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用于车辆加热器的热交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4464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特别是用于车辆加热器的热交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加热器的热交换器装置,该热交换器装置包括:罐状的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其具有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中的第一底壁和连接于该第一底壁的、围绕纵轴线的第一周壁;罐状的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其具有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中的第二底壁和连接于该第二底壁的、围绕纵轴线的第二周壁,其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和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中相互连接;以及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和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之间构成的流体流动空间。
【背景技术】
[0002]由DE 198 00 241 C1已知一种用于燃料运行的车辆加热器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在热交换器装置的与两个罐状的且嵌入彼此中的热交换器壳体的底壁远离的轴向的端部区域中,两个热交换器壳体的内部双壁地构成。在这个区域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以在其上构成的、环状环绕壳体纵轴线的端壁沿轴向界定在两个热交换器壳体之间构成的流体流动空间并且以其同样环状环绕的外部的周壁连接于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周壁。在热交换器装置的与底壁远离的轴向的端部区域中设置有废气排出开口,该废气排出开口在废气排出接管中提供。该接管以在其中构成的废气排出开口中断流体流动空间并且朝由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包围的废气流空间敞开。引导到流体流动空间的流体进入开口并且同样从流体流动空间中引导离开的流体排出开口在热交换器装置的靠近底壁的轴向的端部区域中在两个热交换器壳体的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中在相应的连接管中构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任务是,设置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加热器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热损耗被降低。
[0004]按照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加热器的热交换器装置得以解决,该热交换器装置包括:罐状的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其具有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中的第一底壁和连接于该第一底壁的、围绕纵轴线的第一周壁;罐状的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其具有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中的第二底壁和连接于该第二底壁的、围绕纵轴线的第二周壁,其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和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中相互连接;以及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和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之间构成的流体流动空间。在此,进一步规定,至少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中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或/和在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外敞开的空隙部。
[0005]在此,进一步规定,至少在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或/和在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向外敞开的空隙部。
[0006]通过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或/和在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提供至少一个空隙部,产生通常以空气填充的、然而原则上相对于流体流动空间封闭的空腔。因为两个热交换器壳体、然而至少由于热的燃烧废气较强地加载的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通常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压铸材料构造,所以将这些空隙部加工到所述构造材料中用于金属材料中的中断部。因为热交换器装置的或其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通常具有比例如在这样的空隙部中存在的空气明显更高的导热性、因此更小的热阻,所以来自热交换器装置的热排出通过在空隙部的区域中由此总体提供的较大的热阻降低。
[0007]为了避免与流体流动空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在背离底壁的端侧上,至少一个空隙部基本上沿轴向向外敞开。
[0008]一个可简单实现的、仍然稳定的构造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S卩,设置多个沿周向绕纵轴线相继的空隙部,或/和至少一个、优选每个空隙部绕纵轴线弯曲或/和沿周向纵向延伸。
