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54111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1年11月2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12445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能够控制流入所述换热器的操作流体的温度。

背景技术:
通常地,换热器通过传热表面将来自高温流体的热传递至低温流体,并用在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这种换热器再利用热能或控制流入其中的操作流体的温度以便得到需要的性能。换热器被应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或变速器油冷却器,并安装在发动机舱处。由于换热器难以安装在具有有限空间的发动机舱处,已经开展了对于具有更小尺寸、更轻重量和更高效率的换热器的研究。传统换热器根据车辆的条件控制操作流体的温度并将操作流体供应至发动机、变速器或空调系统。出于该目的,在每个液压管线上安装分支回路和阀门,操作流体作为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穿过所述液压管线。因此,构成元件和组装过程增加且布局复杂。如果不使用额外的分支回路和阀门,则不能根据操作流体的流量来控制换热效率。因此,不能有效控制操作流体的温度。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优点在于在车辆的行驶状态或初始起动条件下,当操作流体在换热器中互相换热时,根据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同时加热和冷却操作流体。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进一步的优点在于通过根据车辆的条件而控制操作流体的温度从而改善燃料经济性和加热性能,并且优点在于通过简化换热器的结构从而减少组装过程。根据本申请的各个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可包括散热部分,所述散热部分具有第一连接管线、第二连接管线和第三连接管线,所述第一连接管线、第二连接管线和第三连接管线通过堆叠多个板而以预定顺序形成,并将第一操作流体、第二操作流体和第三操作流体分别接收至所述第一连接管线、第二连接管线和第三连接管线中,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第二操作流体和第三操作流体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线、第二连接管线和第三连接管线的过程中互相换热,且供应至所述第一连接管线、第二连接管线和第三连接管线的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第二操作流体和第三操作流体互相不混合并被循环;分支部分,所述分支部分将用于使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第二操作流体和第三操作流体中的一种操作流体流动的流入孔与用于排出所述一种操作流体的排出孔连接,并适合于根据所述一种操作流体的温度而使所述一种操作流体绕开所述散热部分;和阀门单元,所述阀门单元安装在对应于所述流入孔的位置处并适合于根据流入所述流入孔的所述一种操作流体的温度而使所述一种操作流体选择性地流入所述散热部分或所述分支部分。所述第一操作流体可通过第一流入孔流入所述散热部分并可通过第一排出孔从所述散热部分流出,且所述第一流入孔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线连接至所述第一排出孔。所述第二操作流体可通过第二流入孔流入所述散热部分并可通过第二排出孔从所述散热部分流出,且所述第二流入孔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排出孔。所述第三操作流体可通过第三流入孔流入所述散热部分并可通过第三排出孔从所述散热部分流出,且所述第三流入孔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线连接至所述第三排出孔。所述第一流入孔、第二流入孔和第三流入孔可基本上沿长度方向在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的两侧处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排出孔、第二排出孔和第三排出孔可与所述第一流入孔、第二流入孔和第三流入孔隔开设置并基本上在长度方向上在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的两侧处形成。所述分支部分可适合于使所述第一流入孔连接至所述第一排出孔,并可从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突出。所述第一流入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可在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的基本上彼此对角的拐角部分处形成。所述第二流入孔和所述第二排出孔可在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的不存在所述第一流入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且基本上彼此对角的拐角部分处形成。所述第三流入孔和所述第三排出孔可在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的形成所述第二流入孔和所述第二排出孔的拐角部分处形成,且可分别与所述第二流入孔和所述第二排出孔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操作流体可为从散热器流出的冷却剂,所述第二操作流体可为从自动变速器流出的变速器油,且所述第三操作流体可为从发动机流出的发动机油。在各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剂可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一排出孔循环,所述变速器油可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二排出孔循环,且所述发动机油可通过所述第三流入孔,所述第三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三排出孔循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线下方且所述第三连接管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线上方。在另一个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剂可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一排出孔循环,所述变速器油可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二排出孔循环,且所述发动机油可通过所述第三流入孔、所述第三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三排出孔循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线或所述第三连接管线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管线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线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线交替设置。所述分支部分可具有旁路管线,所述旁路管线适合于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孔使流入所述分支部分的冷却剂直接流至所述第一排出孔。所述阀门单元可包括安装帽,所述安装帽固定安装在与形成所述第一流入孔的散热部分的表面相对的所述散热部分的表面处;和可变形构件,所述可变形构件插入所述安装帽中且适合于根据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延伸或收缩。所述可变形构件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所述形状记忆合金适用于根据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延伸或收缩。所述可变形构件可包括一对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基本上在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可变形构件的两侧处且不适合于根据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和可变形部分,所述可变形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固定部分之间且适合于根据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延伸或收缩。所述可变形构件可通过使多个环形构件以螺旋弹簧的形状相互重叠和接触而形成。所述安装帽可包括:安装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部分处;和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从所述安装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流入孔延伸,并适合于在插入其中的所述可变形构件变形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可变形构件。可在所述安装部分的外圆周处形成螺纹从而螺纹连接至所述散热部分。可在所述引导部分的外圆周处形成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换热器可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防止穿过所述散热部分的所述操作流体泄露至外部,其中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引导部分之间。