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平板橡胶制品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9330发布日期:2020-09-25 18:2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平板橡胶制品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平板橡胶制品生产设备,属于橡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3465414b)公开了一种大型鄂式平板硫化机,包括主机、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主机包括框板,框板上设置有上托板和下托板,上托板上设置有上热板,下托板上设置有下热板,控制系统包括操作箱,主机还包括油箱、升降平衡装置和油缸;所述的油箱设置于主机框板的后侧,避免热板温度对油箱造成的影响;所述的升降平衡装置设置于上托板上,保证上热板的升降平衡;所述的油缸有多个,油缸采用上置式的安装方式。升降平衡装置包括同步轴、同步齿条和同步齿轮,同步齿条设置于框板上,同步齿轮设置于同步轴上,油缸上下运动时,同步轴带动同步齿轮延同步齿条上下运动。同步齿条有三个,同步齿轮也有三个,三个同步齿轮分别位于同步轴的左右两端和正中间,三个同步齿条分别位于框板的两端和中部,位置可分别与同步轴上的同步齿轮啮合。

上述设备通过设置若干同步齿条和齿轮实现上热板的升降平衡,但是上热板的升降平衡,并不是橡胶压制的关键;橡胶压制的关键是对上热板施力的所有油缸,能够同步施力推动上热板压制橡胶,才能保证压制出厚薄均匀的橡胶制品,只是上热板保持平衡,油缸如果不同时施力,橡胶受力不均匀,橡胶制品的质量很难保证。

并且,上述方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上热板的平衡移动,上热板长距离升降移动后,不同齿轮之间依旧会存在错齿、转动不一的情况,影响上热板升降平衡,进一步影响橡胶的压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若干能够检测若干推动源移动端移动情况的位移开关;通过位移开关能够使得对应的移动端暂停移动;进而移动过快的移动端会先触发与其对应的位移开关,使得移动过快的移动端停止移动;

等其余的移动端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后,确保推动源移动端处于同一高度时,若干推动源再次启动,同步驱动模具移动;

多个推动源的至少两次驱动模具,有效确保多个推动源最后一次移动,能够同步驱动模具对橡胶进行均匀压制;同时模具通过至少两次的位移,有效减少了长距离移动所带来的移动误差,能够有效确保模具移动平衡的最终实现橡胶的均匀压制成型的大型平板橡胶制品生产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型平板橡胶制品生产设备,包括能够对橡胶进行压制的模具、用于驱动模具移动到压胶空间的推动组件;

还包括用于检测推动组件移动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

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若干具有移动端的推动源;

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若干能够检测移动端位置的位移开关;

所述位移开关与对应的推动源电性连接,两者数量以及安装位置相匹配;

通过位移开关能够使得对应的移动端暂停移动;

进而移动过快的移动端会先触发与其对应的位移开关,此时移动过快的移动端停止移动;

等其余的移动端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后,确保推动源移动端处于同一高度时,

若干推动源再次启动,同步驱动模具移动;最终实现橡胶的均匀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打破现有的仅关注模具升降平衡的技术偏见,本实用新型重点关注推动源的移动情况。

本实用新型设置若干能够检测若干推动源移动端移动情况的位移开关;通过位移开关能够使得对应的移动端暂停移动;进而移动过快的移动端会先触发与其对应的位移开关,使得移动过快的移动端停止移动;等其余的移动端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后,确保推动源移动端处于同一高度时,若干推动源再次启动,同步驱动模具移动;

多个推动源的至少两次驱动模具,有效确保多个推动源最后一次短距离移动时,能够同步驱动模具对橡胶进行均匀压制。

同时本实用新型仅要求多个推动源最后一次移动,在极短距离下,能够保持同步,有效降低了多个推动源在长距离移动下,保持同步性的控制难度;进而确保了模具各部分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受力相同,方案切实可行,构思巧妙。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打破现有的模具持续移动,直至把橡胶压制成型的技术偏见,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至少经过两段行程,有效减少了长距离移动所带来的移动误差,能够有效确保模具移动平衡,构思巧妙,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橡胶的压制效果好。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推动组件至少包括位于模具两端的推动源一、推动源二、位于推动源一和推动源二之间的推动源三;

位置检测机构至少包括相邻推动源一安装的第一位移开关、相邻推动源二安装的第二位移开关、相邻推动源三安装的第三位移开关;

所述第一位移开关、第二位移开关、第三位移开关相邻压胶空间安装;

移动过快的推动源的移动端会先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此时移动过快的移动端停止移动;

等其余的推动源移动端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后,确保推动源一、推动源二、推动源三的移动端处于同一高度;