[0009]为了能实现以要加热的流体流经流体流动空间或者也确保导出例如在车辆加热器的燃烧器区域中生成的燃烧废气,进一步提出,在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中设置有通往流体流动空间的流体进入开口或/和从流体流动空间出来的流体排出开口或/和从由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包围的废气流空间出来的废气排出开口。
[0010]为了为这样的进入开口或排出开口提供足够的结构空间,提出,至少一个在流体进入开口的周向区域中或/和至少一个在流体排出开口的周向区域中或/和至少一个在废气排出开口的周向区域中设置的空隙部至少局部地具有比在与流体进入开口或/和流体排出开口或/和废气排出开口基本上不相交的周向区域中设置的空隙部更小的深度。这个构造导致,在不存在与流体进入开口或流体排出开口或废气排出开口的相互影响的地方,可以设置具有相应较大的深度的多个空隙部或一个空隙部,这导致热阻的进一步提高。
[0011]热交换器装置的紧凑的构造方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g卩,在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具有轴向界定流体流动空间的端壁或/和具有在第二周壁的外侧上搭接第二周壁的并且与该第二周壁连接的第三周壁。
[0012]端壁可以沿周向环状环绕地构成。但是,为了可以确保流体流向流体进入开口或者流向流体排出开口,提出,在流体进入开口的区域中或/和在流体排出开口的区域中,流体流动空间沿轴向延伸超过端壁。这意味着,在所述开口的区域中,否则环状环绕地构成的端壁可以是中断的或者可以具有包围这些开口的凸起部。
[0013]为了避免污染物积聚在热交换器装置的区域中,进一步提出,至少一个空隙部通过封闭元件封闭。
[0014]当在至少一个空隙部、优选每个空隙部中包含具有比设有该空隙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小的导热性的隔热材料时,通过在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中设置至少一个空隙部引入的隔热效果可以以特别有效率的方式被利用。
[0015]在此,所述隔热材料优选基本上完全填充所述至少一个空隙部。
[0016]在一个可特别简单地实现的、提供非常有效率的隔热的构造方案中,所述隔热材料可以具有空气。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另一个构造变型方案中,可以设置有不同的隔热的隔热材料的组合。例如可以在至少一个空隙部中包含多孔的或细胞状构造的、泡沫材料状的材料,在其内部容积区域中容纳有空气。例如可以使用PU泡沫或发泡的硅胶材料。
[0017]至少一个具有空隙部的热交换器壳体的构造材料优选包括金属材料、优选铝。在此以有利的方式,金属材料、亦即例如铝构成构造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特别是当该构造材料作为合金提供时。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0019]图1示出热交换器装置的透视图;
[0020]图2示出图1的热交换器装置沿着图3中的线I1-1I剖切的纵剖面视图;
[0021]图3示出图1的热交换器装置的轴向视图;
[0022]图4示出热交换器装置结合车辆加热器的燃烧室结构组件的对应于图2的纵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附图中,例如可与以燃料运行的车辆加热器结合使用的热交换器装置总体以10标记。热交换器装置10包括两个嵌入彼此中的热交换器壳体12、14。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2在热交换器装置10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16中具有第一底壁18并且沿径向在外部连接于该第一底壁地并且沿纵轴线L的方向延伸或围绕纵轴线L地包括第一周壁20。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4也在热交换器装置10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16中包括第二底壁22以及沿径向在外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壁地包括沿纵轴线L的方向延伸的或围绕该纵轴线的第二周壁24。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示出的构造实例中,两个热交换器壳体12、14以及其底壁18、22和其周壁20、24分别构造为集成构成的构件,所述构件例如制造为铝压铸件。原则上在热交换器壳体12、14中的一个或两个热交换器壳体中,周壁或底壁也可能作为单独构造的并且相互连接的构件提供。
[0024]在热交换器装置10的远离底壁18、22的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26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2以环状的端部区段28构成连接于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4的接头。在环状的端部区段28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2沿径向向外延伸超过其第二周壁20并且具有朝轴向的第一端部区域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周壁30。该第三周壁30沿径向在外部搭接第二周壁24并且与该第二周壁例如通过挤压、焊接、粘接或类似方法固定连接,同时中间放置0环状的密封兀件32。以这种方式,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2和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4之间构成总体以34标记的流体流动空间,该流体流动空间沿轴向在轴向的第二端部区域26上通过在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2的第一周壁20和第三周壁30之间延伸的端壁36封闭或界定。该端壁36绕纵轴线L环状环绕地构成,在此以有利的方式,基本上处于相对于纵轴线L的轴向的区域中,亦即基本上垂直于该纵轴线,并且,如图2对这示出的那样,在该区域中基本上平坦地构成,但原则上也可以以圆锥形的或截锥状的结构提供。
[0025]在轴向延伸超过外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4的连接区域28中,内部的热交换器壳体12具有在流体进入接管38中构成的流体进入开口 40以及在流体排出接管42中提供的流体排出开口 44。流体进入开口 40和流体排出开口 44朝流体流动空间34敞开。如图2对此示出的那样,接管40、42基本上设置在相对于端壁36背离流体流动空间34的轴向的那侧上。为了仍然建立流体交换连接,可以在设置有流体进入开口 40或流体排出开口 44的地方中断否则环状环绕的端壁36,从而构成在端部区段28中的与流体流动空间34连接的并且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