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72979阅读:来源:国知局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6]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参照图1,在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0057]步骤S10,检测与室外机相连且存在负荷需求的目标室内机;
[005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风机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空调系统中,用于对压缩机进行控制,该空调系统可以为仅包括一个室内机的独立空调系统,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室内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多联机系统中,每一个室内机均可以独立控制,冷媒在每一个室内机进行换热时的过热度均互不干扰。
[0059]具体地,在空调系统中,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存在通讯连接,根据两者的通讯协议可以确定当如与室外机相连的室内机;同时根据室内的运彳丁状态确定室内机是否存在负荷需求,例如室内机在进行换热时,存在负荷需求;当室内温度达到用户设定温度以使室内机进入停机状态或者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或者室内机处于掉电状态下,室内机则不存在负荷需求。
[0060]步骤S20,获取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输入功率和预设负荷量;
[0061]上述输入功率是指室内机的换热能力,上述预设负荷量是指室内机的单位面积负荷量与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面积的乘积。具体地,上述室内机的单位面积负荷量与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面积可以按照预设的标准值储存在室内机中,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状态进行设置,获取到上述目标室内机对应单位面积负荷量Q、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面积S和输入功率P后,将根据计算得到目标室内机的预设负荷量为S*Q。
[0062]步骤S30,根据所述输入功率和预设负荷量确定在所述目标室内机进行冷媒换热时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所述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包括目标过热度或目标过冷度;
[0063]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制热运行时,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为目标过冷度;当空调制冷运行时,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为过热度。应当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根据所述输入功率和预设负荷量计算得到一个负荷比,每一负荷比均对应有一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该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包括期望过热度或期望过冷度,是指根据室内机当前所处的环境(单位面积负荷量Q、室内机所处室内环境的面积S和输入功率P)下,冷媒在室内机中进行换热预期可以达到的过热度或过冷度。当不考虑外界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将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设定为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
[0064]步骤S40,根据所有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和输入功率计算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并根据所述工作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0065]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室内机可以为一台或多台。每一台室内机均有冷媒目标变化温度和输入功率,根据根据该冷媒目标变化温度和输入功率计算每一台室内机所需求的压缩机工作频率。综合所有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和输入功率计算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可以得到每一台室内机均达到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所对应需求压缩机的工作频率,然后根据计算获得的工作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006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检测与室外机相连且存在负荷需求的目标室内机,然后获取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输入功率和预设负荷量;并根据所述输入功率和预设负荷量确定在所述目标室内机进行冷媒换热时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所述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包括目标过热度或目标过冷度;根据所有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和输入功率计算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并根据所述工作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从而实现了根据室内机的负荷需求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在满足室内机运行在较佳的换热能效状态下,同时可以降低压缩机的能耗。
[0067]进一步地,参照图2,基于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0068]步骤S50,判断所述压缩机根据所述工作频率运行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否,则执行步骤S50 ;
[0069]步骤S60,根据所有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和所述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的大小关系调整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所述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包括冷媒在所述室内机进行换热时实际产生的过热度或过冷度。
[0070]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进一步地限定。上述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的检测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通过检测室内机盘管温度或压力,然后进行计算得到。以下以检测温度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可以首先在盘管入口和盘管出口均设置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盘管入口和盘管出口处冷媒的温度;然后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值,以得到盘管出口处冷媒的温度Tout和盘管入口处冷媒的温度Tin的差值。当空调制热运行时,可以根据盘管入口处冷媒的温度Tin减去盘管出口处冷媒的温度Tout得到过冷度SHt (SHt = Tin-Tout);当空调制冷运行时,可以根据盘管出口处冷媒的温度Tout减去盘管入口处冷媒的温度Tin得到过热度SHt(SHt = Tout-Tin)。最后根据得到的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和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的大小关系调整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使得压缩机工作在较佳的频率范围内。
[0071]进一步地,参照图3,基于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在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0包括:
[0072]步骤S61,每隔预置时间间隔计算一次所有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之和Σ SHt以及所有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之和Σ SH;
[0073]步骤S62,判断连续预置次数计算的所述Σ SHt与Σ SH的差值(Σ SHt- Σ SH)是否存在极限值lim( Σ SHt- Σ SH);若是,则执行步骤S63,若否则执行步骤S64 ;
[0074]步骤S63,当所述lim( Σ SHt- Σ SH)位于预设区间时,不对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整;当所述lim( Σ SHt- Σ SH)大于所述预设区间的最大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提升工作频率;当所述lim( Σ SHt- Σ SH)小于所述预设区间的最小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降低工作频率;
[0075]步骤S64,根据(Σ SHt- Σ SH)调整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0076]本实施例中,上述预置时间间隔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进一步地限定。上述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之和Σ SHt及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之和Σ SH可以采用权重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其权重值可以根据各室内机的输入功率的大小进行设置。每一次计算Σ SHt与Σ SH的差值(Σ SHt- Σ SH)时,Σ SHt均为当前计算时刻对应的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之和Σ SHto由于每一时刻计算得到的(Σ SHt- Σ SH)均为离散型数据,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判断是否存在极限值lim( Σ SHt- Σ SH),即冷媒温度实际变化量是否稳定。当冷媒温度稳定时,可以根据极限值lim( Σ SHt- Σ SH)调整压缩机频率;当冷媒温度不温度时,可以直接根据(Σ SHt- Σ SH)调整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具体地,可以根据最后计算得到的一次的差值或多次的差值的平均值调整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并当所述(Σ SHt- Σ SH)位于预设区间时,不对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整;当所述(Σ SHt- Σ SH)大于所述预设区间的最大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提升工作频率;当所述(Σ SHt- Σ SH)小于所述预设区间的最小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降低工作频率。
[0077]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包括:
[0078]步骤S31,根据所述输入功率除以预设负荷量得到负荷比;
[0079]步骤S32,根据所述负荷比查找获得在所述目标室内机进行冷媒换热时的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SHl ;所述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包括期望过热度或期望过冷度;
[0080]步骤S33,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室内回风温度与当前预设温度计算在所述目标室内机进行冷媒换热时的冷媒温度预计变化量SH2,所述冷媒温度预计变化量包括预计过热度或预计过冷度,并根据SH = a *SH2+ β *SH1计算所述冷媒温度目标变化量SH,其中 OS a ^ 1,0 ^ β ^ I, α+β = I。
[0081]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预置负荷比和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SHl的对应关系表,当计算获得上述负荷比后,可以根据预存的关系表查找负荷比所对应的冷媒温度期望变化量SHl。同时可以根据当前检测的室内回风温度与当前预设温度计算在所述目标室内机进行冷媒换热时的冷媒温度预计变化量SH2,该预设温度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上述α和β为SH2和SHl对应的权重值,由于增加了室内回风温度与当前预设温度对换热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空调应用的范围。例如在不规则或者无法预算室内机的负荷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α设为I将β设为O即可满足压缩机工作频率调整需求,以使压缩机工作频率可以达到一个较佳的频率范围内。
[0082]进一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