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425发布日期:2019-01-15 22:1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机。



背景技术:

铁氟龙管是由聚四氟乙烯材料挤压烧结后,经干燥、高温烧结、定型等工序而制成的特种管材。为了增加铁氟龙管的生产规格,同一直径的铁氟龙管通常需要利用挤压机进行挤压,从而使其直径变小。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挤压机在使用时,上下两组牵引轮之间的间隙不可调,因此只能对同一规格的铁氟龙管进行牵引,生产不同直径的铁氟龙管时,需要更换不同的牵引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挤压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牵引轮之间的间隙不可调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杆,使上下两组所述输送带向中间聚拢或向上下两侧分散,从而使所述牵引槽之间的间隙得到调整,以使用对不同直径铁氟龙管的牵引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挤压机,包括底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竖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导柱,且所述导柱共有两根,两根所述导柱中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底板上,所述调节杆的上部设置有右旋螺纹,下部设置有左旋螺纹;

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上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套,且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上固定板均通过所述导套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柱上,所述下固定板上还设置有下升降座,所述下升降座安装在所述左旋螺纹上,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上升降座,所述上升降座安装在所述右旋螺纹上,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上固定板的正面均设置有牵引组件;

所述牵引组件包括驱动轮、辅助支撑轮和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固定套安装在所述上固定板的背面,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伸向所述上固定板的正面,所述驱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轮的侧面及下方设置有所述辅助支撑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辅助支撑轮的外侧安装有输送带;

所述牵引组件的进料侧设置有挤压套,且所述挤压套的中心轴线横向贯穿上下两个所述输送带的中间。

采用上述一种挤压机,所述挤压套挤出的管线在上下两组所述牵引组件的牵引作用下向出料侧移动,当所述挤压套挤出的管线直径较小,而上下两组所述牵引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只需通过反向旋转所述手轮,即可使所述上升降座带动所述上固定板向下移动,使所述下升降座带动所述下固定板向上移动,从而减小两根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距,当挤出的管线直径大于两组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距时,通过正向旋转所述手轮,即可使上下两组所述输送带分别向上下两侧分离,从而增大两根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距,使所述牵引组件能够适应对不同直径管件的牵引。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组件的出料侧设置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收线轮的进料侧设置有导料柱,所述导料柱共有两根,且两根所述导料柱中间的间距与挤压后线管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套内部设置有锥形孔,且所述挤压套的外部设置有加热环。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套通过立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立板上设置有通孔,能够使挤压后的管线穿过。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牵引槽,且所述牵引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挤压套内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杆,实现对上下两组所述牵引组件之间间隙的快速调节,以便于适应不同直径管线的牵引;

2、操作简单,避免更换牵引轮,因此可大大提高挤压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轮与导料柱俯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2、下固定板;201、下升降座;3、上固定板;301、上升降座;302、导套;4、牵引组件;401、驱动轮;402、辅助支撑轮;403、输送带;4031、牵引槽;404、减速电机;405、固定套;5、固定架;501、导柱;502、调节杆;5021、右旋螺纹;5022、左旋螺纹;503、手轮;6、收线轮;601、导料柱;7、挤压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机,包括底板1、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2和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竖直安装在所述底板1 上,所述固定架5上设置有导柱501,且所述导柱501共有两根,两根所述导柱501中间设置有调节杆502,所述调节杆502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架5和所述底板1上,所述调节杆502的上部设置有右旋螺纹5021,下部设置有左旋螺纹5022;

所述下固定板2和所述上固定板3的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套302,且所述下固定板2和所述上固定板3均通过所述导套302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柱501上,所述下固定板2上还设置有下升降座201,所述下升降座201 安装在所述左旋螺纹5022上,所述上固定板3上设置有上升降座301,所述上升降座301安装在所述右旋螺纹5021上,所述下固定板2和所述上固定板3的正面均设置有牵引组件4;

所述牵引组件4包括驱动轮401、辅助支撑轮402和减速电机404,所述减速电机404通过固定套405安装在所述上固定板3的背面,所述减速电机404的输出轴伸向所述上固定板3的正面,所述驱动轮401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404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轮401的侧面及下方设置有所述辅助支撑轮402,所述驱动轮401和所述辅助支撑轮402的外侧安装有输送带403;

所述牵引组件4的进料侧设置有挤压套7,且所述挤压套7的中心轴线横向贯穿上下两个所述输送带403的中间。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组件4的出料侧设置有收线轮6,所述收线轮6 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收线轮6对挤压后的线管进行收卷。

所述收线轮6的进料侧设置有导料柱601,所述导料柱601共有两根,且两根所述导料柱601中间的间距与挤压后线管的直径尺寸相匹配,如此设置,便于使挤压后的线管从两根所述导料柱601之间的间隙穿过,从而保证线管输送时的直线度。

所述挤压套7内部设置有锥形孔,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锥形孔逐步对管线进行挤压,且所述挤压套7的外部设置有加热环,如此设置,便于对线管进行加热,从而方便管线的挤压变径。

所述挤压套7通过立板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且立板上设置有通孔,能够使挤压后的管线穿过,如此设置,便于对挤压套7进行固定。

所述输送带40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牵引槽4031,且所述牵引槽4031 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挤压套7内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牵引槽4031对管线进行牵引,保证输送带403牵引管线时的直线度。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挤压套7挤出的管线在上下两组所述牵引组件4 的牵引作用下向出料侧移动,当所述挤压套7挤出的管线直径较小,而上下两组所述牵引组件4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只需通过反向旋转所述手轮 503,即可使所述上升降座301带动所述上固定板3向下移动,使所述下升降座201带动所述下固定板2向上移动,从而减小两根所述输送带403之间的间距,当挤出的管线直径大于两组所述输送带403之间的间距时,通过正向旋转所述手轮503,即可使上下两组所述输送带403分别向上下两侧分离,从而增大两根所述输送带403之间的间距,使所述牵引组件4能够适应对不同直径管件的牵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