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576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适用于零碎原料的工业脱水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卧式加热脱水
目.0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脱水的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0003](I)重力脱水:是指依靠重力而实现的脱水,主要应用于粗颗粒矿物的脱水,能脱去自由水分。(2)机械力脱水:是指靠机械力而实现的水和物料的分离,能脱去自由水分。(3)热能干燥:是指利用热能使湿物中的水汽化而蒸发的脱水,能去除矿物中的毛细水、化合水和结合水。主要方法包括热力干燥和日光曝晒。想要水从湿物中快速去除,单是依靠自然风干,曝晒是不足的,因此需要就涉及到对能源的利用,以及如何高效利用能源的冋题上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主要是由壳体、进风管、抽风机、进料口、半圆形活动门、出风管、底座、电机、液压支撑座、拨料叶片、旋转轴、加热丝和下空腔组成,所述的底座置于地上,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壳体,在底座内部还设有下空腔,所述的壳体呈椭圆形的筒状,且椭圆形长半径方向与地面平行,在壳体正面铰接着向上开的半圆形活动门,在壳体左侧设置5根进风管,右侧设置5根出风管,所述的进风管和出风管均是一头连接着壳体内部,另一头连接着下腔体,所述的进风管之间通过两台抽风机相互连通,在下腔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加热丝,沿壳体中心线设置有一条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固定连接着三片拨料叶片,所述的旋转轴连接着设置在壳体末端的电机,所述的液压支撑座固定在壳体末端的地面上,并活动连接着壳体,所述的进料口设置在壳体上部。
[0007]所述的拨料叶片呈长方形板状。
[0008]所述的电机为低速大功率电机。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利用了热源,通过固体介质与气体介质共同的热传导,快速将设备内升温,并且循环系统能不断的将湿气带走,迅速补充干燥的热空气,提高了脱水效率以及速度,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主要是由壳体1、进风管2、抽风机3、进料口 4、半圆形活动门5、出风管6、底座7、电机8、液压支撑座9、拨料叶片10、旋转轴11、加热丝12和下空腔13组成,所述的底座7置于地上,底座7上固定连接有壳体1,在底座7内部还设有下空腔13,所述的壳体I呈椭圆形的筒状,且椭圆形长半径方向与地面平行,在壳体I正面铰接着向上开的半圆形活动门5,在壳体I左侧设置5根进风管2,右侧设置5根出风管6,所述的进风管2和出风管6均是一头连接着壳体I内部,另一头连接着下腔体,所述的进风管2之间通过两台抽风机3相互连通,在下腔体和壳体I之间设置有加热丝12,沿壳体I中心线设置有一条旋转轴11,在旋转轴11上固定连接着三片拨料叶片10,所述的旋转轴11连接着设置在壳体I末端的电机8,所述的液压支撑座9固定在壳体I末端的地面上,并活动连接着壳体1,所述的进料口 4设置在壳体I上部。所述的拨料叶片10呈长方形板状。所述的电机8为低速大功率电机8。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主要是由壳体、进风管、抽风机、进料口、半圆形活动门、出风管、底座、电机、液压支撑座、拨料叶片、旋转轴、加热丝和下空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置于地上,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壳体,在底座内部还设有下空腔,所述的壳体呈椭圆形的筒状,且椭圆形长半径方向与地面平行,在壳体正面铰接着向上开的半圆形活动门,在壳体左侧设置5根进风管,右侧设置5根出风管,所述的进风管和出风管均是一头连接着壳体内部,另一头连接着下腔体,所述的进风管之间通过两台抽风机相互连通,在下腔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加热丝,沿壳体中心线设置有一条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固定连接着三片拨料叶片,所述的旋转轴连接着设置在壳体末端的电机,所述的液压支撑座固定在壳体末端的地面上,并活动连接着壳体,所述的进料口设置在壳体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料叶片呈长方形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为低速大功率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卧式加热脱水装置,主要是由壳体、进风管、抽风机、进料口、半圆形活动门、出风管、底座、电机、液压支撑座、拨料叶片、旋转轴、加热丝和下空腔组成,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利用了热源,通过固体介质与气体介质共同的热传导,快速将设备内升温,并且循环系统能不断的将湿气带走,迅速补充干燥的热空气,提高了脱水效率以及速度,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IPC分类】F26B23-06, F26B25-04, F26B11-16
【公开号】CN204495000
【申请号】CN201520097390
【发明人】张诗山
【申请人】张诗山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