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1475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机组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组,能够增大物料接触表面积,促进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而有些混合后的物料因含水量较大,需要通过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处理。

但是,一般的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不便于进料和出料,对热风的利用率低,且对物料的干燥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不便于进料和出料,对热风的利用率低,且对物料的干燥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包括底座、温度计、烘箱、控制板和圆杆,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下料箱,且下料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箱,所述下料箱的左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左连接管,且左连接管的上端安装有滤芯,并且滤芯的上端连接有通管,所述下料箱的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右连接管,且右连接管的下端后侧安装有温度计,所述右连接管的上端安装有烘箱,且烘箱的后侧设置有控制板,并且烘箱的上侧安装有抽风泵,所述圆杆位于干燥箱的内部,且圆杆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且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且第一电机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干燥箱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螺旋杆,且螺旋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并且干燥箱的右上端内侧安装有箱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底座、下料箱和干燥箱为一体化结构,且底座呈“u”字型结构,并且下料箱呈锥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均与底座卡合连接,且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均与下料箱构成连通结构,并且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的形状均为“l”字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通管通过螺钉与干燥箱固定连接,且通管与干燥箱构成连通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圆杆和螺旋杆分别贯穿于干燥箱的左端内部和上端内部,且过滤网的外侧与干燥箱贴合连接,并且螺旋杆与圆杆构成滑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蜗轮与固定块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块与干燥箱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便于进料和出料,对热风的利用率高,且对物料的干燥效果好;

1、设有下料箱、干燥箱、左连接管和通管,通过抽风泵进行作业,使热风通过右连接管进入下料箱的内部,再通过左连接管和通管分别与下料箱和干燥箱为连通连接,使热风在该装置内循环,以此对热风的利用率高,避免资源浪费;

2、设有干燥箱、温度计、烘箱和控制板,由温度计作业感测热度,通过控制板对烘箱控制,达到对热风的温度进行控制,以及通过第二电机作业,使螺旋杆带动干燥箱内侧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便于使物料的干燥效果好;

3、设有圆杆、过滤网、齿轮和蜗轮,通过断开箱盖与干燥箱的连接,便于向干燥箱的内部进料,以及通过第一电机作业,使蜗轮通过齿轮带动与圆杆固定连接的过滤网进行转动,再通过打开下料箱下侧的阀门,从而便于进行下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杆与干燥箱连接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料箱;3、干燥箱;4、左连接管;5、滤芯;6、通管;7、右连接管;8、温度计;9、烘箱;10、控制板;11、抽风泵;12、圆杆;13、过滤网;14、齿轮;15、蜗轮;16、第一电机;17、固定块;18、螺旋杆;19、第二电机;20、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包括底座1、下料箱2、干燥箱3、左连接管4、滤芯5、通管6、右连接管7、温度计8、烘箱9、控制板10、抽风泵11、圆杆12、过滤网13、齿轮14、蜗轮15、第一电机16、固定块17、螺旋杆18、第二电机19和箱盖20,底座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下料箱2,且下料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箱3,下料箱2的左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左连接管4,且左连接管4的上端安装有滤芯5,并且滤芯5的上端连接有通管6,下料箱2的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右连接管7,且右连接管7的下端后侧安装有温度计8,右连接管7的上端安装有烘箱9,且烘箱9的后侧设置有控制板10,并且烘箱9的上侧安装有抽风泵11,圆杆12位于干燥箱3的内部,且圆杆1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3,过滤网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轮14,且齿轮14的后侧啮合连接有蜗轮15,蜗轮15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且第一电机16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固定块17,干燥箱3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螺旋杆18,且螺旋杆18的上端连接有第二电机19的输出轴,并且干燥箱3的右上端内侧安装有箱盖20。

如图1、图2和图3中底座1、下料箱2和干燥箱3为一体化结构,且底座1呈“u”字型结构,并且下料箱2呈锥状结构,便于对下料箱2和干燥箱3进行支撑,左连接管4和右连接管7均与底座1卡合连接,且左连接管4和右连接管7均与下料箱2构成连通结构,并且左连接管4和右连接管7的形状均为“l”字型,便于左连接管4和右连接管7进行限位。

如图1和图3中通管6通过螺钉与干燥箱3固定连接,且通管6与干燥箱3构成连通结构,便于对热风循环利用,如图3和图4中圆杆12和螺旋杆18分别贯穿于干燥箱3的左端内部和上端内部,且过滤网13的外侧与干燥箱3贴合连接,并且螺旋杆18与圆杆12构成滑动结构,便于进行下料,如图1和图2中蜗轮15与固定块17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块17与干燥箱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便于对蜗轮15进行限位。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时,如图1、图2和图3,首先通过转动箱盖20,断开箱盖20与干燥箱3的螺纹连接,向干燥箱3的内部进料,进料完毕后,通过抽风泵11进行作业,使风进入烘箱9的内部加热后,再向下通过右连接管7进入下料箱2的内部,由于下料箱2和干燥箱3分别与左连接管4和通管6连通,以及通管6通过滤芯5与左连接管4连通,因此便于使热风在该装置内循环流动,从而对热风的利用率高,如图1和图3,通过右连接管7外侧设置的温度计8感测干燥箱3内部风的热度,再通过控制板10对烘箱9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便对物料干燥的热风温度进行控制,以及通过第二电机19进行作业,使得螺旋杆18转动,对干燥箱3内侧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便于使物料的干燥效果好;

干燥完毕后,如图1、图2和图4,通过固定块17上表面安装的第一电机16进行作业,使蜗轮15在固定块17的限位下进行转动,蜗轮15与齿轮14啮合连接,齿轮14和过滤网13均与圆杆12固定连接,使得圆杆12带动过滤网13进行转动,便于使过滤网13上侧的物料向下落至下料箱2的内部,再通过打开下料箱2下侧设置的阀门,从而便于进行下料,这就是用于混合机组中的干燥装置使用的整个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