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422360阅读:来源:国知局
22设定为区段22的长度L22的22%?38%。由此,相对于实施例1 (旋涡的强度为“1.00”),旋涡的强度为“1.25” 以上。
[0174](规定12)
[0175]接着,参照图22说明区段22的规定12。图22的(a)是表示突出片25和区段2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2的(b)是表示使区段22变化的情况下的旋涡的强度的变化的特性线图。
[0176]在此,使区段22在正交方向⑶上的宽度W22、和区段22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的长度L22变化。另外,除区段22的结构以外,突出片25的条件与规定3相同。
[0177]如图22的(a)和图22的(b)所示,优选的是,区段22的宽度W22设定为相对于区段22的长度L22的15%?40%。由此,相对于实施例1 (旋涡的强度为“ 1.00”),旋涡的强度为“1.25”以上。
[0178](规定13)
[0179]接着,参照图23说明区段22的规定13。图23的(a)是突出片25和区段22的立体图,图23的(b)是表示使区段22变化的情况下的旋涡的强度的变化的特性线图。
[0180]在此,使区段22的宽度W22和高度H22变化。另外,除区段22的结构以外,突出片25的条件与规定3相同。
[0181]如图23的(a)和图23的(b)所示,优选的是,区段22的宽度W22设定为区段22的高度H22的82%?112%。由此,相对于实施例1 (旋涡的强度为“ 1.00”),旋涡的强度为“1.25”以上。
[0182](规定14)
[0183]接着,参照图24说明区段22的规定14。图24的(a)是突出片25和区段22的立体图,图24的(b)是表示使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区段22之间的错开量(在正交方向CD上的位置的错开量)变化的情况下的旋涡的强度的变化的特性线图。
[0184]在此,使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区段22之间的错开量变化。另外,除区段22的结构以外,突出片25的条件与规定3相同。
[0185]如图24的(a)和图24的(b)所示,优选的是,各区段22的中心线CL相对于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区段22 (例如下游侧的区段22)的中心线CL错开区段22的正交方向CD上的宽度W22的30%?70%地配置。也就是说,优选的是,将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两个区段22的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区段22的宽度W22的30%?70%。由此,相对于实施例1 (旋涡的强度为“ 1.00”),旋涡的强度为“ 1.25”以上。
[0186]特别优选的是,各区段22的中心线CL相对于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区段22 (例如下游侧的区段22)以各区段22的中心线CL为基准错开区段22的宽度W22的35%?65%地配置。由此,相对于比较例(旋涡的强度为“1.00”),旋涡的强度为“1.30”以上。
[0187](其他实施方式)
[0188]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并不应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该公开能够明确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
[0189]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那样变更。具体而言,说明了换热器I为EGR冷却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是将气体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例如进气冷却器(CAC冷却器)、排热回收器)。
[0190]另外,说明了突出片25形成于区段22的水平壁23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形成于区段22的垂直壁24。
[0191]另外,说明了前倾突出片25A为梯形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与排气通路20A的周面相接触的底边和左右一对侧边的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即可。另外,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是指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由四个以上的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后倾突出片25B也同样。也就是说,说明了后倾突出片25B为梯形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与排气通路20A的周面相接触的底边和左右一对侧边的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即可。
[0192]另外,说明了前倾突出片25A的一侧边27A短于另一侧边28A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与另一侧边28A相同或稍微短于另一侧边28A。
[0193]另外,说明了前倾突出片25A的顶边29A相对于底边26A倾斜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设为与底边26A平行。
[0194]另外,说明了区段22形成为偏置形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简单地使凹凸状沿正交方向⑶反复。
[0195]另外,说明了前倾突出片25A的一侧边27A相对于底边26A的度a设定为90度以上、另一侧边28A相对于底边26A的角度b设定为90度以下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该角度a大于角度b,就可以设定为任何度数。
[0196]另外,说明了前倾突出片25A于在正交方向CD上相邻接的各区段22内配置为相同朝向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于在正交方向CD上相邻接的各区段22内配置为线对称。
[0197]另外,说明了前倾突出片25A于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各区段22内相对于正交方向CD配置为线对称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于在排气流动方向SD上相邻接的各区段22内配置为相同朝向。
[0198]另外,说明了后倾突出片25B相对于与排气流动方向SD和管层叠方向H)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CD配置为与前倾突出片25A呈点对称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与前倾突出片25A呈线对称、或与前倾突出片25A不对称。
[0199]这样,本发明当然包括在此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根据上述的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适当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特定技术特征确定。
