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40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说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盘管式换热器换热管外的流体流向很简单,流体没有被限制在特定的流道里,使得珠状冷凝实现的不是很充分,因此换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能够很好地实现珠状冷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在端部密闭连接,换热管盘绕在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换热管和外壳之间密闭连接;在所述内壳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内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密闭连接,内壳设置有与外壳的内部相通通孔;所述排气管延伸入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内壳的顶端;两端开口的内壳入口穿过所述内壳和外壳,并与所述内壳和外壳密闭连接。
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热管。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爪。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等于10倍的换热管与所述内壳之间的间距。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和换热管与所述内壳、外壳的距离相等。
由于换热管内的流体向上流动,容易使管内的流体实现紊流,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管外地的流体强制向下从间隙间流动,使得粘在换热管外表面的液化了的凝结水被冲刷掉,从而使由于膜状液体黏附在换热管外表面导致的热阻降低,提高了换热效率。再加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体积小、承压能力高,因而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剖面图;图4是图3中C部的局部剖切图;图5是图3中D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外壳1、内壳2,内壳2和外壳1之间在端部密闭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换热管,分别是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盘绕在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第一换热管5盘绕成两个直径不同的管体,第二换热管6也盘绕成两个直径不同的管体,这样,可以使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组成一个同心的柱体,这样使得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第一换热管5的第一换热管入口10设置在外壳1的下部,第一换热管出口11设置在外壳的上部,第一换热管入口10、第一换热管出口11与外壳密闭连接,这样可以保证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热交换空间保持密闭性,防止换热流体外泻。同样,第二换热管6的开口设置在外壳1的外部,第二换热管6的第二换热管入口12设置在外壳1的下部,第二换热管出口13设置在外壳的上部,第二换热管入口12、第二换热管出口13与外壳密闭连接。内壳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排气管4密闭连接,内壳2设置有与外壳1的内部相通通孔9。在内壳2设置有排气管4,排气管4延伸入内壳2的内部,排气管4的开口设置在内壳2的顶端。两端开口的内壳入口3穿过内壳2和外壳1,并与内壳2和外壳1密闭连接。
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爪8,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之间的间距为d2,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与内壳2的间距为d1、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与外壳1的间距为d3,当d4=10d1,d1=d2=d3时,换热效率最高。
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可以选用带有翅片的管子,这样有利于实现紊流,提高换热效率。
流体通过第一换热管入口10和第二换热管入口12进入换热管,在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内盘旋上升,具体流向如图2和图3的箭头所示。这样,容易使流体实现紊流,而且不容易在换热管内壁结垢。
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外的流体可以是气体。气体从内壳入口3进入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空腔,气体沿着换热管与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由于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的阻挡和扰流作用,使得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实现紊流,较为容易实现膜状冷凝向珠状冷凝的转变,同时,将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外壁的凝结水冲刷掉,避免热阻的增大,提高换热效率。然后,气体穿过通孔9进入内壳2,从排气管4的下部入口进入排气管4,最后通过排气管4出口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壳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在端部密闭连接,换热管盘绕在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换热管和外壳之间密闭连接;在所述内壳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内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密闭连接,内壳设置有与外壳的内部相通通孔;所述排气管延伸入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内壳的顶端;两端开口的内壳入口穿过所述内壳和外壳,并与所述内壳和外壳密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换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等于10倍的换热管与所述内壳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和换热管与所述内壳、外壳的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在端部密闭连接,换热管盘绕在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换热管和外壳之间密闭连接;在所述内壳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内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密闭连接,内壳设置有与外壳的内部相通通孔;所述排气管延伸入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内壳的顶端;两端开口的内壳入口穿过所述内壳和外壳,并与所述内壳和外壳密闭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体积小、承压能力高,因而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文档编号F28D7/10GK2872275SQ200520142808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王炳印 申请人:王炳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