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014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磁炉加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磁炉,由于只包含有单一的电磁加热方法,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首先,目前的电磁炉只能对铁磁性锅具进行加热,对于陶瓷锅和铝锅等非铁磁性材料的锅具无法加热或加热效果很差。其次,前的电磁炉工作时加热谐振频率为18K-30K。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兹。电磁炉工作在高功率(2100W)时,频率会低至18000赫兹,进入了人耳能够听到的范围。而且加热功率大的时候加热电流也会较大,造成锅具会有轻微的震动,造成声音也比较大。最后,现在市面上的电磁炉控制方案绝大部分都是单管并联谐振方案。这种方案IGBT开关频率和LC谐振频率一致时,才能够实现IGBT的C极电压过零点导通。当电磁炉工作在低功率的时候,IGBT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硬开情况(IGBT导通时电压远远大于0V,比如100V),这样会造成IGBT的损耗较大,温升较高,缩短IGBT寿命。因此无法实现连续低功率加热。目前的单管并联谐振方案的电磁炉,在加热功率小于1000W时,采取调功加热的方式,即大功率(如1300W)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再加热一段时间,再停止一段时间。这种间歇加热的方式,使锅具温度及锅里的食物变化很大,在一些煲汤及需要连续较低温度控制的场合无法使用或者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不仅包括电磁加热的线圈盘,还包括红外加热组件,从而可以避免单一 的电磁加热方法对电磁炉应用的限制。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

面板,位于烹饪器具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

线圈盘,位于所述面板的下方,用于对所述烹饪器具进行电磁加热;

红外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烹饪器具进行红外加热;

电控板,与所述线圈盘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盘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加热。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在面板靠近所述线圈盘一侧的表面,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膜和热反射膜,所述红外加热膜附着在面板上,所述热反射膜附着在所述红外加热膜上。

优选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膜,所述隔热膜附着在热反射膜上。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上设有检测烹饪器具底部温度的热敏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热敏温度传感器穿过的通孔,以使得所述热敏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直接接触。

优选地,所述面板与所述线圈盘之间的距离为8mm~11mm。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侧壁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膜和第一电绝缘膜,所述红外加热膜附着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绝缘膜附着在所述红外加热膜上。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膜、第一电绝缘膜和第二电绝缘膜,所述第二电绝缘膜附着在烹饪器具的外表面,所述红外加热膜附着在所述第二电绝缘膜上,所述第一电绝缘膜附着在所述红 外加热膜上。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与红外加热膜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接线端子的电源接口。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磁加热设备,通过增加红外加热组件,并采用电控板控制线圈盘和红外加热组件的加热,从而使得电磁加热设备可以适用于铁磁性锅具以外的其它烹饪器具;此外,本发明的电磁加热设备在加热功率大时,还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且可以实现连续低功率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般电磁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电磁加热设备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红外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面板仰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电磁加热设备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电磁加热设备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面板110,位于烹饪器具的下方,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线圈盘130位于面板110的下方,用于对烹饪器具进行电磁加热;红外加热组件120,安装在面板110上,用于对烹饪器具进行红外加热;电控板160,与线圈盘130和红外加热组件120电连接,用于控制线圈盘130和红外加热组件120的加热。

该电磁加热设备一般还包括底盖,底盖由面板110所封盖。线圈盘130和电控板160均收容于底盖内,底盖内还收容有散热风扇150和触控面板140,请参见图2。

红外加热组件120可以安装在面板110靠近烹饪器具一侧的表面,也可以安装在面板110靠近线圈盘130一侧的表面,还可以嵌入面板110内部。以红外加热组件120安装在面板110靠近线圈盘130一侧的表面为例,红外加热组件120包括红外加热膜121、热反射膜122以及隔热膜123,请参见图3,显然图3中只是示意面板110和红外加热膜121、热反射膜122以及隔热膜123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并不构成对红外加热膜121、热反射膜122以及隔热膜123的尺寸的限制。红外加热膜121附着在面板110上,热反射膜122附着在红外加热膜121上,隔热膜123附着在热反射膜122上。

红外加热膜12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此时线圈盘130可以内切于红外加热膜121之内,请参见图4。当然红外加热膜121也可以呈圆形,并使得线圈盘130外接于红外加热膜121之外,然后在红外加热膜121四条边的周围设置矩形状的子红外加热膜。此外红外加热膜121还可以呈其它形状。当然由于烹饪器具的底部大多为圆形,为了与烹饪器 具底部形状适配,因此红外加热膜121的优选形状为圆形。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红外加热膜121也为薄膜式红外加热膜,其厚度范围5um~20um,加热功率范围为0.1瓦~15瓦/平方厘米。该薄膜式红外加热膜121的一种配方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镍,该配方的红外加热膜121一般通过喷涂方式附着在面板110上。薄膜式红外加热膜121另一种配方的主要成分为四氯化锡、四氯化镍、氧化铁、四氯化钛、氯化钠和二氧化锡,该材质的红外加热膜121通过PVD沉积方式附着在面板110上。

红外加热膜121为双面发热,其一面发热直接辐射给烹饪器具,另一面的发热则通过反射膜的反射重新传递给烹饪器具。即热反射膜122避免了红外加热膜121靠近线圈盘130一侧的发热白白浪费掉,从而提高了红外加热膜121的加热效率。此外,热反射膜122还避免了红外加热膜121向线圈盘130辐射热量,使得线圈盘130温度过高,影响线圈盘130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一中附着在热反射膜122上的隔热膜123则进一步降低了红外加热膜121的发热对线圈盘130的辐射影响。当然在热反射膜122本身的隔热性能比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隔热膜123。也即沿着靠近线圈盘130的方向,在所述面板110上依次设置有红外加热膜121、热反射膜122和隔热膜123,请进一步参见图3。

