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根系填料单元、生物载体及生物膜生物反应器模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67020阅读:来源:国知局
mg/L,活性污泥受到严重的抑制。值得一提时当进水镰浓度为5mg/L时,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效果有?定程度的提高,而且生物生长也受到刺激作用,与没有投加镍的体系相比,最大比增殖速度提高一倍,而饱和常数ks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在此浓度下,污泥的沉降性能也得到改口 ο
[0035]其它金属还有其它的微量元素,像锰、钼、钒、锌、铝、铬等或是作为酶的组分,或是作为酶的激活剂来刺激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关于金属离子影响水处理微生物的研宄不够全面、系统,加上做此类研宄情况复杂,金属离子的效能不但依赖于金属的种类、浓度,而且水的PH值、进水浓度和水质、污泥的驯化程度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研宄者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就金属铬来说,cr6+通常被认为对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且毒性浓度也各不相同,但同时又有人发现Cr6+在这些浓度下能够刺激微生物生长。例如,Barth指出在好氧生物处理体系中,当进水Cr6+超过10mg/L,处理效果严重受影响,出水水质下降。而Moore又提到Cr6+浓度上升到50mg/L也不会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效果,同时指出在5mg/L时,Cr6+还能提高出水水质。Celal对Cr6+的效能进行了研宄,结果表明Cr6+在浓度为1、5、10、25mg/L时都能促进活性污泥体系中微生物的增殖。
[0036]本发明基于上述研宄,提供了一种人工根系填料单元。参见图1,该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包括一竖立设置的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顶端设有开口 101,底端密封,可根据污水处理池需要,通过上端开口 101给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实时注入或补充微生物促进剂;沿该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之长度方向,布设有至少二个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其中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设置,环绕于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外周;同时,于所述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上,与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之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微孔13,通过微孔13,可使注入或补充微生物促进剂流至的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上。上述结构,可由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构建生物填料,形成人工根系,同时,将所需的微生物促进剂通过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注入,经微孔13流出附着于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上,供微生物安家并形成生物膜。如此,便可使生物膜法和催化微生物生长技术结合于一体,所形成的人工根系比表面积巨大,易于挂膜,且通过微生物促进剂的不断供给促进了微生物生长,其优越的生物学及理化性能,有效提高了微生物活性。
[0037]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某些痕量金属离子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可以加速细胞的合成,促进生物化学反应的进程,这类金属离子通常称为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促进剂应对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以刺激生物活性。其中镁、铁、铜、钴、镍、锰、钼、钒、锌、铝等金属离子按照实际微生物需求情况以离子液的形态向生物载体输送,各离子液浓度在0.01-0.lmg/L之间。微生物促进剂的配方可以根据生物载体上生物群所需营养及水质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实现生物载体智能化。
[0038]参见图1,本发明附图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菱柱形丝网构件11的结构,其包括至少三束两端分别集束于所述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上、中间部分通过毛巾剑杆织机提毛向外突出而使之呈菱状的折形构件112以及至少三束一端集束于该菱形顶部、另一端呈倾斜状向该菱形中部自由伸展的根须形构件111,上述构件采用聚丙烯材料的纤维丝组合构成。实际制造中,各所述菱柱形丝网构件11的顶端和底端通过编织方式或热融合于所述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上,其编织方式或热融合结点邻接微孔13的位置,微生物促进剂通过微孔13流出后,于各所述菱柱形丝网构件11之集束部分而流淌于各纤维丝上。
[0039]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之另一结构,所述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未图示)亦采用聚丙烯材料的纤维丝组合构成,包括至少三束一端集束于所述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上、另一端向外呈伞状自由伸展的弧形构件。由上述纤维丝组成的弧形构件可设置有多层,一同集束于某一点,形成多个、多层根须结构。同样地,各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之集束部分(伞状的顶部)可通过编织方式或热融合于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上,其编织方式或热融合结点邻接微孔13的位置,微生物促进剂通过微孔13流出后,于各弧形丝网构件之集束部分而流淌于各纤维丝上。
[0040]上述构件中的纤维丝是由多组分熔喷纤维新工艺制造而成的三维丝网状立体结构,熔喷纤维网的工艺过程为聚合物喂入一熔融挤出一纤维形成一纤维冷却一成丝,整个结构由毛巾剑杆织机一次性织成。在毛巾剑杆织机上,每个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中,以中空的聚丙烯微生物促进剂供给管10作为玮线,玮线外并列有至少六束3500分特的纤维丝,以至少四束3500分特的纤维丝为经线,在剑杆织机上,最外两侧10-20厘米之间没有设置促进剂供给管的经玮线由剑杆织机编织为上编织布和下编织布,在上编织布和下编织布之间每间隔3-4厘米不设置经线后再设置1-2厘米经线,通过剑杆织机的提毛功能,在不设置经线3-4厘米中间上下提毛,提毛的纤维丝高度在5到8厘米,织成没有经线的3-4厘米的菱柱形丝网构件11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空心),在设置有1-2厘米经线的地方,采用平织提毛方法织成小的倒置的弧形丝网或菱柱形丝网结(类似于实心毛巾),此结点位置也为集束点,以及微孔13也位于此处位置。
[0041]菱柱形丝网构件11结构的制造,在提毛的纤维丝高度在5到8厘米中间,至少有两束断开,形成有部分上下两端固定的伞型结构。这样,就形成外边具有中间部分向外突出而使之呈菱状的折形纤维丝而菱状纤维丝的中间一部分纤维丝呈倾斜状向该菱形中部自由伸展(见图1)。
[0042]经过毛巾剑杆织机编织的产品,将其原来的经玮方向互换,就形成了菱柱形丝网构件(图2)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构件,该菱形型结构的上下左右各边与中间的纤维丝就形成一种理想的生物填料。
[0043]上述聚丙烯纤维丝最好3500-4000分特左右,其拉伸强度根据ISO 2062为9_10
克/旦(旦是重量在9000克每米纱)。
[0044]参见图2,基于上述人工根系填料单元1,本发明还提供了由多个人工根系填料单元10排列组合构成的生物载体2,即各所述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成排设置,各所述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之顶端的开口 101连接一横向设置的汇总管21,该汇总管21与促进剂供给管10连通,同时连接提供微生物促进剂的供给源。这样,微生物促进剂便可通过汇总管21流入促进剂供给管10,进而从微孔13流淌于菱柱形丝网构件或倒置的弧形丝网构件11上,有利于提高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
[0045]进一步地,为保证各所述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相互之间的排列固定,便于运输和放置,同时也便于菱柱形丝网结构11外边的纤维丝中间向外突出而使之呈菱状的部分能够在水流冲击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固定的模式,相邻各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中,其菱柱形丝网结构11中间向外突出的纤维丝通过平织的1-2厘米实心编织布23连接,各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两端分别通过上编织布22和下编织布24连接固定。可以理解地,上述各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之间的排列固定并不仅仅限于上、中、下编织布形式,其他有助于各人工根系填料单元I之间的排列固定方式也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0046]参见图3,为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