独冷却,有利于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二热嘴311以及第三热嘴312内均设有该针阀结构314a,且第二热嘴311上端的后侧以及第三热嘴312下端的后侧均设有驱动对应针阀结构314a的杠杆314c结构314b,以节省结构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连通块313内设有冷却装置。可以理解,熔融的塑胶通过第二热嘴311进入第三热嘴312会积蓄大量的热量,故必须对该位置处降温,以避免连通块313内过热发生烧胶现象,影响产品的品质。本实施例中,连通块313内设有冷却水路,以吸收并带走连通块313内积蓄的热量;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连通块313内还可设有其他类型的冷却装置,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射模具,该注射模具包括叠层模具流道系统,该叠层模具流道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注射模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