[0200]本申请基于2013年4月23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第2013-090129号及2014年2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第2014-036638号主张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0201]产业h的可利用件
[0202]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通过形成大幅度促进热传递的涡流、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率的换热器。
[0203]附图标iP,说曰月
[0204]1、换热器;10、外壳;11、冷却水入口部;12、冷却水出口部;13、冷却水通路(液体通路);20、管;20A、排气通路(气体通路);21、散热片;22(22A?22D)、区段;25、突出片;25A、前倾突出片;26A、底边;27A、一侧边;28A、另一侧边;29A、顶边;25B、后倾突出片;26B、底边;27B、另一侧边;28B、侧边;29B、顶边。
【主权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供气体流动的气体通路中设置有前倾突出片和后倾突出片,该前倾突出片以成为朝向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前倾状态的前倾角度(α I)配置,该后倾突出片配置于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下游,以成为朝向上述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的后倾状态的后倾角度配置, 上述前倾突出片为具有与上述气体通路的周面相接触的底边和左右一对侧边的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 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上述底边以相对于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成为倾斜朝向的设置角度配置, 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位于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一上述侧边相对于上述底边的角度大于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位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另一上述侧边相对于上述底边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另一上述侧边长于一上述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倾突出片的距上述底边最远的顶边在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正面观察时以该顶边的一上述侧边那一侧变低的方式相对于上述底边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气体通路通过在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重复凹凸状,并且形成为沿着上述气体流动方向每隔规定长度交替地错开而成的偏置形状,从而被分割为沿上述气体流动方向和上述正交方向配置的多个区段, 上述前倾突出片和上述后倾突出片设于各上述区段。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倾突出片形成于与供液体流动的液体通路紧密接触的面,于在与气体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接的各上述区段内配置为相同朝向。6.根据权利要4或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倾突出片形成于与供液体流动的液体通路紧密接触的面,在气体流动方向上相邻接的各上述区段内以相对于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呈线对称的方式配置。7.根据权利要I?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一上述侧边相对于上述底边的角度为90度以上,另一上述侧边相对于上述底边的角度为90度以下。8.根据权利要I?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上述前倾角度相对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为40度?50度。9.根据权利要I?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上述设置角度相对于上述气体流动方向为35度?60度。10.根据权利要I?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倾突出片的底边在从排气流动方向(SD)正面观察时配置在与上述前倾突出片的底边相同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I?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倾突出片为具有与上述气体通路的周面相接触的底边和左右一对侧边的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 上述前倾突出片的上述底边设为与上述后倾突出片的上述底边平行。12.根据权利要I?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倾突出片配置为与上述前倾突出片呈点对称。
【专利摘要】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在气体通路(20A)中设有前倾突出片(25A)和后倾突出片(25B),该前倾突出片(25A)以成为朝向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前倾状态的前倾角度(α1)配置,该后倾突出片(25B)配置于前倾突出片(25A)的下游,以成为朝向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的后倾状态的后倾角度(α2)配置。前倾突出片(25A)为具有与气体通路(20A)的周面相接触的底边(26A)和左右一对侧边(27A、28A)的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底边(26A)以相对于与气体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成为倾斜朝向的设置角度(β1)配置,位于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一侧边(27A)相对于底边(26A)的角度(a)大于位于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另一侧边(28A)相对于底边(26A)的角度(b)。
【IPC分类】F28D7/16, F28F1/02, F28F1/40, F28F13/12
【公开号】CN105143810
【申请号】CN201480023341
【发明人】岩崎充, 原润一郞
【申请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4年4月17日
【公告号】WO2014175158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