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2592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传热器件或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高效换热管,用 于工业用热交换器特别是空气冷却器或水冷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 一方面普通换热管内侧在传热过程中,普遍存在传热介质内部温度 场不均匀和管壁层流边界层较厚现象,从而影响其换热效果。同时,对于内部 传热介质为制冷剂的系统而言,管内较大的内部流动空间需要较多的制冷剂充 注量,从而影响能效的提升和对环境保护不利。另一方面,其它扰流元件存在 流动阻力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管,可有效地减薄边界层厚度, 同时通过扰动使管内流体传热温度场更趋于均匀,从而提高管内换热系数,减 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换热管,在换热管内套合有多头螺旋片芯棒,多头螺旋片 芯棒的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为间隙配合。
单侧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不超过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
高度H的20X。单侧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是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 H的10—20% 。
多头螺旋片芯棒材料可选用金属或塑料。
将加工好的金属或塑料多头螺旋片芯棒插入换热管内,其螺旋片边缘与管内 壁为间隙配合,单侧间隙为螺旋片高度10 — 20%。当流体在管内螺旋旋转流动 时,其与管壁的边界层将被减薄,同时由于紊流扰动作用,其温度场将趋于均 匀,从而提高了内侧换热系数,另外由于内部芯棒的填充作用,使得管内部的 流体等效流截面变小,而传热表面积不变,对于管内传热介质为制冷剂的系统 而言,其充灌量将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能效比;同时多头螺旋片芯棒减小了 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独特的设计构造使得传热系数有较大提高,在使用此种传 热管的系统上,可以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材料消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
优势在于
1)可有效地减薄边界层厚度,同时通过扰动使管内流体传热温度场更趋于 均匀,从而提高管内换热系数,减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 耗减小,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比
2) 对于管内传热介质为制冷剂的系统而言,其充灌量将减小,从而压縮机
做功将减少,提高了整机能效比。
3) 减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多头螺旋片芯棒的立体图。 图示说明
1-多头螺旋片芯棒 11-螺旋片2-换热管 21-管内壁 h-螺旋片边 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将加工好的金属或塑料多头螺旋片芯棒1插入换热管2内,其中螺旋片边缘 11与管内壁21为间隙配合。单侧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是螺旋片在 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H的10 — 20%。换热管材料为金属,多头螺旋片芯
棒材料为金属或耐氟塑料。螺旋片与芯棒体间为一体结构。多头螺旋片芯棒
沿轴向上有同时左旋(或右旋)的多头连续螺旋片,芯棒棒体可为实心,也可 为两端密封的空心棒。换热介质一方面在芯棒螺旋片与换热管间的螺旋槽内螺 旋运动,同时沿换热管与螺旋片之间间隙直线运动,形成涡流与射流,增强了 流体的扰动。具有流阻低,换热效果显著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管内套合有多头螺旋片芯棒,多头螺旋片芯棒的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为间隙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单侧螺旋片边缘 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不超过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H的2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单侧螺旋片边缘 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是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H的10 — 2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多头螺旋片芯棒 材料可选用金属或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换热管,在换热管内套合有多头螺旋片芯棒,多头螺旋片芯棒的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为间隙配合。换热介质一方面在多头螺旋片芯棒与换热管间的螺旋槽内螺旋运动,同时沿换热管与螺旋片之间间隙直线运动,形成涡流与射流,增强了流体的扰动。具有流阻低,换热效果显著的特点。
文档编号F28F13/02GK201293586SQ20082005419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刘占明, 罗顺春 申请人: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