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型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571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道型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型空调器。更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管 道型空调器的进气风道形成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管道型空调器中,其结构如图l所示,具有贯流风扇4、 驱动该贯流风扇的马达(未图示),设置在贯流风扇周围的热交换器3, 设置在热交换器下方的积水盘2以及容纳上述各个部件的壳体1。其 中,壳体1下部开放,并由积水盘2覆盖下部开放的中间部分区域, 因此,整个壳体的下部,除了积水盘覆盖的区域,都成了吸入口 7a、 7b。由图1可知,在管道型空调器的壳体下部,虽然在很大的区域形 成作为吸入口7a、 7b的开放,但是,由于吸入口的前端与设置有吹出 口 6的壳体1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很近,因而会造成从吹出口 6吹出 的冷风/热风直接回流至吸入口。不但影响管道型空调器本身对温度的 检测,而且降低热交换的效率,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型空调器,包括由设置在 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构成的气流回路,从设置在壳体下方的
吸入口吸入空气,从设置在壳体前方的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热 交换器围绕送风机构的下部和后部设置成向下方的弯折状;在热交换 器的弯折部分的下方设置有积水盘;积水盘从热交换器的弯折部分下 方,在水平方向上向吹出口侧延伸,封闭壳体底部的前端部分。利用 上述构成的管道型空调器可以完全避免从吹出口排出的冷气/暖气被直 接吸入壳体内,从而可以大幅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并能避免空调长 时间处于过负荷制暖或低温制冷的运行工况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管道型空调器,优选热交换器和积水盘之间设 有规定宽度的间隙。并优选热交换器和积水盘之间设有规定宽度的间隙为1.5 2.0cm。并且,进一步优选,热交换器的位于下方的弯折部 分由多段热交换器构成,或被弯曲成规定的圆弧面。从而可以在积水 盘和热交换器之间构成气流通路,以使位于吹出口侧的热交换器也可 以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另外,还优选热交换器和空调器的壳体之间设有间隙。为了吸入 侧的风能够到达位于后侧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的后侧部与壳体之 间形成间隙,形成对热交换器的充分换热,从而提高对热交换器的利 用率。
另外,接水盘中可以设有在与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延伸的筋。而且,优选积水盘形成为从底面的边缘向上方延伸出四壁 的盘,并设置有连接前后壁的筋;筋的下边缘与积水盘的底面相离幵; 或者,积水盘形成为从底部的边缘向上方延伸出四壁的盘,并设置有 连接前后壁的筋;积水盘的底部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向下弯曲的凹陷, 筋的下边缘与积水盘的底部的凹陷的最低部分相离开。从而可以利用 筋划分从后端向前端通路,通过分区地对通路进行划分,可以使通路 中的气流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以完全避免从吹出口排出的冷 气/暖气被直接吸入壳体内,从而可以大幅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并能 避免空调长时间处于过负荷制暖或低温制冷的运行工况中。


图1是以往的管道型空调器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积水盘构成的一个实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积水盘构成的另一个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部件或与以往技术中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 添加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管道型空调器具有包括,贯流风扇4、热交换器3a, 3b, 3c、积水盘20、驱动上述贯流风扇旋转的马达(未图示)、和容纳 上述各个部件的壳体1。在壳体1的内部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贯 流风扇4和驱动贯流风扇4旋转的马达,并在贯流风扇4的周围设置 热交换器3,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3设置在贯流风扇4的吸入口 侧,为了尽可能增加热交换的面积和进气量并降低成本,通常将热交 换器3构成为多段,在贯流风扇4的后侧设置热交换器3a,在其下侧 呈v字型设置热交换器3b、 3c。因热交换而产生的凝结水会沿着热交 换器3的叶片向下流动,达到热交换器3的最低处后落下,因此需要 在热交换器3的最低的位置下方设置用来收集凝结水的积水盘2。
在以往的管道型空调器中,如上上述,积水盘2仅设置在壳体1 的下部开放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构成了两个吸入口 7a、 7b,这样虽 然增大了进气量,但由于从吹出口向斜下方吹出的空气很容易通过吸 入口 7a直接吸入到壳体并经过热交换器3a再次吹出,因而使热交换 的效率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的管道型空调器与以往相比,通 过将积水盘20的前端边缘向前伸展,并且封闭壳体1的底部前侧直到 热交换器3的最低位置的开放,从而仅在壳体1的底部后端形成开放 的单一的吸入口7。为了使在全部热交换器3 (3a、 3b、 3c)上得到能 够均匀地进行热交换,还在热交换器3的下方与积水盘之间形成了使 吸入的空气通过而达到位于前端部分的热交换器3c的通路P。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将管道型空调器的吸入口 仅设置在壳体1下部的后端,从而避免了从吹出口排出的空气直接返 回至壳体内,可以大幅提高热交换器3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管道 型空调器的自动温度控制的精度。另外,为了吸入侧的风能够到达热 交换器3a, 3b,在热交换器的后侧部形成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对 热交换器的充分换热,提高对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积水盘20和热交换器3之间形成 使空气从后端部分的吸入口向前端部分流通的通路P,可以使由贯流风 扇吸入的空气大致均匀地在各个热交换器上进行热交换。从而进一步 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效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利用积 水盘20对壳体1的下部前侧的开放进行封闭的,但是,也可以用窄的
