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机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2595发布日期:2020-10-02 08:3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丝机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拉丝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丝机的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编织袋按主要材料构成分为聚丙烯袋、聚乙烯袋;按缝制方法分为缝底袋、缝边底袋,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肥料、化工产品等物品的一种包装材料。其主要生产工艺是利用塑料原料经挤出薄膜、切割、单向拉伸为扁丝,经过经纬编织得到产品。

如图1和图2所示,拉丝机1包括机架11、若干用于输送薄膜的输送辊12、用于将薄膜切割成扁丝的切割刀13和用于对扁丝进行加热的加热台2,薄膜由热熔胶挤出机产出后,进入到输送辊12上,输送辊12对薄膜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经过切割刀13,被切割刀13切割成扁丝,继续输送,进入到加热台13上进行加热,然后继续进入输送辊12进行输送,在后续输送过程中,相邻之间的输送辊12转动速度不同,后者的转速稍大于前者的转速,用于对扁丝起到一个拉伸的作用,然后再进入到加热台2上进行加热,然后继续经过输送辊12进行拉伸定型,最后进行收纳即可。

加热台采用对加热丝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空气流通和直接烘烤加热台的上端面,进而实现了加热台的上端面处于加热状态,但是加热台的热能有很大一部分进行了没有利用起来,浪费了一定的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丝机的热能回收装置,其优点是:在加热台处进行热能回收,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拉丝机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加设在地面上的水箱、用于给水箱供水的供水管、与水箱相连通并延伸向加热台内的热能回收管、连通与水箱的出水管和加设在水箱上并与热能回收管相连通的水泵,所述热能回收管位于加热台内加热丝的下方,所述热能回收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箱相连通,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热能回收装置时,通过供水管先向水箱内注水,然后启动水泵,水进入到热能回收管内,位于加热台内部的热能回收管对水进行加热,然后回流到水箱内,持续循环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水箱内的热水由出水管排出,比如进入到工作人员所需要用到的洗手池或者洗澡堂内进行使用,对加热台上散发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并且减少了洗手池或澡堂内加热水源所需要的能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能回收管呈波浪形排布在加热丝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能回收管呈波浪形排布,增加了热能管在加热台内部的长度,进而使热能回收管内的水进行充分的加热,不仅保证了水的加热效果,而且保证了对热能的回收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能回收管内周径大小在1cm-2cm之间,所述热能回收管的壁厚在0.5mm-1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是保证热能回收管内的水能均匀的受到加热台所发出的热能,二是减小管壁的厚度,进而保证热能回收管的水进行充分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水箱均匀的分割成第一储存区和第二储存区,所述第一储存区与第二储存区的上方相连通,所述供水管和热能回收管的进水端分别与第一储存区相连通,所述热能回收管的回流端和出水管分别与第二储存区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能回收装置使用时,启动水泵,热能回收管将第一储存区内的水在水泵的输送下进入到加热箱内,热能回收管内的水在加热箱内进行加热,然后流入到水箱的第二储存区内,当第二储存区内的水高于分隔板时,第二储存区内的热水进入到第一储存区内,然后在继续进行加热即可,实现了对加热后的水源进行单独储存,保证了水箱内热水水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在第二储存区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控第二储存区内水温的温度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监控水箱的温度,及时可对水箱内的热水进行排出,防止水箱内的温度高度,进而起不到热能回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能回收管位于加热台外部的管体周壁上套设有隔热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热能回收管内为热水,并且位于加热台内,所以热能回收管的温度很高,套设隔热棉,防止了工作人员在行走时,与热能回收管直接接触,进而发生烫伤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在第一储存区内设置有控制供水管供水的液位仪,所述液位仪包括加设在水箱内的第一液位仪和第二液位仪,所述第一液位仪位于第一储存区的底端,所述第二液位仪位于第一储存区和第二储存区相连通位置的下方并高于第一液位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储存区内的水低于第一液位仪时,供水管开始注水,直到水位达到第二液位仪,然后停止向水箱内注水,保证了水箱内含水量充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热能回收装置,不仅实现了加热台上散发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并且减少了洗手池或澡堂内加热水源所需要的能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通过设置分隔板,实现了对加热后的水源进行单独储存,保证了水箱内热水水温;

3.通过设置温度计,方便工作人员监控水箱的温度,及时可对水箱内的热水进行排出,防止水箱内的温度高度,进而起不到热能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拉丝机;11、机架;12、输送辊;13、切割刀;2、加热台;21、支架;22、加热箱;23、加热丝;3、热能回收装置;31、水箱;32、供水管;33、热能回收管;34、出水管;35、水泵;4、分隔板;5、温度计;6、隔热棉;7、液位仪;71、第一液位仪;72、第二液位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拉丝机的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装置3包括水箱31、供水管32、热能回收管33、出水管34和水泵35,水箱31设置在加热台2的一侧,加热台2包括支架21、加热箱22和设置在加热箱22内的加热丝23,水箱31内设置有分隔板4,分隔板4将水箱31均匀的分割成第一储存区和第二储存区,并且分隔板4的上端部与水箱31的上端面不相抵触,两者之间有间隙,供水管32连通在水箱31的第一储存区的上端部,并且供水管32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源,热能回收管33设置在加热箱22内,并位于加热丝23的下方,热能回收管33的两端分别接通在水箱31的第一储存区的下端部和第二储存区的上端部,水泵35设置在靠近水箱31第一储存区的一端,热能回收管33呈波浪形排布在加热丝23的下方,用于增大热能回收管33在加热箱22内的行程,进而保证了热能回收管33内的水更容易被加热,吸收热能,热能回收管33的内周径大小设置为1cm-2cm之间,并且壁厚设置为0.5mm-1mm之间,一是保证热能回收管33内的水能均匀的受到发热丝所发出的热能,二是减小管壁的厚度,进而保证热能回收管33的水进行充分的加热,出水管34与水箱31在第二储存区的下端部相连通,并且出水管34的另一端连接到工作人员需要热水的位置,例如洗手池或澡堂。

水箱31在第二储存区上设置有用于试试检测第二储存区内水温的温度计5,水箱31在第一储存区内设置有控制供水管32供水的液位仪7,液位仪7包括第一液位仪71和第二液位仪72,第一液位仪71设置在水箱31第一储存区的下端部,第二液位仪72设置在水箱31第一储存区的上端部,并低于分隔板4的上端边,当第一储存区内的水低于第一液位仪71时,供水管32开始注水,直到水位达到第二液位仪72,然后停止向水箱31内注水,保证了水箱31内含水量充足。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热能回收装置3使用时,启动水泵35,热能回收管33将第一储存区内的水在水泵35的输送下进入到加热箱22内,热能回收管33内的水在加热箱22内进行加热,然后流入到水箱31的第二储存区内,当第二储存区内的水高于分隔板4时,第二储存区内的热水进入到第一储存区内,然后在继续进行加热即可,当温度计5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将第二储存区内的水由出水管34排出进行储存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