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2598发布日期:2018-06-30 07:1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塑料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大部分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由此可知,模具质量之好坏决定着零部件质量的好坏。

现有的模具结构,包括由相配合的公模、母模、模仁所组成,在实际搭配射出成型机实施射出注料至完全填满的整个制造过程中,可谓耗费时间极短。尤其在射出成型机功能不断地精进下,其出料速度更是大幅改善,而不致有滞留出料的情形发生。注塑成型机主要分为卧式与立式两种,在将模具置于成型机上时,为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需将用于注射塑料的机头上的射嘴精确的对准模具上的模穴,然后再进行射出成型。在成品由射出成型之过程至完成,仍存在有包括:冷却时间冗长致成品固化冷却缓慢、成品离模不易又易生变形、转写率不佳及残留应力高等为制造业者长期以来所困扰垢病者,其不仅造成成本高、降低产能、毫无效率,甚至不符合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中,制造圆形塑料套管时,往往会在套管末端的内径的转角处(即公模与插销接触区域的边缘)产生不预期的毛边从而影响圆形塑料的质量。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塑料加工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塑料加工模具,以解决圆形或椭圆形塑料的毛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加工模具,包括母模,所述母模具有一模穴,该模穴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插销,所述插销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插销由模穴的一端插入;以及公模,所述公模具有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的突出部,突出部大小介于模穴和插销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模与母模进行合模时,突出部由模穴的另一端伸入一预定距离;所述母模、插销与公模进行合模时,插销与突出部在模穴中紧密地相互抵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穴中还设有滑动座,滑动座与插销衔接,并紧密地配合在模穴中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销与滑动座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定距离为0.1~1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定距离为0.6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穴、插销与突出部为同心设置的圆柱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比插销的直径大0.04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圆形塑料加工模具主要针对公模的设计进行改良,使得公模形成伸入母模的模穴一预定距离的突出部,并且突出部的直径大于与其抵靠的插销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使得套管末端的内径的转角处,即公模与插销接触区域的边缘产生断差,不仅有效地阻止毛边的产生,更可因为提高成品的良率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塑料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以圆形为例,塑料加工模具主要包含有母模30、插销32、滑动座36以及公模34。母模30具有模穴300。并且,母模30的模穴300主要形成套管的外径,因此模穴300具有第一直径。本发明的插销32主要形成套管的内径,因此插销32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并且,插销32可由模穴300的一端插入。

本发明中的模穴、插销均设置为圆柱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应设置为其他形状,如椭圆形等。

另外,本发明的模具还可进一步包含滑动座36。滑动座36与插销32衔接,并紧密地配合以在模穴300中滑动。即,滑动座36的直径近似于模穴300的第一直径。并且,由于滑动座36主要形成套管的外径与内径之间转折的端面,因此滑动座36的直径不能小于第一直径,否则在射出注料于模具中时,塑料将会从母模30的模穴300与滑动座36之间缝隙流出,进而导致严重的毛边。

上述插销32与滑动座36可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整合成一单独的模具单元。

本发明的公模34主要形成套管的外径与内径之间转折的另一端面。如上所述,由于现有方式所制造的套管,套管末端的内径的转角处(即,公模34与插销32接触区域的边缘)往往会产生不预期的毛边,因此本发明的公模34特地经过改良设计,使其具有突出部342。特别地,公模34的突出部342具有大小介于母模30的第一直径与插销32的第二直径之间之第三直径。其中,当本发明的公模34与母模30进行合模时,公模34的突出部342可以由模穴300饿另一端伸入预定距离。

本发明中突出部对应设置为圆柱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椭圆形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母模30的模穴300、插销32与公模34的突出部342为同心设置。

再者,当本发明的母模30、插销32、滑动座36与公模34进行合模时,插销32与公模34的突出部342可以在模穴300中紧密地相互抵靠。如图1所示,插销32与公模34的突出部342相互抵靠的界面位于成型后圆形塑料套管的内径处。在模具3进行合模之后,塑料由公模34上的进料口340沿着流道射进模穴300中。待塑料冷却之后,可先将公模34与母模30脱离,接着再使滑动座36伴随着插销32将凝固的射出件推出母模30的模穴300。至此,即可将完成的套管由插销32上取出。

进一步地,公模34的突出部342不需伸入模穴300很大的距离,即可有效地改善套管末端之内径的转角处所产生之毛边问题。预定距离为0.1~1mm,优选地,可以为0.6mm。

如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母模的第一直径设为5mm,插销的第二直径设为4mm,突出部的第三直径设为4.04mm,预定距离设为0.6mm,合模后模穴总长度为97mm。

上述是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模具的几何尺寸并不限于上述尺寸。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塑料加工模具主要针对公模的设计进行改良,使得公模形成伸入母模的模穴一预定距离的突出部,并且突出部的直径大于与其抵靠的插销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使得套管末端的内径的转角处,即公模与插销接触区域的边缘产生断差,不仅有效地阻止毛边的产生,更可因为提高成品的良率以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