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和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020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风道组件和冰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冰箱。



背景技术:

对于冰箱等制冷产品,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冰箱内部温度存在不均匀的现象,而温度不均匀现象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热量损失;其二是送风口流量不均匀。

目前,冰箱内部的冷量是通过风道将流经蒸发器的冷空气输送到各个不同功能区,在这一过程中,所输送的冷量有两部分损失,一是流经风道的损失,另一部分是进入冰箱内部以后与壁面换热引起的热量损失。其中,送风口流量不均匀是由于风道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常见的问题是,分别位于左右侧的不同送风口之间,以及左侧总风量和右侧总风量之间存在流量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冷空气所携带的冷量也不一致,从而造成冰箱箱体内部温度不均匀现象的产生。温度不均匀会对所保存的食物造成不利影响,减少食物的保存期限,从而严重损害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收到体积和内部功能结构的限制,大多数风道都为非对称结构,这样也会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匀,导致温度波动和温差产生,引起诸多问题。

缺点1:对于非对称的风道送风结构,各分支流道的送风风量不均匀,导致冰箱内部温差产生;

缺点2:对于非对称的风道送风结构,各分支流道的对称的送风口之间流量不均匀,导致冰箱内部温差产生;

缺点3:对于非对称的风道送风结构,不合理的送风风道设计会导致流动阻力增大,温度波动明显。

缺点4:对于非对称的风道送风结构,极易产生气动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道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冰箱。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并且进风口的位置偏向于主体的一侧;多个出风口,设置于主体两侧的区域;均风隔板,设置在主体上且位于进风口的上方;其中,均风隔板将通过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分流至主体两侧的区域并经多个出风口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通过在进风口上方设置均风隔板,使位于主体一侧的进风口的进风能够在均风隔板的作用下均匀分流至风道组件的两侧并经出风口排出。对于非对称结构的风道,通过设置均风隔板将进风均匀导流至两侧的出风口,一般地,出风口与冰箱的内胆(制冷舱室)相通,使得制冷舱室两侧的进风口风量分配均匀,减少了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减少了温度波动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流动阻力损失和气动噪声,在同等风扇转速下获得更大的流量。其中,均风隔板的顶端可为多段圆弧倒角结构,用于进一步减小气动阻力。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包括: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近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口;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出风口;导流板,设置在主体上且位于第三出风口与均风隔板之间;其中,导流板将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进风分流至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主体两侧的侧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出风口,保证对于制冷舱室更均匀的出风,便于提升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避免制冷舱室内温差的产生;同时通过设置导流板,将流向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的气体分流,保证经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的气体流量更均匀,进一步避免制冷舱室内的温差产生,并且对于气体的分流也能够有效降低气体流动阻力损失和气动噪声,这样既能够提升制冷装置制冷的能力与均匀性,同时还能够减小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均风隔板在靠近第三出风口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弯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均风隔板在靠近第三出风口的一侧的底部设置弧形弯角,使得气流在流向第三出风口一侧时能够顺利流过该弧形弯角区域,减少风流突变导致的流动损失,减少局部不必要的涡流产生,提升流向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风量的均匀性,避免局部的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均风隔板在靠近第三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波浪形结构或锯齿形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般地,当气流遇到弯道发生流向变化时不仅导致阻力损失,而且会产生涡旋,而通过导流板与波浪形结构或锯齿形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气流损失。其中,波浪形结构或锯齿形结构可以防止由于压差作用下导致的气流逆流产生,从而避免气流逆流导致的阻力增加和有效流量减少,减小了因气流振动产生的一部分噪声,提升气流流量的均匀性和有效流量,由此既进一步地避免了局部温度波动,同时也提升了流向出风口的气体流量,提高了制冷效率,节约能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出风口包括:第三上部出风口,设置在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侧面的上部;第三中部出风口,设置在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侧面的中部;第三下部出风口,设置在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的侧面的下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出风口包括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侧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三个出风口,通过设置上中下三个出风口,使得各个出风口出风的流量更加均匀,避免局部的温差与温度波动;而对于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制冷舱室能够获得更均匀的制冷效果,使制冷舱室内部各个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抑制温度波动,避免局部温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上部出风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风斜面,第一导风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至4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三上部出风口的底部设置第一导风斜面,对第三上部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导流,并降低进口阻力损失,增大其出风量,进一步使得各个出风口之间的出风量更均匀,保证制冷效果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温差,抑制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出风口包括:第一上部出风口,设置在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近一侧的侧面的上部;第一中部出风口,设置在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近一侧的侧面的中部;第一下部出风口,设置在主体距离进风口较近一侧的侧面的下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包括距离进风口较远一侧侧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三个出风口,通过设置上中下三个出风口,使得各个出风口出风的流量更加均匀,避免局部的温差与温度波动;而对于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制冷舱室能够获得更均匀的制冷效果,使制冷舱室内部各个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抑制温度波动,避免局部温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中部出风口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导风斜面,第二导风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至30°;第一下部出风口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导风斜面,第三导风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至3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中部出风口、第一下部出风口的底部和顶部设置第一导风斜面,对第一中部出风口和第一下部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导流,增大其出风量,并进一步使得各个出风口之间的出风量更均匀,保证制冷效果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温差,抑制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板的厚度的范围为5mm至1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合适厚度的导流板既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于气流的导流,使各个出风口的流量更加均匀,同时也不会因过厚的厚度增大气流的阻力,影响气体流动。一般地,导流板的厚度可选用5mm至12mm,还可依据风道的实际结构和气流调整导流板厚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均风隔板的厚度的范围为5mm至12mm;或均风隔板的厚度与进风口截面宽度的比值的范围为5%至15%。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合适厚度的均风隔板既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于气流的导流,使各个出风口的流量更加均匀,同时也不会因过厚的厚度增大气流的阻力,影响气体流动。一般地,均风隔板的厚度可选用5mm至12mm或进风口截面宽度的5%至15%,这样既能够实现对于进风口处进风的导流,同时不会对气流产生比较大的阻力,实际应用时还可依据风道的实际结构和气流调整均风隔板的厚度。