所述散热部分可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流体和所述第二操作流体、第三操作流体的对流而使得所述第一操作流体与所述第二操作流体、第三操作流体进行换热。所述散热部分可为堆叠多个板的板式散热部分。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自动变速器的示例性冷却系统的示意图,所述自动变速器采用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的局部剖去的立体图。图4为沿着图2中的线A-A所呈现的横截面图。图5为沿着图2中的线B-B所呈现的横截面图。图6为沿着图2中的线C-C所呈现的横截面图。图7为显示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中的连接管线的布置的横截面图。图8为显示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中的连接管线的布置的横截面图。图9为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中使用的阀门单元的立体图。图10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阀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根据本申请的延伸状态下的示例性阀门单元的立体图。图12至图14为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车辆的示例性换热器的操作的立体图和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具体实施方案。图1为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所述自动变速器采用了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局部剖去的立体图;图4为沿着图2中的线A-A所呈现的横截面图;图5为沿着图2中的线B-B所呈现的横截面图;图6为沿着图2中的线C-C所呈现的横截面图;并且图7为显示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中的连接管线的布置的横截面图。参照各附图,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100应用于车辆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如图1中所示,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50的冷却管线C.L。冷却剂通过水泵10穿过具有冷却风扇21的散热器20并由所述散热器20冷却。连接至车辆的加热系统的加热器芯30安装在冷却管线C.L处。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100在车辆的行驶状态或初始起动条件下,当在换热器100中通过换热控制操作流体的温度时,根据流入的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加热或冷却操作流体。出于该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100设置在所述水泵10和所述加热器芯30之间,且通过第一油管线O.L1和第二油管线O.L2而连接至自动变速器40和发动机50。亦即,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操作流体包括从所述散热器20流出的冷却剂,从所述自动变速器40流出的变速器油,和从所述发动机50流出的发动机油。所述换热器100使得变速器油和发动机油与冷却剂换热,从而控制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的温度。如图2至图6中所示,所述换热器100包括散热部分110,分支部分120和阀门单元130,且各个构成元件将详细描述。所述散热部分110通过堆叠多个板112而形成,且多个连接管线114在相邻的板112之间形成。此外,所述冷却剂流过所述相邻的三个连接管线114之一,所述变速器油流过所述相邻的三个连接管线114之二,且所述发动机油流过所述相邻的三个连接管线114之三。此时,所述冷却剂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此外,供应至所述连接管线114的所述操作流体不与供应至其它连接管线114的其它操作流体混合。在此,所述散热部分110通过所述冷却剂和所述变速器和发动机油的对流而使得所述冷却剂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通过显示的方式,所述散热部分110为堆叠多个板112的板式散热部分。应理解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类型,例如盘式,且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此外,所述分支部分120使流入孔116之一与排出孔118之一连接且安装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外部,所述流入孔116用于使操作流体流入散热部分110,所述排出孔118用于从散热部分110排出操作流体。所述分支部分120被构造为通过所述阀门单元130而使所述操作流体绕道,所述阀门单元130根据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而操作。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流入孔116包括第一流入孔116a、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基本上沿长度方向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表面的两侧处形成。此外,所述排出孔118包括第一排出孔118a、第二排出孔118b和第三排出孔118c,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第二排出孔118b和第三排出孔118c基本上沿长度方向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表面的两侧处形成。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第二排出孔118b和第三排出孔118c对应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且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隔开。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第二排出孔118b和第三排出孔118c通过所述散热部分110中的各自的连接管线114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和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通常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表面的拐角部分处对角地形成。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所述第二排出孔118b通常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表面的拐角部分处对角地形成,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和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面对。此外,所述第三流入孔116c和所述第三排出孔118c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表面的形成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所述第二排出孔118b的拐角部分处形成,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所述第二排出孔118b隔开设置。所述第三流入孔116c和所述第三排出孔118c分别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和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面对。所述分支部分120使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与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连接,且从所述散热部分110的表面突出。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和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循环,所述变速器油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所述第二排出孔118b循环,且所述发动机油通过所述第三流入孔116c和所述第三排出孔118c循环。这种布置仅为实例且不是限制性的。连接端口P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以及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第二排出孔118b和第三排出孔118c处,且通过连接至所述连接端口P的连接软管而连接至所述散热器20、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为清楚起见,安装在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以及所述第二排出孔118b和第三排出孔118c的所述连接端口在图中未示出。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如图7中所示,所述连接管线114包括第一连接管线114a、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并将详细描述。