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708发布日期:2019-09-24 23:3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格栅本体是一个多孔网状结构,通过注塑模注塑成型,在注塑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压状态,才能使型芯上充满塑料熔融料,避免缺料,但同时,由于高压注塑过程中,动模和定模之间锁止松动,熔融料流动到型芯边缘时,在高压作用下,会溢出型芯边缘,冷却后形成“飞边”,需要人工割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包括定模,所述的定模上设于型芯,在定模上且位于型芯边缘设有四面锁模定位机构,所述的四面锁模定位机构包括位于型芯两端的第一端部锁模块和第二端部锁模块,以及位于型芯侧部的第一侧部锁模块和第二侧部锁模块,所述的第一端部锁模块、第二端部锁模块、第一侧部锁模块和第二侧部锁模块分别突出于型芯的边缘。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端部锁模块和第二端部锁模块靠近第二侧部锁模块的一端分别向靠近第二侧部锁模块端部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所述的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分别与第二侧部锁模块的两端相对应。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分别与第二侧部锁模块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间隙。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端部锁模块和第二端部锁模块靠近第一侧部锁模块的一端分别向靠近第一侧部锁模块端部的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凸块连接部和第二凸块连接部,所述的第一凸块连接部和第二凸块连接部分别与第一侧部锁模块的两端相对应。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凸块连接部和第二凸块连接部分别与第一侧部锁模块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排气间隙。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端部锁模块和第二端部锁模块靠近型芯的侧壁与定模所处的平面垂直。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侧部锁模块的两端向下凹进后形成侧部锁模台阶。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二侧部锁模块上设有若干导向孔。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型芯上表面所处的平面呈弧面形,型芯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

在上述的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端部锁模块、第二端部锁模块、第一侧部锁模块和第二侧部锁模块远离型芯的侧壁上设有耐磨块,第一端部锁模块、第二端部锁模块第一侧部锁模块和第二侧部锁模块的上表面呈平面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能与动模实现锁模连接,从而防止产品出现飞边的瑕疵,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后续处理飞边的工序,提供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定模1、型芯2、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第二侧部锁模块6、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7、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8、第一排气间隙9、第一凸块连接部10、第二凸块连接部11、第二排气间隙12、侧部锁模台阶13、导向孔14、耐磨块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汽车上格栅本体高压注塑模具四面锁模定位机构,包括定模1,所述的定模1上设于用于成型汽车上格栅本体的型芯2,所述的型芯2上表面所处的平面呈弧面形,型芯2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在定模1上且位于型芯2边缘设有四面锁模定位机构,所述的四面锁模定位机构包括位于型芯2两端的第一端部锁模块3和第二端部锁模块4,以及位于型芯2侧部的第一侧部锁模块5和第二侧部锁模块6,所述的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和第二侧部锁模块6分别突出于型芯2的边缘。

本实施例的定模1是配合动模一起使用的,因此当定模和动模合模时,四面锁模定位机构上的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和第二侧部锁模块6分别与动模进行连接,在型腔2的四周形成锁模固定,在高压注塑时,动模和定模之间的位置稳定,不会产生错位或小范围移动,使型芯保持固定状态,从而防止成型后产品出现飞边等瑕疵。

优选方案,第一侧部锁模块5的两端向下凹进后形成侧部锁模台阶13,锁模台阶13实现合模时径向定位,所述的第二侧部锁模块6上设有若干导向孔14,合模时,导向柱插入到导向孔14中,实现轴向定位,径向和轴向定位的配合,使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稳固的定位连接,在开合模时防止出现错位,也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四面锁模定位机构的锁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锁模过程中各个锁模块之间的协同效果。结合图1-3所示,第一端部锁模块3和第二端部锁模块4靠近第二侧部锁模块6的一端分别向靠近第二侧部锁模块6端部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7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8,所述的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7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8分别与第二侧部锁模块6的两端相对应。

第一端部锁模块3和第二端部锁模块4靠近第一侧部锁模块5的一端分别向靠近第一侧部锁模块5端部的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凸块连接部10和第二凸块连接部11,所述的第一凸块连接部10和第二凸块连接部11分别与第一侧部锁模块5的两端相对应。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7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8分别与第二侧部锁模块6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间隙9。第一凸块连接部10和第二凸块连接部11分别与第一侧部锁模块5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排气间隙12。

其中,第一排气间隙9和第二排气间隙12分别位于四面锁模定位机构的四个角落,在锁模过程中,使型芯2能沿四角排气,时型芯上的料能够充盈,避免出现缺块。

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7和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8与第二侧部锁模块6之间形成有机连接,第一端部锁模块3和第二端部锁模块4与第二侧部锁模块6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结合的连接方式,锁模过程中得到相互支撑,第一凸块连接部10和第二凸块连接部11与第一侧部锁模块5之间同样也产生有机连接,从而使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和第二侧部锁模块6之间形成相互结合,相互依靠的锁模结构,其锁模效果得到大幅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锁模块3和第二端部锁模块4靠近型芯2的侧壁与定模1所处的平面垂直,实现竖直侧壁的锁模,避免出现摩擦。

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和第二侧部锁模块6远离型芯2的侧壁上设有耐磨块15,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和第二侧部锁模块6的上表面呈平面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定模1、型芯2、第一端部锁模块3、第二端部锁模块4、第一侧部锁模块5、第二侧部锁模块6、第一弯折锁模连接部7、第二弯折锁模连接部8、第一排气间隙9、第一凸块连接部10、第二凸块连接部11、第二排气间隙12、侧部锁模台阶13、导向孔14、耐磨块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