所述推动源一、推动源二、推动源三的移动端,再次驱动模具移动;最终实现橡胶的均匀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在模具两端以及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推动源以及对应的位置检测机构,有效确保模具升降平衡以及受力平衡;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橡胶的压制效果好。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位移开关为接触式的行程开关或/和非接触式的位置传感器;

优选,位置传感器,无需与模具、推动源相接触,即可实现其位置的精准检测,能够有效避免位移开关的磨损以及对模具的移动的干扰。

所述行程开关为感应同步器、光栅、容栅、磁栅;

所述位置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设有用于连接模具的框架;所述框架能够套设所述模具;

所述位移开关安装在框架上,其检测端横向设置并朝向移动端的升降方向,

若干检测端处于同一高度,同时与压胶空间相邻。

多个推动源同时驱动模具移动,行程开始处,其同步性最好,行程越长,移动误差越大,因此把位置检测点设置在靠近压胶空间,即模具与橡胶开始抵触的位置,最大程度提高推动源的同步性以及模具的平衡性,进而确保橡胶的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位移开关为能够检测移动端升降距离的测距模块,其安装在推动源的固定端上或模具下端部上,其发射端竖向设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模具的长度为10-30米,其包括用于与橡胶直接接触的压制板、用于对压制板进行加热的加热板、用于隔热的保温层、用于与框架或其他结构相连接的托板。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可以直接压制出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长的橡胶制品,并且压制效果非常好,应用非常广泛。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模具为下模具,其下端固接在一投料车上,所述投料车两端以及中间位置各设置两组推动源;通过6组推动源驱动模具移动,使得模具受力均匀,确保最终的橡胶压制效果。

所述推动源装配在下模具的下方,其移动端驱动下模具往复升降。

推动源装配在模具下方,其固定端可直接通过地面进行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框架的结构强度,降低框架的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推动组件装设于一方形架中,所述方形架开设若干用于供推动源活动端伸缩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推动源的数量相匹配;

所述方形架上端两侧开设滑轨,所述投料车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滑轨的滚轮。

设置可往复移动的投料车便于在下模具上放置橡胶原料,省事省力。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推动源为液压缸或气缸或滚珠丝杠组件,其移动端能够与投料车的下壁面相抵触。

优选,液压缸,液压缸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力大、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还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垂设在框架上端,与下模具的长度以及位置相匹配;

所述投料车的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滚轮转动的转动电机;

投料车的车厢内装配用于带动滚轮的转轴;转轴安装在车厢内,便于投料车穿过框架。

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投料车的上端面,并通过传送带与滚轮的转轴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打破现有的仅关注模具升降平衡的技术偏见,本实用新型重点关注推动源的移动情况。

本实用新型设置若干能够检测若干推动源移动端移动情况的位移开关;通过位移开关能够使得对应的移动端暂停移动;进而移动过快的移动端会先触发与其对应的位移开关,使得移动过快的移动端停止移动;等其余的移动端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后,确保推动源移动端处于同一高度时,若干推动源再次启动,同步驱动模具移动;

多个推动源的至少两次驱动模具,有效确保多个推动源最后一次短距离移动时,能够同步驱动模具对橡胶进行均匀压制。

同时本实用新型仅要求多个推动源最后一次移动,在极短距离下,能够保持同步,有效降低了多个推动源在长距离移动下,保持同步性的控制难度;进而确保了模具各部分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受力相同,方案切实可行,构思巧妙。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打破现有的模具持续移动,直至把橡胶压制成型的技术偏见,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至少经过两段行程,有效减少了长距离移动所带来的移动误差,能够有效确保模具移动平衡,构思巧妙,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橡胶的压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图(推动源下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一种结构示图(推动源上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图(位移开关为测距模块);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上、下模具具结构示图(位移开关为位置传感器);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上、下模具具结构示图(位移开关为测距模块);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增设投料车结构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具;11、上模具;12、下模具;2、推动源;21、移动端;3、位移开关;4、框架;5、投料车;6、方形架;7、转动电机;8、橡胶;51、滚轮;121、压制板;122、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元件“固接”或“滑动连接”时,两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大型平板橡胶制品生产设备,包括能够对橡胶进行压制的模具1、用于驱动模具1移动到压胶空间的推动组件、用于连接模具1的框架4、用于检测推动组件移动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

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若干具有移动端21的推动源;

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若干能够检测移动端21位置的位移开关3;

所述位移开关3与对应的推动源2电性连接,两者数量以及安装位置相匹配;

通过位移开关能够使得对应的移动端暂停移动;

进而移动过快的移动端21会先触发与其对应的位移开关3,此时移动过快的移动端21停止移动;

等其余的移动端21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3后,确保推动源移动端21处于同一高度时,