积水盘,对壳体l下部中央部分的开放进行封闭,即,仅在热交换器3
的最低位置下方对壳体1进行封闭,然后再利用盖板将壳体1下方位
于积水盘2前端的开放封闭。也可以利用盖板对壳体1下方前端的开
放进行封闭的同时,将积水盘也封闭在壳体1内,这样可以使管道型 空调器外部平整,在安装、搬运时更为方便。
作为通路p,可以通过在以往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基础上,降低积水
盘2的位置来实现,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道型空调器的高度。 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大热交换器3a、 3b的夹角,使热交换器3的 最低点提高,从而在积水盘20和热交换器3之间的距离增大,并作为 通路P,这样不会导致管道型空调器体积的增加,同时,由于热交换器 3a、 3b的夹角增大,可以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达到位于前端侧的 热交换器3a时受到更小的阻力,因此,可以使在整个热交换器3上的 空气流通平衡。可以使热交换器3b、 3c的夹角为90 120° ,不但可 以确保足够的通路P,而且可以使各个热交换器3a 3c上的热交换量 均衡。
当然,在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积水盘20的情况下,由于积水盘20 的面积很大,可以使热交换器3位于最下方的弯折部分如图4所示, 设置为多段热交换器(热交换器3B、 3C以及位于弯折部分的夹持在两 者之间的3D)组合的构成,从而使弯折部分设置为大致水平,并与积 水盘20之间离开而形成通路P1。在此情况下,可以使从吸入口吸入的 空气经通路P1到达位于前端侧的热交换器3时受到更小的阻力,能够 进一步使热交换器3的效率均匀。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积水盘20形成为,从底 面边缘向上方延伸出四壁23a 23d的盘,由于积水盘20面积较大, 因此为了增大其强度,可以设置连接前后壁23a、 23c的多个筋21,该 筋21的下边缘与上述积水盘20的底面22相离开,而可使蓄积的凝结 水在积水盘的长度方向上从积水盘底面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从而可以提高积水盘20的强度。而且可以利用筋21划分从后端向前端通路P,
通过分区地对通路P进行划分,可以使通路P中的气流稳定。
而且,作为积水盘20也可以如图5所示,使其底部形成在前后方 向上,向下弯曲凹陷的形状,并形成连接前后壁23a、23c的多个筋21, 该筋21也可以与积水盘20的底面一部分相结合,而仅在积水盘20的 底部凹陷25的最低部分处,与该筋21的下边缘相离开。利用该结构 也可以使凝结水在积水盘的长度方向上从一端流向另一端。而且可以 利用筋21划分从后端向前端通路P,通过分区地对通路P进行划分, 可以使通路P中的气流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并不局限于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发 明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管道型空调器,包括由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构成的气流回路,从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吸入口吸入空气,从设置在所述壳体前方的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围绕所述送风机构的下部和后部设置成向下方的弯折状;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弯折部分的下方设置有积水盘;所述积水盘从所述热交换器的弯折部分下方,在水平方向上向所述吹出口侧延伸,封闭所述壳体底部的前端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积水盘之间设有规定宽度的间隙。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积水盘之间设有规定宽度的间隙为1.5 2.0cm。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的位于下方的弯折部分由多段热交换器构成。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的位于下方的弯折部分,被弯曲成规定的圆弧面。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之间设有间隙。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中设有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 伸的筋。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盘形成为从底面的边缘向上方延伸出四壁的盘,并设置 有连接前后壁的筋;所述筋的下边缘与所述积水盘的底面相离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水盘形成为从底部的边缘向上方延伸出四壁的盘,并设置 有连接前后壁的筋;所述积水盘的底部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向下弯曲的凹陷,所述筋的下边缘与所述积水盘的底部的凹陷的最低部分相离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型空调器,包括由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构成的气流回路,从设置在壳体下方的吸入口吸入空气,从设置在壳体前方的吹出口吹出,其中,热交换器围绕送风机构的下部和后部设置成向下方的弯折状;在热交换器的弯折部分的下方设置有积水盘;积水盘从热交换器的弯折部分下方,在水平方向上向吹出口侧延伸,封闭壳体底部的前端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以完全避免从吹出口排出的冷气/暖气被直接吸入壳体内,从而可以大幅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并能避免空调长时间处于过负荷制暖或低温制冷的运行工况中。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255468SQ200820007619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殷卫华, 顾介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