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60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轮胎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中所使用轮胎一直以来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刺穿;轮胎大多数以橡胶、帘布等为材料,经过缠绕硫化而成。以橡胶为主体材料,是因其有较强的韧性和耐磨性,但其抗穿刺能力较弱,容易被带有棱、尖或者刃等物体戳破。现市场中已经存在一种材料能够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需将该材料喷涂到轮胎胎冠内壁和轮胎内侧,在喷涂之前往往需要对轮胎的内壁进行清洗,如果一直用新水清洗,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需要一种过滤装置对清洗后的水进行过滤净化,以便多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支柱,所述水泵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螺纹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水槽内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螺纹连接有出水过滤器,所述出水过滤器的内部设有过滤棉,所述过滤棉的上端设有石棉网,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有进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有吸水硬管,所述吸水硬管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有进水过滤器,所述进水过滤器的内部设有磁滤网,所述磁滤网的上端设有粗滤网,所述粗滤网的上端设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吸水硬管通过硬管支柱固定,且硬管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水槽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水泵之间设有减震座。

优选的,所述吸水硬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轮胎支座。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和进水软管与水泵的螺纹连接处均设有生料带。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外部套有防护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通过进水过滤器中的各层过滤,将清洗轮胎后的污水净化,排出杂质颗粒;通过出水过滤器对水进一步净化,使得从新进入水槽中的水可以用来清洗;出水过滤器和进水过滤器均螺旋连接于管道上,方便拆卸更换以及清洗;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于生产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过滤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过滤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槽、2水泵支柱、3固定板、4水泵、5出水管、6出水过滤器、61过滤棉、62石棉网、7进水软管、8吸水硬管、9进水过滤器、91磁滤网、92粗滤网、93活性炭过滤网、10硬管支柱、11减震座、12轮胎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轮胎清洗机储水循环过滤装置,包括水槽1,所述水槽1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支柱2,所述水泵支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设有水泵4,所述水泵4的出水口螺纹连接有出水管5,且出水管5的出水口伸入水槽1内部,所述出水管5的出水口螺纹连接有出水过滤器6,所述出水过滤器6的内部设有过滤棉61,所述过滤棉61的上端设有石棉网62,所述水泵4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有进水软管7,所述进水软管7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有吸水硬管8,所述吸水硬管8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有进水过滤器9,所述进水过滤器9的内部设有磁滤网91,所述磁滤网91的上端设有粗滤网92,所述粗滤网92的上端设有活性炭过滤网93,所述吸水硬管8通过硬管支柱10固定,且硬管支柱10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水槽1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3与水泵4之间设有减震座11,可以减少水泵4工作时的震动,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5和进水软管7与水泵4的螺纹连接处均设有生料带,增加接口处的密封性。

工作原理:在工作时,清洗设备吸取水槽1中的水对轮胎内壁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污水聚集在轮胎底部,通过水泵4工作将污水吸入进水软管7内,污水进入吸水软管7之前先经过进水过滤器9的过滤净化,去除杂质,在出水口再经过出水过滤器6的进一步净化,经过两步净化的污水已经可以达到再次清洗的效果,从新排入水槽1里,从而可以形成一个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