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模具用的组合式顶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327发布日期:2018-09-25 21:5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式顶针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模具用的组合式顶针。



背景技术:

在塑料制品的加工工艺中,当模具完成产品成型条件后,为使产品方便拿出,需要安装顶针将产品从模具内顶出,方便取出产品同时将废料从模具孔洞中顶出。

在实际成型过程中,一方面,顶针在注塑-成型-脱模这一工艺流程中需要反复的被顶出和被压回,顶针与模具之间反复的进行摩擦,这必然会导致顶针外壁被磨损从而使顶针与模具之间形成空隙,导致注塑成型过程中发生“漏浆”现象,从而使得浆液在顶针与模具的间隙中冷却成型,顶针很难被顶出;另一方面,由于顶针与模具之间的空隙增大,浆液流入空隙不仅导致浆夜的浪费,还会使得成品存在一定的瑕疵,必须后期再进行处理才可以去除,费时费力。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精密模具用的组合式顶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模具用的组合式顶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密模具用的组合式顶针,包括支撑架、顶针和弹簧,所述顶针在支撑架上呈等距直线排列,所述顶针包括底座、外套管和内顶杆,所述底座为正六边形结构,且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底座嵌在支撑架内,所述内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内顶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通过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外套管套接在内顶杆上且与内顶杆之间形成空隙,所述内顶杆上靠近弹簧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沿外套管呈等距圆周排列。

优选的,所述顶板为圆盘形结构,且所述顶板的外周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弹簧沿外套管的端口呈等距圆周排列,且所述弹簧的数目不少于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内顶杆设置在外套管内侧,使得在将塑料成品顶出的过程中,内顶杆外壁不与模具接触,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磨损,提高顶杆的使用寿命;

2.外套管通过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在顶起底座的过程中固定在底座上的内顶杆受到弹簧的作用,在顶出成品时会产生一定的缓冲力,防止将塑料成品顶变形或是破损;

3.与内顶杆固定连接的顶板的外周设有密封圈,起到密封外套管与内顶杆间隙的作用,防止浆液下流至外套管内造成浆液浪费和成品多出变形结构;

4.底座设置成正六边形结构且底座底部设置凹槽,便于底座的固定,防止顶针顶出过程中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顶针处于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顶针、3外套管、4内顶杆、5顶板、6弹簧、7底座、 8凸起、9凹槽、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密模具用的组合式顶针,包括支撑架1、顶针2和弹簧6,顶针2在支撑架1上呈等距直线排列,顶针2包括底座7、外套管3和内顶杆4,底座7为正六边形结构,且底座7 的底部设有凹槽9,正六边形结构和凹槽9使得顶针2的底座7在顶针底板上的嵌入型更好,底座7嵌在支撑架1内,内顶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7 上,内顶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通过弹簧6固定连接在底座7上的外套管3套接在内顶杆4上且与内顶杆4之间形成空隙,内顶杆4上靠近弹簧6的一侧设有凸起8,凸起8沿外套管3呈等距圆周排列,如图3所示,凸起8将外套管3卡在支撑板上,防止外套管3发生移动而尽让外套管内的内顶杆4移动,防止内顶杆4由于与模具发生摩擦而损耗。

进一步地,顶板5为圆盘形结构,且顶板5的外周设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使得顶板5与外套管3的结合非常紧密,防止浆液漏入外套管3与内顶杆4的间隙中,造成浆液的浪费以及成品成型后多出不必要的部分;

进一步地,弹簧6沿外套管3的端口呈等距圆周排列,且弹簧6的数目不少于三个。

工作原理:使用给组合式顶针时,首先将底座7固定卡接在顶针底板上,然后将支撑板套在外套管3上,外套管3通过其上的凸起8被支撑板限位从而不能移动,此时外套管3与内顶杆4密封性良好,然后浇筑模具,待浆液冷却成型后,顶起顶针底板,组合式顶针底座7在顶针底板的作用力下向上运动,从而将内顶杆4向上顶起,将成品脱模,而外套管3由于被支撑板卡住不能运动,整个过程中内顶杆的外壁并未与磨具内壁以及外套管3的内壁进行接触,不会出现由于多次使用产生损耗而造成浆液流入顶针与模具之间的间隙的状况,从而提高模具的成品率和成品的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