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302发布日期:2020-04-14 20:4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氢化炉的炉心机构,尤其是一种可快速加热水或空气的待加热物料,达到有效提升加热物料的热传导效率设计的炉心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产生热能的供暖设备利用燃烧方式产生热能,除了会产生碳化性的微细悬浮微粒外,更使得空气中混含多种有毒物质与气体,现有技术手段是采用煤或油类燃烧,等于是存在燃烧明火的危险性,直接对生命及财产造成威胁性,操作使用上必须相当小心与注意;因此,现有结构研发有一种不需以传统燃烧方式,而可产生热能的供暖设备,然而该现有结构在加热效率不明显,实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存在,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化炉的炉心机构;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是针对现有结构在加热效率不明显,实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存在问题点加以改良突破;

而其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一底座,侧边设有一组设接管及一进气接管,该底座顶部设有一第一导孔及分布于该第一导孔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导孔,其中该进气接管是连通该第一导孔,且该组设接管是连通该第二导孔;一侧连结座,该侧连结座一侧端分别设一第一导管及一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是连结导通该底座的该组设接管,该侧连结座的另一侧端设有一进料管及一排出管,其中该进料管是连通该第一导管,且该排出管是连通该第二导管,该排出管与该第二导管相对该侧连结座的内部空间形成一加热气道,该加热气道相对该进料管螺旋设置有一螺旋片;一炉心组件,其对应该底座的该第一导孔设有一第一导管,且对应该底座的该第二导孔设有一第二导管,使该第一导管连结导通于该底座的第一导孔,且使该第二导管连结导通于该底座的第二导孔,而该第一导管与该第二导管的顶端相对位置连通设置一回流区,该回流区与该第一导管及该第二导管相对连通,该第二导管外缘壁面相对该第二导管外缘壁面螺旋设置有一螺旋叶片;一壳座,底部开放设置一容室,该壳座是罩覆于该炉心组件并密闭连结于该底座,该壳座预定位置设有一组接管,该组接管是连结导通于该侧连结座的第一导管,该壳座另侧设一出料管,该出料管是连通于该容室及该组接管;

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利用该螺旋叶片可加速燃料与待加热物料的高温热交换率,使热反应后的水或空气的待加热物料可加速形成热水或热气的已加热物料而导出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炉心组件的螺旋叶片及该侧连结座内部的螺旋片可加速热传导交换率,进而快速加热水或空气的待加热物料,达到有效提升加热物料的热传导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组合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实施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座  (11)...组设接管  (111)...连部

(12)...进气接管

(13)...第一导孔

(14)...第二导孔

(15)...组接部

(20)...侧连结座

(21)...排出管

(22)...进料管

(23)...第一导管

(231)...组接端

(24)...第二导管

(241)...组部

(25)...螺旋片

(26)...加热气道

(30)...炉心组件

(31)...回流区

(32)...第一导管

(33)...第二导管

(34)...螺旋叶片

(35)...组端

(40)...壳座

(41)...出料管

(42)...组接管

(421)..连结部

(43)...容室

(44)...连接部

(s)...螺栓件

(a)...待加热物料

(a1)...已加热物料

(b)...燃料

(b1)...废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氢化炉的炉心机构的较佳实施例,但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包含:

一底座10,侧边设有一组设接管11及一进气接管12,该底座10顶部设有一第一导孔13及分布于该第一导孔13周侧的至少一第二导孔14,其中该进气接管12是连通该第一导孔13,且该组设接管11是连通该第二导孔14;

一侧连结座20,该侧连结座20一侧端分别设一第一导管23及一第二导管24,该第二导管24是连结导通该底座10的该组设接管11,该侧连结座20的另一侧端设有一进料管22及一排出管21,其中该进料管22是连通该第一导管23,且该排出管21是连通该第二导管24,该排出管21与该第二导管24相对该侧连结座20的内部空间形成一加热气道26,该加热气道26相对该进料管22螺旋设置有一螺旋片25;

一炉心组件30,其对应该底座10的该第一导孔13设有一第一导管32,且对应该底座10的该第二导孔14设有一第二导管33,使该第一导管32连结导通于该底座10的第一导孔13,且使该第二导管33连结导通于该底座10的第二导孔14,而该第一导管32与该第二导管33的顶端相对位置连通设置一回流区31,该回流区31与该第一导管32及该第二导管33相对连通,该第二导管33外缘壁面相对该第二导管33外缘壁面螺旋设置有一螺旋叶片34;

一壳座40,底部开放设置一容室43,该壳座40是罩覆于该炉心组件30并密闭连结于该底座10,该壳座40预定位置设有一组接管42,该组接管42是连结导通于该侧连结座20的第一导管23,该壳座40另侧设一出料管41,该出料管41是连通于该容室43及该组接管42。

继而该底座10与该炉心组件30及该壳座40的连结方式是该底座10预定位置设有多个组接部15,该炉心组件30对应连结位置设有多个组端35,该壳座40的对应连结位置也设有多个连接部44,使该组接部15、组端35及该连接部44通过一螺栓件s穿螺锁固结合;再者该侧连结座20与该底座10及该壳座40的连结方式是该侧连结座20的该第一导管23末端缘设有多个组接端231,且该侧连结座20的该第二导管24末端缘设有多个组部241,而该底座10的该组设接管11对应该组部241连结位置设有多个连部111,且该壳座40的该组接管42对应该组接端231连结位置也设有多个连结部421,使该组部241、连部111及该组接端231、连结部421皆通过一螺栓件s穿螺锁固结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使该进气接管12置入燃料b,所述燃料b为利用热反应器内氢化触媒部与甲醇燃料b形成热反应而持续产生热能,而氢化触媒部与甲醇燃料b反应过程会排放出二氧化碳及水的废气b1,即由侧连结座20的排出管21排出,排出时该废气b1本身具有的高温透过该螺旋片25的高热交换率导热至该进料管22,该进料管22可导入水或空气的待加热物料a,进入时透过螺旋片25的高热交换率而达到预热,使待加热物料a通过该组接管42后进入该壳座40内部容室43,在容室43中通过该燃料b流通该炉心组件30的第一导管32进入回流区31再进入第二导管33过程中,通过该螺旋叶片34可加速燃料b的高温提高与待加热物料a的热交换率,热反应后的水或空气的待加热物料a通过该炉心组件30而形成热水或热气的已加热物料a1而导出该出料管41,本实用新型通过炉心组件30的螺旋叶片34及该侧连结座20内部的螺旋片25可加速热交换传导效率,进而快速加热水或空气的待加热物料a,借以有效提升加热物料的热传导效率。

归纳上述的说明,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设计,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面临的缺失。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