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适用于使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孔114a而流入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冷却剂流动。在各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下方,且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流入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变速器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而流动。此外,所述第三连接管线114c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三流入孔116c流入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发动机油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线114c而流动。在此,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下方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上方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线114c构成一组连接管线。可在所述散热部分110中形成多组连接管线114。亦即,所述冷却剂流动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位于该组的中央部分,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的下方和上方。因此,所述连接管线114被构造为使所述冷却剂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亦即,所述变速器油流动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设置在所述冷却剂和所述发动机油分别流动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之间。因此,在车辆的初始起动或怠速模式下,在变速器油的温度应升高的情况下,变速器油的温度可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而迅速升高。同时,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中的连接管线的布置将参考图8详细描述。图8为显示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中的连接管线的布置的横截面图。参照该图,在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剂流过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214a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分别流过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线214b和第三连接管线214c交替形成。亦即,所述第二连接管线214b或所述第三连接管线214c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管线214a之间形成,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线214b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线214c交替设置。由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线214b或所述第三连接管线214c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管线214a之间形成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线214b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线214c交替设置,因此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线214a的所述冷却剂与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线214b和第三连接管线214c的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因此,在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取决于车辆的行驶状态应被冷却的情况下,由于所述冷却剂在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的上方和下方流动并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所述换热器200可改善冷却性能。在此,所述分支部分120包括旁路管线122,所述旁路管线122在接近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和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的位置处形成。所述旁路管线122适用于将流入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的冷却剂直接排出至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而不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此外,所述阀门单元130安装在所述散热部分110对应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之处,并根据所述冷却剂的温度使所述冷却剂流至所述散热部分110或所述旁路管线122。所述阀门单元130将参考图9和图10详细描述。图9和图10为根据本申请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中使用的阀门单元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参照这些附图,所述阀门单元130包括安装帽132和可变形构件138,且所述安装帽132和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将详细描述。所述安装帽132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部分110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相对的另一表面处。所述安装帽132包括安装部分134,所述安装部分134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部分110处;和引导部分136,所述引导部分136从所述安装部分134朝向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延伸。所述可变形构件138插入所述引导部分136中。当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延伸或收缩时,所述引导部分136引导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在所述安装部分134的外圆周处形成螺纹N从而使所述安装部分134螺纹连接至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内圆周,并在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的另一表面的内圆周处预先形成对应于所述螺纹N的凸耳形式。此外,在所述引导部分136的外圆周处形成至少一个通孔137。所述通孔137被构造为使得流入所述延伸的可变形构件138的所述冷却剂平稳流至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在所述安装帽132处安装密封件146从而防止所述冷却剂泄露。所述密封件146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134和所述引导部分136之间。亦即,所述密封件146密封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内圆周和所述安装部分134的外圆周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所述操作流体沿螺纹连接至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安装部分134的螺纹N而泄露至所述散热部分110的外部。此外,所述可变形构件138插入所述安装帽132的所述引导部分136中,并根据流入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的冷却剂的温度而延伸或收缩。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可由形状记忆合金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可根据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延伸或收缩。所述形状记忆合金(SMA)为记忆预定温度下的形状的合金。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元件的形状可在不同于预定温度的温度下变化。如果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元件被冷却或加热至预定温度,所述元件的形状回复至原始形状。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包括一对固定部分142和可变形部分144,且所述固定部分142和所述可变形部分144将详细描述。该对固定部分142基本上在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可变形构件138的两个端部处,且所述固定部分的形状不根据温度而变化。亦即,形成所述固定部分142的环形构件例如通过焊接而互相固定。