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机用的冷却切削液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52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金属加工机用的冷却切削液油水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特别是用于金属加工机用的冷却切削液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机中最常用的手法即以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由于切削时,是利用刀具将工件切下一小部分,且在重复进行后使工件形成预设的形状。因此每次在进行切削时工件皆承受相当大的能量,使工件足以被破坏,也连带地释放出热能,使刀具及工件的温度提升。当温度升高时,刀具的硬度会降低,影响切削后的效果。因此,进行大量、长时间运作的金属加工机都设置有冷却液的循环系统,以使冷却液于吸收刀具及工件的热量后能进行散热,并能再次利用。

然而,由于冷却液直接于加工机内部循环,因此除了直接接触到刀具及工件外,还会接触到加工机的其他零件,因此容易沾染机油或润滑油。而沾染机油或润滑油的冷却液再接触到刀具或工件,则会使机油或润滑油附着于刀具或工件,对切削的进行有负面的影响。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加工机用的冷却切削液油水分离装置,其设置于冷却液的储液槽上且部分浸泡地于金属加工机中使用后的冷却液内,因此可将使用后的冷却液的油污移除。

为达上述目,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具有:

一动力装置;

一传动轴,其设置于所述动力装置上并被所述动力装置转动;

一网状带体,其套设于所述传动轴;

一重锤,其被所述网状带体套设,且向下抵靠所述网状带体,并位于所述 传动轴下方;

一刮刀,其被所述网状带体环绕,且位于所述传动轴下方,并邻近于所述传动轴;以及

一盛盘,其位于所述刮刀下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的重锤及网状带体的下端浸泡于使用后的冷却液内,而传动轴再带动网状带体绕行,因此网状带体可沾附漂浮于冷却液上的油污,并将油污带离冷却液。此外,相较于一般平面单层的带体,网状带体增加了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使排除油污的效率大幅提升。

优选地,所述网状带体具有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间形成空隙。

优选地,所述网状带体具有多数个螺旋线及多数个轴状线,所述螺旋线相并排交叠,而各所述轴状线穿设于两相邻的所述螺旋线交叠处。

优选地,更具有一推抵件,其抵靠于所述网状带体,并使所述网状带体弯曲。

优选地,所述推抵件被所述网状带体环绕,并由内而外地抵靠于所述网状带体。

优选地,所述盛盘具有:

一盛装部,其位于所述刮刀下方,并被所述网状带体环绕;

一导引部,其斜向设置;以及

一连接部,其连通于所述盛装部及所述导引部间;

其中,所述盛装部与所述导引部间形成有一狭缝,且所述网状带体穿设于所述狭缝内。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两端具有环凸缘,且所述网状带体位于所述传动轴的环凸缘间。

优选地,所述重锤为一柱体,且两端具有环凸缘,且所述网状带体位于所述重锤的环凸缘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及盛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状带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状带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状带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0动力装置 20传动轴

21传动轴的环凸缘 30网状带体

31螺旋线 32轴状线

320凸块 40重锤

41重锤的环凸缘 50刮刀

60推抵件 70盛盘

71盛装部 72导引部

73连接部

A储液槽 a冷却液

b油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加工机用的冷却切削液油水分离装置,其可装设于金属加工机,以将金属加工机的冷却液a与油污b分离。金属加工机具有一储液槽A,其用于容置使用后的冷却液a。油水分离装置设置于储液槽A上方,且部分浸泡于使用后的冷却液a内。油水分离装置具有一动力装置10、一传动轴20、一网状带体30、一重锤40、一刮刀50、一推抵件60以及一盛盘70。

