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无芯感应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129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电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无芯感应电炉。



背景技术:

无芯感应炉,是在耐火材料坩埚外面,围绕一个称为感应器的线圈,它实质上相当于一个空气芯变压器,感应器相当于变压器的一次线圈,金属炉料相当于短路的2次线圈,电流通过感应器产生交变磁场,在金属炉料中感应电动热,因其短路连接而在炉料中产生了强大的电流,使炉料加热并熔化。根据使用的电流频率不同,无芯感应电炉可分为工频炉(50Hz)、中频炉(50-1000Hz)和高频炉(>1000Hz)。其中,中频炉因能生产顶尖质量铸件、提供柔性铸件生产系统、铸件能耗降至最低限度、设备高度自动化控制而人的影响因素降至最小程度且为工作环境尽可能达到绿色工程条件作贡献等优点,在冶金领域被大规模使用。

现有技术中,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在浇注铝液的过程中,不仅空载损耗很大,而且容易出现吸气现象,导致浇注件出现针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空载损耗小、浇注件不会出现针孔的中频无芯感应电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感应线圈、熔化室炉衬和坩埚,所述感应线圈绕设在所述熔化室炉衬的外部,所述坩埚设置在所述熔化室炉衬的内部,还包括导磁立柱、炉口导磁板和炉底导磁板,所述导磁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所述导磁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炉口导磁板和炉底导磁板相连接,所述炉口导磁板和炉底导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上下两端,其中,所述坩埚的底部高于所述感应线圈下端面的高度,且所述坩埚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感应线圈上端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炉口导磁板和炉底导磁板的截面积与所述外壳的内部上下两端截面积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立柱、炉口导磁板和炉底导磁板均采用软磁铁氧体或导磁铁粉或高阻性软磁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坩埚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感应线圈上端面的高度为140-16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外壳和感应线圈之间设置导磁立柱,并在导磁立柱的上下两端设置相应的炉口导磁板和炉底导磁板,使穿过外壳的交变磁通减小,使得电炉的空载损耗明显降低,并且,通过将坩埚的顶部高度设置成高于感应线圈上端面的高度,使感应线圈对坩埚内金属溶液产生倾斜向上的搅拌力,其有效避免了浇注件产生吸气和针孔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频无芯感应电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频无芯感应电炉,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有感应线圈2、熔化室炉衬3和坩埚4,感应线圈2绕设在熔化室炉衬3的外部,坩埚4设置在熔化室炉衬3的内部,还包括导磁立柱5、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导磁立柱5竖直设置在外壳1与感应线圈2之间,导磁立柱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相连接,所述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上下两端,其中,坩埚4的底部高于感应线圈2下端面的高度,且坩埚4的顶部高度高于感应线圈2上端面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坩埚4的顶部高度不能高于感应线圈2上端面过多或过少,若过多,则起不到对坩埚4上部进行加热的作用,若过少,则感应线圈2对坩埚4内金属溶液产生倾斜向上的搅拌力较小,浇注件仍会出现吸气和针孔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坩埚4的顶部高度高于感应线圈2上端面的高度为140-16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1和感应线圈2之间设置导磁立柱5,并在导磁立柱5的上下两端设置相应的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使穿过外壳1的交变磁通减小,使得电炉的空载损耗明显降低,并且,通过将坩埚4的顶部高度设置成高于感应线圈2上端面的高度,使感应线圈2对坩埚4内金属溶液产生倾斜向上的搅拌力,其有效避免了浇注件产生吸气和针孔的现象。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减小穿过外壳1的交变磁通,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的截面积与外壳1的内部上下两端截面积相匹配。较佳的,导磁立柱5、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均采用软磁铁氧体或导磁铁粉或高阻性软磁材料制作而成。这样可以使导磁立柱5、炉口导磁板6和炉底导磁板7的涡流和磁滞损耗很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