此外,所述可变形部分144位于所述固定部分142之间,并根据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延伸或收缩。亦即,形成所述可变形部分144的环形构件可延伸地或可收缩地互相连接。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具有与圆形螺旋弹簧相似的形状。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在收缩状态下插入所述安装帽132的所述引导部分136中,并根据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流入所述可变形构件138的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从而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所述阀门单元130的操作将参考图11详细描述,图1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延伸状态下的阀门单元的立体图。亦即,如果具有比预定温度更高温度的操作流体流入所述阀门单元130,所述可变形构件138的所述可变形部分144延伸,如图11中所示。因此,形成所述可变形构件138的所述可变形部分144的所述环形构件互相隔开,从而形成间隔S,且所述操作流体通过所述间隔S流出。此时,形成所述固定部分142的所述环形构件互相固定,且所述固定部分142不延伸。如果具有比预定温度更低温度的操作流体流入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所述可变形部分144收缩至图9中所示的原始形状,且间隔S关闭。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所述换热器100的操作和功能将详细描述。图12至图14为描述根据本申请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操作的立体图和横截面图。如果流过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则所述阀门单元130的所述可变形构件138不变形且维持如图12中所示的原始形状。所述冷却剂不流入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而是通过所述分支部分120中形成的旁路管线122直接流至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因此,所述冷却剂不流入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那么,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流过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三流入孔116c并穿过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由于所述冷却剂不流入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所述冷却剂不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根据车辆的条件或模式,例如行驶状态、怠速模式或初始起动,如果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应被加热,则所述旁路管线122防止所述低温冷却剂流入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因此,防止通过与所述冷却剂换热而降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的温度。由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以加热的状态供应至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所以车辆的加热性能可被改善。反之,如果所述冷却剂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所述阀门单元130的所述可变形构件138延伸,且在形成所述可变形部分144的环形构件之间形成间隔S,如图13中所示。穿过所述第一流入孔116a的所述冷却剂流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之后,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孔118a排出。因此,所述冷却剂穿过所述散热部分110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并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所述第三流入孔116c从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供应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因此,所述冷却剂、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的温度在所述散热部分110中得到控制。在此,如图14中所示,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孔116b和所述第三流入孔116c供应。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在所述散热部分110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的下方和上方形成。之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孔118b和所述第三排出孔118c从所述散热部分110排出,并被分别供应至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此时,所述冷却剂通过根据冷却剂的温度操作的阀门单元130而选择性地流至所述第一连接管线114a,并与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线114b和第三连接管线114c的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换热。在此,所述冷却剂和所述变速器油流向相反方向并互相换热,且所述冷却剂和所述发动机油流向相反方向并互相换热。因此,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与所述冷却剂更有效地换热。因此,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其温度通过转矩变换器和发动机50的操作而升高)通过在所述散热部分110中与所述冷却剂换热而冷却,并且随后供应至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亦即,由于所述换热器100将冷却的变速器油和冷却的发动机油供应至以高速旋转的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防止了在所述自动变速器40中产生打滑和在所述发动机50中产生爆震和酸败。此外,当车辆在起动之后以中速/高速行驶时,所述发动机油和所述变速器油在所述散热部分110中与所述冷却剂更迅速地换热。之后,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被供应至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因此,可降低所述自动变速器40和所述发动机50中的摩擦损失并改善燃料经济性。如果采用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换热器100,在车辆的行驶状态或初始起动条件下可通过使用操作流体的温度而同时加热和冷却所述操作流体。因此,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可被高效控制。此外,由于所述可变形构件138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因此所述阀门单元130的结构非常简单。由于所述阀门单元130根据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对所述操作流体的液压管线进行转换,因此所述操作流体的流动可被精确控制。因此,可简化构成元件并缩减制造成本,可减少重量,并可改善阀门根据操作流体的温度的响应能力。由于可根据车辆的条件控制所述操作流体的温度,因此可改善燃料经济性和加热性能。由于两种操作流体通过一个换热器与所述冷却剂换热,因此可简化结构和包装并可减少组装过程。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分支回路,因此可缩减制造成本,可改善小型发动机舱中的可加工性和空间利用,并可简化连接软管的布局。如果所述操作流体为自动变速器40中的变速器油,则由于快速加热而可降低冷起动下的液压摩擦。此外,由于出色的冷却性能,可防止打滑并维持驾驶时的耐久性。因此,可改善燃料经济和变速器的耐久性。由于通过使用所述冷却剂加热和冷却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因此与空气冷却型换热器相比可改善换热效率、冷却性能和加热性能。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冷却剂、所述变速器油和所述发动机油被示例性地用作所述操作流体,但是所述操作流体并不限于这些。需要加热或冷却的所有操作流体均可使用。此外,根据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所述换热器可进一步包括防止所述换热器损坏的盖和支架和其它元件,或用于将所述换热器固定至其它元件或发动机舱的元件。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或“下”、“内”或“外”等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征。前面对本申请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申请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申请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