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油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50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油气冷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油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风电、冶金、化工、矿山、轻工及重工等行业中普遍使用的冷却设备。利用冷却器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流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保证发热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冷却器按冷却方式可分为空冷、水冷和油冷,现有的冷却器大多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上述三种冷却方式中的一种来设计冷却器,这种冷却方式单一的冷却器可以满足大部分场合的使用,但是一些对于冷却效果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这种单一冷却方式的冷却器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油冷进出口通常设置在油冷下封头上,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310426397.6的一种油气冷却器,包括油冷芯体、气冷芯体,所述油冷芯体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油冷上封头、油冷下封头,且油冷芯体左侧端面沿竖直方向均布设有三个左支架,油冷芯体右侧端面设有凸起的第一连接板;所述气冷芯体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气冷上封头、气冷下封头,且气冷芯体右侧端面沿竖直方向均布设有三个右支架,气冷芯体左侧端面设有凸起的第二连接板。

现有的油气冷却器还存在着不方便携带,携带时占用面积大,不方便移动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组合式油气冷却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标牌,支架,油冷进口,冷却器主体,折叠结构,第一接头,气冷芯体,第二接头,油冷芯体和油冷出口,所述的标牌固定在冷却器主体上;所述的支架焊接在冷却器主体的两侧;所述的油冷进口焊接在油冷芯体的上部;所述的折叠结构设置在冷却器主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接头焊接在冷却器主体上;所述的气冷芯体安装在折叠结构的右侧;所述的第二接头焊接在冷却器主体的下部;所述的油冷芯体安装在折叠结构的左侧;所述的油冷出口设置在油冷芯体的下部;所述的冷却器主体包括提手放置槽,提手,提手槽和防护外壳,所述的提手放置槽开设在防护外壳的侧面;所述的提手安装在提手放置槽内;所述的提手槽开设在提手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折叠结构包括油冷芯体放置槽,油冷挡板,转轴,调节螺栓,气冷芯体放置槽,气冷封头,气冷挡板和油冷封头,所述的油冷芯体放置槽安装在转轴的左侧;所述的油冷挡板固定在油冷封头的右侧;所述的转轴设置在气冷封头和油冷封头之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安装在气冷封头和油冷封头的上部;所述的气冷芯体放置槽开设在气冷封头的内部;所述的气冷封头设置在转轴的右侧;所述的气冷挡板固定在气冷封头的左侧;所述的油冷封头设置在转轴的左侧。

所述的油冷芯体设置在油冷芯体放置槽内,配合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在油冷芯体出现损坏时,方便更换。

所述的气冷芯体设置在气冷芯体放置槽内,配合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气冷芯体,增加稳定性能。

所述的气冷封头和油冷封头设置在转轴的两侧,通过转轴的设置,有利于使得气冷封头和油冷封头向中间折叠,减少占用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油冷芯体,油冷芯体放置槽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在油冷芯体出现损坏时,方便更换,通过气冷芯体,气冷芯体放置槽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气冷芯体,增加稳定性能,通过转轴,气冷封头和油冷封头的设置,有利于使得气冷封头和油冷封头向中间折叠,减少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标牌,2-支架,3-油冷进口,4-冷却器主体,41-提手放置槽,42-提手,43-提手槽,44-防护外壳,5-折叠结构,51-油冷芯体放置槽,52-油冷挡板,53-转轴,54-调节螺栓,55-气冷芯体放置槽,56-气冷封头,57-气冷挡板,58-油冷封头,6-第一接头,7-气冷芯体,8-第二接头,9-油冷芯体,10-油冷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标牌1,支架2,油冷进口3,冷却器主体4,折叠结构5,第一接头6,气冷芯体7,第二接头8,油冷芯体9和油冷出口10,所述的标牌1固定在冷却器主体4上;所述的支架2焊接在冷却器主体4的两侧;所述的油冷进口3焊接在油冷芯体9的上部;所述的折叠结构5设置在冷却器主体4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接头6焊接在冷却器主体4上;所述的气冷芯体7安装在折叠结构5的右侧;所述的第二接头8焊接在冷却器主体4的下部;所述的油冷芯体9安装在折叠结构5的左侧;所述的油冷出口10设置在油冷芯体9的下部;所述的冷却器主体4包括提手放置槽41,提手42,提手槽43和防护外壳44,所述的提手放置槽41开设在防护外壳44的侧面;所述的提手42安装在提手放置槽41内;所述的提手槽43开设在提手42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折叠结构5包括油冷芯体放置槽51,油冷挡板52,转轴53,调节螺栓54,气冷芯体放置槽55,气冷封头56,气冷挡板57和油冷封头58,所述的油冷芯体放置槽51安装在转轴53的左侧;所述的油冷挡板52固定在油冷封头58的右侧;所述的转轴53设置在气冷封头56和油冷封头58之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54安装在气冷封头56和油冷封头58的上部;所述的气冷芯体放置槽55开设在气冷封头56的内部;所述的气冷封头56设置在转轴53的右侧;所述的气冷挡板57固定在气冷封头56的左侧;所述的油冷封头58设置在转轴53的左侧。

所述的油冷芯体9设置在油冷芯体放置槽51内,配合调节螺栓54的设置,有利于在油冷芯体9出现损坏时,方便更换。

所述的气冷芯体7设置在气冷芯体放置槽55内,配合调节螺栓54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气冷芯体7,增加稳定性能。

所述的气冷封头56和油冷封头58设置在转轴53的两侧,通过转轴53的设置,有利于使得气冷封头56和油冷封头58向中间折叠,减少占用面积。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气冷芯体7和油冷芯体9分别放置在气冷芯体放置槽55和油冷芯体放置槽51并通过调节螺栓54将其固定,需要携带时通过转轴53将气冷封头56和油冷封头58向中间折叠,减少占用面积,需要移动时将提手42从提手放置槽41内打开,抓住提手槽43提起即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