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可作为一种针对非对称风道的结构设计方案,通过采用均风隔板和导流板,并结合采用波浪形结构或锯齿形结构,一方面可以使冷空气均匀分配到左右侧送风风道,另一方面使左右相对应的送风口风量保持一致,减少冷空气在风道内部的涡旋气流和逆流,使冰箱内部各个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抑制温度波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冰箱,通过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一般地,出风口与冰箱的内胆(制冷舱室)相通,使得制冷舱室两侧的进风口风量分配均匀,减少了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减少了温度波动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流动阻力损失和气动噪声,在同等风扇转速下获得更大的流量和制冷量,提高冰箱的工作效率,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冰箱的后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冰箱的立体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 主体,102 进风口,20 出风口,202 第一出风口,204 第二出风口,206 第三出风口,2062 第三上部出风口,2064 第三中部出风口,2066 第三下部出风口,208 第四出风口,30 均风隔板,302 弧形弯角,304 波浪形结构,40 导流板,5 冰箱,52 前盖板总成,54 后盖板总成,56 风机总成,58 压缩机仓,60 控制显示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和冰箱。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主体10,主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02,并且进风口102的位置偏向于主体10的一侧;多个出风口20,设置于主体10两侧的区域;均风隔板30,设置在主体10上且位于进风口102的上方;其中,均风隔板30将通过进风口102进入的空气分流至主体10两侧的区域并经多个出风口20排出。其中,图1和图2的结构中两侧的出风口20未示出。

