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25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IC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厌氧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从氧的需求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厌氧技术,一类是好氧技术,环保技术经过多年的行业发展和探索,厌氧和好氧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尤其以厌氧处理技术的利用和开发最为广泛,在最近几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工程实践中。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厌氧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同时厌氧法可降解某些好氧法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且其产生污泥量少,操作简单,运营成本低。从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好氧技术,厌氧技术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产生的可利用能源有沼气和颗粒污泥,沼气可用来发电供生产用和代替燃煤用作锅炉燃烧,颗粒污泥可销售给污水处理行业用作厌氧反应器接种颗粒污泥菌种用,因此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第一台厌氧接触反应器以来,随着厌氧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厌氧接触反应器、厌氧滤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和内循环(IC)反应器。但是目前大多数厌氧反应器存在着回流系统回流至进水管道,两系统相互混合,导致进水系统与回流系统布水不均匀,上升流速受到影响,从而泥水混合不均,污泥停留时间短,从而影响厌氧系统的处理效果,厌氧反应器会出现运行不稳定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水均匀,运行稳定的IC厌氧反应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IC厌氧反应器,包括混合器和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降液管、上升管和沼气管,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将所述罐体的内腔自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第一反应区内靠近所述罐体底部的位置设有布水系统,所述布水系统与所述混合器连通;所述罐体的顶端设有气液分离室,所述降液管的顶端伸入气液分离室内,所述降液管的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反应区内,所述上升管的顶端伸入所述气液分离室内,所述上升管的末端与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连通,所述沼气管的顶端伸出所述气液分离室内,所述沼气管的末端与所述二级三相分离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室的顶端设有沼气出口,所述沉淀区内靠近所述罐体顶端的位置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布水系统包括进水布水系统和回流布水系统,所述回流布水系统平行设于所述进水布水系统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进水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多个进水支管,所述进水管伸出所述罐体外并与所述混合器连通,所述多个进水支管均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两侧,所述进水支管上设有布水孔。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回流布水系统包括回流管和多个回流支管,所述回流管伸出所述罐体外并与所述混合器连通,所述多个回流支管均匀设置在所述回流管的两侧,所述回流支管上倾斜交错设有多个喷管,所述喷管的末端呈倒三角锥形。

优选的,所述喷管与所述回流支管的倾斜角度为30-45°。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沼气出口、出水口及进水管分别设有流量计,所述进水管还设有PH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量计、PH计和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IC厌氧反应器,其结构简单,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尤其是在启动期或者沼气量产生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混合器、布水系统及部分处理好后的水的回流,可实现自动循环处理,从而实现设备的平稳运行,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布水系统包括进水布水系统与回流布水系统,进水布水系统与回流布水系统完全分开,两系统同时运行,互不干扰,当进水量偏少或者无进水时,回流布水系统可单独运行,从而能够进一步保障厌氧反应器正常运行;喷管的尾部呈倒锥形,此结构使回流布系统的水流速度瞬间增加,从而增大了回流污水的接触面积和对罐体底层污水的搅动,使进水污水与回流污水混合均匀,进水与回流上升流速稳定,增加了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与污泥的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污泥停留时间,有效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传质效果和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PLC控制器可实现沼气排出量、出水流量、进水流量、进水温度及PH值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IC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布水系统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进水布水系统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回流布水系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IC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部分。

如图1所示,一种IC厌氧反应器,包括混合器1和罐体2,罐体2内设有一级三相分离器21、二级三相分离器22、降液管23、上升管24和沼气管25,一级三相分离器21和二级三相分离器22将罐体2的内腔自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反应区26、第二反应区27和沉淀区28。

罐体2的顶端设有气液分离室3,降液管23的顶端伸入气液分离室3内,降液管23的末端伸入第一反应区26内,上升管24的顶端伸入气液分离室3内,上升管24的末端与一级三相分离器21连通,沼气管25的顶端伸出气液分离室3内,沼气管25的末端与二级三相分离器22连通,气液分离室3的顶端设有沼气出口31,沉淀区28内靠近罐体2顶端的位置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与混合器1连通。

如图2所示,第一反应区26内靠近罐体2底部的位置设有布水系统5,布水系统5与混合器1连通,布水系统5包括进水布水系统51和回流布水系统52,回流布水系统52平行设于进水布水系统51的上方。

如图3所示,进水布水系统51包括进水管511和多个进水支管512,进水管511伸出罐体2外并与混合器1连通,多个进水支管512均匀、垂直、交错设置在进水管511的两侧,进水支管512上设有布水孔513;如图4所示,回流布水系统52包括回流管521和多个回流支管522,回流管521伸出罐体2外并与混合器1连通,多个回流支管522均匀设置在回流管521的两侧,回流支管522上倾斜交错设有多个喷管523,优选的,喷管523与回流支管522的倾斜角度为30-45°,喷管523的末端呈倒三角锥形。

沼气出口31、出水口4及进水管511分别设有流量计6,进水管511还设有PH计7和温度传感器8,流量计6、PH计7和温度传感器8均与PLC控制器9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