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及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78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及冷藏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及具有该门封条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冰箱所使用的用于在冰箱箱体和冰箱门体之间形成气密密封的门封条均包括安装部、气囊部和设置于气囊部中的磁条。安装部用于与门体卡接,气囊部用于隔绝热量和弹性填充箱门之间的间隙,而磁条则用于将门体吸合至箱体。由于磁条的导热性好,因此极容易造成箱体内的冷量损失,进而导致箱体前侧开口处产生霜露,并导致冰箱能耗增加。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有的一些冰箱将门封条中的磁条去除,而在门体与箱体之间的其他位置设置磁性相吸的部件实现箱门之间的密封。这种密封结构的吸合力不是很强,不但会严重影响到箱门之间的密封效果,而且还会导致门体经常性弹开,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密封性能良好、实用性能较高的无磁门封条。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门封条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包括:

安装部,用于将所述门封条安装至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以及

气囊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的上方,且用于在所述门体和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之间形成气密密封,其中

所述气囊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箱体直接接触的外部气囊和设置于所述外部气囊内部并与所述外部气囊的一侧邻接的内部气囊,所述外部气囊和所述内部气囊通过分隔壁隔开,所述分隔壁的至少部分区段呈平板状。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气囊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且

所述分隔壁包括平面区段和曲面区段,所述平面区段从下往上地由所述连接部向背离所述外部气囊和所述内部气囊相邻接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曲面区段由所述平面区段的延伸末端沿第一弧形曲线延伸至所述外部气囊和所述内部气囊相邻接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外部气囊的外壁包括由所述外部气囊和所述内部气囊相邻接部分所形成的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沿第二弧形曲线向上弯曲延伸的第一区段以及由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末端沿第三弧形曲线弯曲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另一端的第二区段。

可选地,所述第三弧形曲线包括由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末端向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并依次平滑连接的第一圆弧形区段和第二圆弧形区段,且所述第一圆弧形区段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形区段所在圆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曲线为与所述第二圆弧形区段相对称的圆弧形曲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曲线为圆弧形曲线,该圆弧形曲线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曲线所在圆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外部气囊的外壁上设有由所述第一区段上的一连接点向外凸出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垂直于所述第一区段在所述连接点处的外切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具有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空间;

门体,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前侧,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所述储物空间;以及

上述任一所述的门封条,安装于所述门体,且配置成当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使得所述门体和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可选地,所述门体具有通过枢转轴与所述箱体枢转连接的枢转侧和与其枢转侧相对的开启侧;且

所述开启侧的后向表面以及所述箱体前向表面的与所述门体的开启侧相对应的一侧设有锁紧机构,以在所述门体关闭时为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提供锁紧力。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为具有磁性相吸的磁体的磁性机构。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部分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在如何增大箱体与门体之间的吸合力方面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冷藏冷冻装置难免会出现结构复杂、可靠性一般、生产难度较大等问题。而本实用新型从改进门封条的结构这一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桎梏,设计思路新颖独特。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门封条中设置具有外部气囊和内部气囊的气囊部,并对外部气囊和内部气囊之间的分隔壁的形状进行特别地限定,可在门封条受到挤压作用(例如来自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吸合力或锁紧力的作用)时既有利于气囊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形,又可通过平板状的分隔壁区段避免气囊部产生过度的形变,由此,既有利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和门体之间的气密密封,又可为门体打开提供一定的弹性助力,以防止使用本实用新型门封条的冷藏冷冻装置出现门体打开困难甚至无法正常打开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封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较高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外部气囊的外壁形状进行特别地设计,可在门封条受到挤压作用时使其外部气囊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从而允许外部气囊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之间形成面积较大的挤压接触,既加强了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又可在外部气囊和箱体之间形成一定的贴合力,以降低对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吸合力的要求,减少门体弹开的可能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10包括安装部110和气囊部120。安装部110用于将门封条10安装至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具体地,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上可设有凹槽,安装部110用于插入门体的凹槽内,以使门封条10安装在门体上。安装部110上设有倒刺111,倒刺111用于与门体的凹槽过盈配合,从而提高使用本实用新型门封条10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与门封条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气囊部120连接在安装部110的上方,且用于在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和箱体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上”、“下”、“横”、“竖”等用于表示方位的词均是针对相应附图中所示的状态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见图1和图2,将平行于门封条10所受挤压作用的方向定位为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也就是说,将安装部110和气囊部120的排列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或竖直方向),并将气囊部120所处的方向定义为上,将安装部110所处的方向定位为下。

特别地,气囊部120具有用于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直接接触的外部气囊121和设置于外部气囊121内部并与外部气囊121的一侧邻接的内部气囊122,外部气囊121和内部气囊122通过分隔壁123隔开,分隔壁123的至少部分区段呈平板状。由此,可在门封条10受到挤压作用(例如来自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吸合力或锁紧力的作用)时既有利于气囊部120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形,又可通过平板状的部分分隔壁123避免气囊部120产生过度的形变,由此,既有利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和门体之间的气密密封,又可为门体打开提供一定的弹性助力,以防止使用本实用新型门封条10的冷藏冷冻装置出现门体打开困难甚至无法正常打开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封条1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较高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采用本实用新型门封条10的冷藏冷冻装置在其箱门之间接合处的漏热量可以低至1.00~1.18W/m,与现有技术中的冷藏冷冻装置采用的门封条的漏热量相比减少了30%~50%。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门封条10去除了磁条,可避免使用门封条10的冷藏冷冻装置出现比较明显的冷量泄漏现象,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冷冻装置的保温性能,降低冷藏冷冻装置的能耗。