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通过在进风口102上方设置均风隔板30,使位于主体10一侧的进风口102的进风能够在均风隔板30的作用下均匀分流至风道组件的两侧并经出风口20排出。对于非对称结构的风道,通过设置均风隔板30将进风均匀导流至两侧的出风口20,一般地,出风口20与冰箱5的内胆(制冷舱室)相通,使得制冷舱室两侧的进风口102风量分配均匀,减少了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减少了温度波动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流动阻力损失和气动噪声,在同等风扇转速下获得更大的流量。其中,均风隔板30的顶端可为多段圆弧倒角结构,用于进一步减小气动阻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多个出风口20包括: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近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02;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204;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口206;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出风口208;导流板40,设置在主体10上且位于第三出风口206与均风隔板30之间;其中,导流板40将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进风分流至第三出风口206和第四出风口208。其中,图1和图2的结构中侧面的出风口20未画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主体10两侧的侧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出风口20,保证对于制冷舱室更均匀的出风,便于提升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避免制冷舱室内温差的产生;同时通过设置导流板40,将流向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第三出风口206和第四出风口208的气体分流,保证经第三出风口206和第四出风口208的气体流量更均匀,进一步避免制冷舱室内的温差产生,并且对于气体的分流也能够有效降低气体流动阻力损失和气动噪声,这样既能够提升制冷装置制冷的能力与均匀性,同时还能够减小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均风隔板30在靠近第三出风口206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弯角30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均风隔板30在靠近第三出风口206的一侧的底部设置弧形弯角302,使得气流在流向第三出风口206一侧时能够顺利流过该弧形弯角302区域,减少风流突变导致的流动损失,减少局部不必要的涡流产生,提升流向第三出风口206和第四出风口208风量的均匀性,避免局部的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均风隔板30在靠近第三出风口206的一侧设置有波浪形结构304或锯齿形结构。其中,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中采用了波浪形结构304,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锯齿形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般地,当气流遇到弯道发生流向变化时不仅导致阻力损失,而且会产生涡旋,而通过导流板40与波浪形结构304或锯齿形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气流损失。其中,波浪形结构304或锯齿形结构可以防止由于压差作用下导致的气流逆流产生,从而避免气流逆流导致的阻力增加和有效流量减少,减小了因气流振动产生的一部分噪声,提升气流流量的均匀性和有效流量,由此既进一步地避免了局部温度波动,同时也提升了流向出风口20的气体流量,提高了制冷效率,节约能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三出风口206包括:第三上部出风口2062,设置在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侧面的上部;第三中部出风口2064,设置在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侧面的中部;第三下部出风口2066,设置在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的侧面的下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出风口206包括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侧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三个出风口20,通过设置上中下三个出风口20,使得各个出风口20出风的流量更加均匀,避免局部的温差与温度波动;而对于与出风口20相连通的制冷舱室能够获得更均匀的制冷效果,使制冷舱室内部各个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抑制温度波动,避免局部温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三上部出风口206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风斜面,第一导风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至4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三上部出风口2062的底部设置第一导风斜面,对第三上部出风口2062的出风进行导流,并降低进口阻力损失,增大其出风量,进一步使得各个出风口20之间的出风量更均匀,保证制冷效果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温差,抑制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出风口202包括:第一上部出风口20,设置在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近一侧的侧面的上部;第一中部出风口20,设置在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近一侧的侧面的中部;第一下部出风口20,设置在主体10距离进风口102较近一侧的侧面的下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202包括距离进风口102较远一侧侧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三个出风口20,通过设置上中下三个出风口20,使得各个出风口20出风的流量更加均匀,避免局部的温差与温度波动;而对于与出风口20相连通的制冷舱室能够获得更均匀的制冷效果,使制冷舱室内部各个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抑制温度波动,避免局部温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中部出风口2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导风斜面,第二导风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至30°;第一下部出风口2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导风斜面,第三导风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20°至3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中部出风口20、第一下部出风口20的底部和顶部设置第一导风斜面,对第一中部出风口20和第一下部出风口20的出风进行导流,增大其出风量,并进一步使得各个出风口20之间的出风量更均匀,保证制冷效果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温差,抑制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板40的厚度的范围为5mm至1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合适厚度的导流板40既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于气流的导流,使各个出风口20的流量更加均匀,同时也不会因过厚的厚度增大气流的阻力,影响气体流动。一般地,导流板40的厚度可选用5mm至12mm,还可依据风道的实际结构和气流调整导流板40厚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均风隔板30的厚度的范围为5mm至12mm;或均风隔板30的厚度与进风口102截面宽度的比值的范围为5%至15%。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合适厚度的均风隔板30既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于气流的导流,使各个出风口20的流量更加均匀,同时也不会因过厚的厚度增大气流的阻力,影响气体流动。一般地,均风隔板30的厚度可选用5mm至12mm或进风口102截面宽度的5%至15%,这样既能够实现对于进风口102处进风的导流,同时不会对气流产生比较大的阻力,实际应用时还可依据风道的实际结构和气流调整均风隔板30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5,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5,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冰箱5,通过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一般地,出风口20与冰箱5的内胆(制冷舱室)相通,使得制冷舱室两侧及顶部的进风口102风量分配均匀,减少了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减少了温度波动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流动阻力损失和气动噪声,在同等风扇转速下获得更大的流量和制冷量,提高冰箱5的工作效率,节约能源。

图7所示的冰箱5包括前盖板总成52、后盖板总成54、风机总成56以及压缩机仓58(仓内设置有压缩机),由上述几个部件以及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等部件构成冰箱5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本发明的风道组件使得制冷系统冷却的空气能够更均匀地流向冰箱5的制冷舱室,提升冰箱5的制冷效果及用户体验。

图8所示冰箱5的冰箱5门上设置有控制显示屏幕60,用户可以通过该控制显示屏幕60设定冰箱5的预设制冷温度,而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提升了冰箱5的制冷效率,使得制冷舱室能够更快地达到预设的温度,节约冰箱5的能耗。

另外,例如冰柜、空调等其他制冷设备也可采用本发明中所提供的风道组件,使得其出风量更加均匀,避免因风道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出风量不均、温度波动,以及结构对于气体的阻力浪费能耗。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