为了更进一步降低红外加热膜121的发热对线圈的影响,本实施例一还控制红外加热组件120与线圈盘130的距离,具体的,红外加热组件120与线圈盘130的距离范围为8mm~11mm。红外加热组件120与线圈盘130的距离大于这一范围,则会影响线圈盘130对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红外加热组件120与线圈盘130的距离小于这一范围,则不能有效的防止红外加热膜121发热对线圈盘130温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线圈盘130上会安装热敏温度传感器,热敏温度传感器通过检测面板110的温度以间接检测烹饪器具锅底的温度,以达到防止烹饪器具干烧等功能。为了防止红外加热膜121对热敏温度传感 器测温的影响,红外加热膜121的中央开设供热敏温度传感器穿过的通孔,以使得热敏温度传感器能直接与面板110接触。通孔直径大小要保证热敏温度传感器既能准确烹饪器具的温度,又能使得热敏温度传感器与红外加热膜121保持电绝缘。

此外,本实施例一中,热反射膜122可以是在透明的聚酯膜上溅镀一层金属或纳米级陶瓷材料得到;隔热膜123可以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和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电磁加热设备,包括:面板210,位于烹饪器具230的下方,用于支撑烹饪器具230;线圈盘240,位于面板210的下方,用于对烹饪器具230进行电磁加热;红外加热组件220,安装在烹饪器具230的外表面,用于对烹饪器具230进行红外加热;电控板,与线圈盘240和红外加热组件220电连接,用于控制线圈盘240和红外加热组件220的加热。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二的该电磁加热设备也包括底盖,且底盖内部的结构可以采取和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本本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将红外加热组件220设置在喷饪器具的外表面而不是安装在面板210上。

请参见图6,红外加热组件220包括红外加热膜221和第一电绝缘膜222,红外加热膜221可以仅附着在烹饪器具230的底壁外表面,也可以仅附着在烹饪器具230的侧壁外表面,还可以附着在烹饪器具230整个外表面。从降低对面板210的热影响以及防止红外加热膜221磨损的角度考虑,本实施例二优选的方案是将红外加热膜221附着在烹饪器具230的侧壁外表面。由于红外加热膜221本身是通电的,为了防止红外加热膜221与外部的电导体接触发生短路,也为了防止用户不小心接触红外加热膜221触电,因此在红外加热膜221上附着了第一电绝缘膜222。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也为薄膜式红外加热膜221,其厚度范围5um~20um,加热功率范围为0.1瓦~15瓦/平方厘米。薄膜式红外加热膜221的一种配方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镍,该配方的红外加热膜221一般通过喷涂方式附着在面板210上。薄膜式红外加热膜221另一种配方的主要成分为四氯化锡、四氯化镍、氧化铁、四氯化钛、氯化钠和二氧化锡,该材质的红外加热膜221通过PVD沉积方式附着在烹饪器具230上。

当烹饪器具230的基体材料为非金属等电绝缘材料时,比如陶瓷,红外加热膜221上的电流不会因为与烹饪器具230接触而发生短路。但当烹饪器具230的基体材料为金属等导电材料时,比如铝或者不锈钢,为防止红外加热膜221因与烹饪器具230接触而发生短路,本实施例二进一步设置了第二电绝缘膜223,第二电绝缘膜223直接附着在烹饪器具230的外表面,红外加热膜221附着第二电绝缘膜223上,第一电绝缘膜222附着在红外加热膜221上。

由于红外加热组件220安装在烹饪器具230的外表面,红外加热组件220的供电成为一个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给红外加热组件220配备单独的电源,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在红外加热组件220上设置连接红外加热膜221的接线端子250,并在面板210上开设供该接线端子250插入的电源接口211,即用线圈盘240的电源给红外加热组件220供电。这样不仅避免了另设一套供电组件,还可以用电磁炉中原来就存在的电控板同时控制红外加热膜221和线圈盘240加热。

该情况下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电路及机械结构能够兼容现有加热电路及加热系统,不用对现有电磁炉电路及机械结构进行大的改动就可以实现电磁及红外加热,进而提升电磁加热设备的性能,提高应用范围及用户体验。

此外,本实施例二的第一电绝缘膜222和第二电绝缘膜223可以是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或氮化铝等制得的无机电绝缘膜,也可以是 由聚酰亚胺、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制得的有机电绝缘膜。

上述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设备,通过增加红外加热组件,并采用电控板控制线圈盘和红外加热组件的加热,从而使得电磁加热设备可以适用于铁磁性锅具以外的其它烹饪器具。

进一步地,当线圈盘以低于某一特定功率值的功率连续加热时,电磁炉IGBT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硬开情况,从而造成IGBT的损耗较大、温升较高、缩短IGBT寿命。而红外加热组件的加热属于电阻式的加热,不同于线圈盘的加热方式,因此可以在低于某一特定功率值的功率值时连续加热。

更进一步地,当用户输入的功率大于一定值时,如果仍然仅仅只启动电磁线圈盘加热时,则电磁炉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且电磁炉的IGBT等电子元件更容易受到损坏。故从上述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设备,通过在高功率加热时组合加热的方式,也即同时采用线圈盘和红外加热组件进行加热的方式,提高了电磁炉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电磁炉的振动噪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