另外,由于气囊部120具有内外嵌套的两个气囊,因此气囊部120的内部形成了两层叠加的结构层次和相互支撑的效果。在门封条10受到挤压作用时,内部气囊122不但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且还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气囊部120的弹性,从而提高了门封条10的密封性能、且有利于气囊部120恢复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10和气囊部120通过连接部130连接。连接部130设置于安装部110和气囊部120之间,以起到连接安装部110和气囊部120的作用。同时,连接部130还可以增强门封条10的弹性,以在门体关闭时使得门封条10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分隔壁123可包括平面区段1231和曲面区段1232,平面区段1231从下往上地由连接部130向背离外部气囊121和内部气囊122相邻接的一侧倾斜延伸,曲面区段1232由平面区段1231的延伸末端沿第一弧形曲线延伸至外部气囊121和内部气囊122相邻接的部分。也就是说,分隔壁123的平面区段1231呈平板状。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区段1231有利于外部气囊121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形,并在外部气囊121变形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一定的阻碍其继续变形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部气囊121的外壁包括由外部气囊121和内部气囊122相邻接部分所形成的由连接部130的一端沿第二弧形曲线向上弯曲延伸的第一区段1211以及由第一区段1211的延伸末端沿第三弧形曲线弯曲延伸至连接部130另一端的第二区段1212。由此,可在门封条10受到挤压作用时使其外部气囊121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从而允许外部气囊121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之间形成面积较大的挤压接触,既加强了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又可在外部气囊121和箱体之间形成一定的贴合力,以降低对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吸合力的要求,减少门体弹开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第三弧形曲线包括由第一区段1211的延伸末端向连接部130的另一端延伸并依次平滑连接的第一圆弧形区段和第二圆弧形区段,且第一圆弧形区段所在圆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形区段所在圆的半径。也就是说,第一圆弧形区段的弯曲程度小于第二圆弧形区段的弯曲程度,即第一圆弧形区段相比于第二圆弧形区段更加平缓,由此,可在气囊部120受到挤压作用时进一步增大外部气囊121的外壁与箱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加强门封条10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形曲线为与第二圆弧形区段相对称的圆弧形曲线。也就是说,外部气囊121的外壁的左右两端对称,由此,可在气囊部120受到挤压作用时允许外部气囊与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之间形成较为均衡的挤压接触,以进一步加强门封条10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使得外部气囊和箱体之间形成均匀的贴合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曲线为圆弧形曲线,该圆弧形曲线所在圆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曲线所在圆的半径。也就是说,第一弧形曲线的弯曲程度小于第二弧形曲线的弯曲程度,即第一弧形曲线相对于第二弧形曲线比较平缓。由此,当外部气囊121受到挤压作用变形到一定程度后,沿第一弧形曲线延伸的部分分隔壁能够起到一定的阻碍外部气囊121继续变形的作用,从而防止气囊部120产生过度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部气囊121的外壁上设有由第一区段1211上的一连接点向外凸出延伸的支撑筋124,支撑筋124垂直于第一区段1211在连接点处的外切线M向外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门封条10可以为由PVC材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的构件,该材料能够允许门封条10的气囊部120产生足够的变形,且减小气囊部120的压缩反弹力,有利于提高其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为了便于观察,图2中仅示出了冷藏冷冻装置的部分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20、门体3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门封条10。箱体10具有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空间。门体30连接于箱体20的前侧,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储物空间。门封条10安装于门体30,且配置成当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使得门体30和箱体20之间形成气密密封。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门封条10,从而具有门封条10所带来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箱体20具有用于供用户取放物品的前侧开口,门体30可枢转地连接于箱体20的前侧,以选择性地覆盖箱体20的前侧开口。门封条10整体上可大致呈方环形,门封条10的安装部110可卡装在门体30后向表面的四周,门封条10的气囊部120暴露于门体30的后侧。在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气囊部120可与箱体20前向表面的四周挤压接触。

进一步地,门体30具有通过枢转轴与箱体20枢转连接的枢转侧和与其枢转侧相对的开启侧。门体30的开启侧的后向表面以及箱体20前向表面的与门体30的开启侧相对应的一侧设有锁紧机构40,以在门体30关闭时为箱体20和门体30提供锁紧力,从而使二者保持锁紧状态,也即是使门体30保持关闭状态。此时,在门封条10与箱体20之间的挤压接触作用下,箱体20和门体30之间可保持良好可靠的气密密封。

具体地,锁紧机构40可以为磁性机构,其包括分别设置于箱体20和门体30上的磁性相吸的磁体,箱体20和门体30之间的锁紧力即为磁性吸合力。由于该磁性机构的磁体体积较小,因此传热量有限,几乎不会对冷藏冷冻装置1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锁紧机构40还可以为卡合机构,其可包括分别设置于箱体20和门体30上的卡接件,箱体20和门体30之间的锁紧力即为卡紧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冰箱、冰柜、冷柜等常见的装置,还包括其他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1可具有压缩制冷系统、半导体制冷系统或其他合适的制冷系统,以为其箱体20内的储物空间提供冷却气流,从而使该储物空间保持冷藏、冷冻或其他特殊条件的储存环境。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