若干推动源再次启动,同步驱动模具1移动;最终实现橡胶的均匀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打破现有的仅关注模具1升降平衡的技术偏见,本实用新型重点关注推动源2的移动情况。

本实用新型设置若干能够检测若干推动源移动端21移动情况的位移开关3;移动过快的移动端21会先触发与其对应的位移开关3,使得移动过快的移动端21停止移动;等其余的移动端21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3后,确保推动源移动端21处于同一高度时,若干推动源再次启动,同步驱动模具1移动;

多个推动源2的至少两次驱动模具1,有效确保多个推动源2最后一次短距离移动时,能够同步驱动模具1对橡胶进行均匀压制。

同时本实用新型仅要求多个推动源2最后一次移动,在极短距离下,能够保持同步,有效降低了多个推动源在长距离移动下,保持同步性的控制难度;进而确保了模具1各部分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受力相同,方案切实可行,构思巧妙。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打破现有的模具1持续移动,直至把橡胶压制成型的技术偏见,本实用新型的模具1至少经过两段行程,有效减少了长距离移动所带来的移动误差,能够有效确保模具1移动平衡,构思巧妙,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橡胶的压制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推动组件以及位置检测机构数量以及安装位置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推动组件至少包括位于模具1两端的推动源一、推动源二、位于推动源一和推动源二之间的推动源三;

位置检测机构至少包括相邻推动源一安装的第一位移开关、相邻推动源二安装的第二位移开关、相邻推动源三安装的第三位移开关;

所述第一位移开关、第二位移开关、第三位移开关相邻压胶空间安装;

移动过快的推动源的移动端21会先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3,此时移动过快的移动端21停止移动;

等其余的推动源移动端21相继触发对应的位移开关3后,确保推动源一、推动源二、推动源三的移动端21处于同一高度;

所述推动源一、推动源二、推动源三的移动端21,再次驱动模具1移动;最终实现橡胶的均匀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在模具1两端以及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推动源以及对应的位置检测机构,有效确保模具1升降平衡以及受力平衡;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橡胶的压制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位移开关3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位移开关3为接触式的行程开关或/和非接触式的位置传感器;

优选,位置传感器,无需与模具1、推动源相接触,即可实现其位置的精准检测,能够有效避免位移开关3的磨损以及对模具1的移动的干扰。

所述行程开关为感应同步器、光栅、容栅、磁栅;

所述位置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本实用新型位移开关3安装位置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位移开关3安装在一框架4上,其检测端横向设置并朝向移动端21的升降方向,

若干检测端处于同一高度,同时与压胶空间相邻。

多个推动源同时驱动模具1移动,行程开始处,其同步性最好,行程越长,移动误差越大,因此把位置检测点设置在靠近压胶空间,即模具1与橡胶开始抵触的位置,最大程度提高推动源的同步性以及模具1的平衡性,进而确保橡胶的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位移开关3安装位置另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位移开关3为能够检测移动端21升降距离的测距模块,其安装在推动源2的固定端上或模具1下端部上,其发射端竖向设置。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具1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模具1的长度为10-30米,其包括用于与橡胶8直接接触的压制板121、用于对压制板121进行加热的加热板、用于隔热的保温层、用于与框架4或其他结构相连接的托板122。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1可以直接压制出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长的橡胶8制品,并且压制效果非常好,应用非常广泛。

本实用新型增设投料车5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模具1为下模具12,其下端固接在一投料车5上,所述投料车5两端以及中间位置各设置两组推动源;通过6组推动源驱动模具1移动,使得模具1受力均匀,确保最终的橡胶8压制效果。

所述推动源装配在下模具12的下方,其移动端21驱动下模具12往复升降。

推动源装配在模具1下方,其固定端可直接通过地面进行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框架4的结构强度,降低框架4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增设方形架6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推动组件装设于一方形架6中,所述方形架6开设若干用于供推动源活动端伸缩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推动源的数量相匹配;

所述方形架6上端两侧开设滑轨,所述投料车5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滑轨的滚轮51。

设置可往复移动的投料车5便于在下模具12上放置橡胶8原料,省事省力。

本实用新型推动源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推动源为液压缸或气缸或滚珠丝杠组件,其移动端21能够与投料车5的下壁面相抵触。

优选,液压缸,液压缸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力大、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增设上模具11一种具体实施例:

还包括上模具11,所述上模具11垂设在框架4上端,与下模具12的长度以及位置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投料车5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所述投料车5的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滚轮51转动的转动电机7;

投料车5的车厢内装配用于带动滚轮51的转轴;转轴安装在车厢内,便于投料车5穿过框架4。

所述转动电机7安装在投料车5的上端面,并通过传送带与滚轮51的转轴相连接。

本申请中,固接方式可以为螺接或焊接或铆接或插接或通过第三个部件进行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