传动轴20设于动力装置10上并被动力装置10转动,传动轴20两端具有环凸缘21。

接着请参考图3至图5。网状带体30具有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间形成空隙。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网状带体30是由多个螺旋线31及多个轴状线32并排拼接而成。每二个螺旋线31依次并排交叠,而一轴状线32穿设于交叠处,以防止二螺旋线31分开。各轴状线32的两端形成有凸块320,以防止此轴状 线32脱离所穿设的螺旋线31。藉由上述结构,螺旋线31的中央即形成前述空隙,而侧边即相互连接形成双层结构。网状带体30不限以金属制成,可使用任何具有刚性以形成双层结构的材质制成即可。

请再次参考图1。重锤40为一柱状体,且两端具有环凸缘41。网状带体30的上端套设于传动轴20,并位于传动轴20的环凸缘21间。网状带体30的下端套设于重锤40,并位于重锤40的环凸缘41间,因此重锤41向下抵靠网状带体30。网状带体30的下端与重锤40浸泡在使用后的冷却液a内。

接着请参考图1及图2。刮刀50被网状带体30环绕,且位于传动轴20下方,并邻近于传动轴20。本实施例中,刮刀50与传动轴20间具有微小的间隙,以减小传动轴20所受到的阻力,但仍可刮除传动轴20上的油污b。于其他实施例中刮刀50也可抵靠于传动轴20上。

推抵件60位于传动轴20的下方,且抵靠于网状带体30,并藉由使网状带体30弯曲增加网状带体30的张力,以及增加网状带体30施加于传动轴20的正向力,让传动轴20能轻易带动网状带体30绕行。本实施例中,推抵件60被网状带体30环绕,并由内而外地抵靠于网状带体30。推抵件60可为一片体,其上端抵靠于网状带体30。

接着请参考图2及图6。盛盘70位于刮刀50及推抵件60的下方,以盛接由刮刀50或推抵件60上所流下的油污b。换句话说,盛盘70正对于刮刀50及推抵件60的下端。盛盘70被网状带体30环绕。具体而言,盛盘70的一端被环绕于网状带体30内,而另一端斜向延伸以排出盛盘70内的油污b。盛盘70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网状带体30所环绕的平面,并自网状带体30内向外延伸;但盛盘70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网状带体30所环绕的平面,例如于垂直网状带体30所环绕的平面的另一平面上向前或向后延伸。

本实施例中,盛盘70具有一盛装部71、一导引部72及一连接部73。盛装部71被网状带体30环绕并位于刮刀50及推抵件60下方,以盛接由刮刀50或推抵件60上所流下的油污b。导引部72斜向设置,而连接部73连通于盛装部71及导引部72间,因此油污b可由盛装部71经连接部73流向导引部72,再由导引部72排出。盛装部71与导引部72间形成有一狭缝,网状带体30穿设于狭缝内,而盛装部71与导引部72间的连接部73与狭缝内的网状带体30并排。

通过上述结构,当动力装置10启动时可带动传动轴20进行转动,而传动轴20再带动网状带体30于传动轴20及重锤40上绕行。由于重锤40及网状带体30的下端浸泡于使用后的冷却液a内,因此网状带体30绕行时,漂浮于冷却液a上的油污b会沾附于网状带体30。由于油污b较具黏性,因此网状带体30绕行时,油污b便被向上带动,而冷却液a会直接向下滴落。且当网状带体30沾附油污b的部分接触推抵件60或是传动轴20时,油污b即转印至推抵件60或传动轴20。

随着油污b累积较多,转印至推抵件60的油污b便会向下流动,而滴落至盛盘70上。而为了使网状带体30与传动轴20间保持摩擦力,刮刀50持续地刮除转印至传动轴20的油污b。随着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持续运作,即可除去冷却液a内的油污b。

此外,刮刀50偏向传动轴20的一侧,而传动轴20的朝向刮刀50旋转。即,如图1所示,当刮刀50偏左设置时,传动轴20即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藉此,传动轴20上油污b流动的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同,以便于被刮刀50刮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通过具有双层结构的网状带体30增加了与冷却液a的接触面积,因此可沾附更多的油污b,使排除油污b的效率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