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1158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为应对水环境质量日益退化,2001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总氮限值要求小于15mg/l。氨氮已超过COD成为影响我国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的首要指标,“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氨氮减排10%的目标。因此,对于化工、焦化、煤气洗涤、氮肥、味精、等高氨氮废水行业领域,氮的减排要求会更加突出。
[0003]就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而言,A/0工艺以较低的施工成本和运行费用得到广泛应用,但A/0工艺的脱氮率受回流比的限制,出水中总氮含量仍然比较高,且易受到水质水量变化的冲击,出水不稳定。因此,需要在A/0工艺基础上,对其出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系统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并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为一种更有效、更稳定的生化反应器。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包括以下三段串联结构:
[0006]处于一段的一级预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混合区、第一缺氧预反应区和第一好氧预反应区;
[0007]处于二段的二级沉淀区,该沉淀区与第一好氧预反应区连通;以及
[0008]处于三段的三级深度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二缺氧反应区、第二好氧反应区和出水区,所述二级沉淀区与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连通;
[0009]所述三级深度反应区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二级沉淀区和一级预反应区的两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氧预反应区、第一好氧预反应区中分别设有搅拌系统、第一曝气系统。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沉淀区的顶部为集水槽,中部为斜管区,底部为第一积泥区,且第一积泥区内铺设有第一排泥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中均设有载体反应区和第二积泥区,所述第二积泥区设于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积泥区内铺设有第二排泥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反应区通过载体支架架设。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好氧反应区的载体支架的下层铺设第二曝气系统。
[0015]进一步地,每组三级深度反应区的第二好氧反应区均设置有四个,相互之间顺次连通设置。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00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用的生化反应器,设置了缺氧、好氧预处理和缺氧、好氧深度处理的两段生化反应区,提高了系统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
[0018]2、设置的三级深度反应区,通过添加生物载体增加污泥浓度,进一步提高系统脱氮能力,同时增强了系统抗水质水量冲击负荷,保证出水稳定。
[0019]3、一级预反应区和三级深度反应区中间设置二级沉淀反应区,有效去除悬浮物后,防止对后段载体区的堵塞,保证三级反应区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产生的污泥部分用于回流,无二次污染。
[0020]4、三级深度反应区中好氧反应区在底部曝气作用下进行气水反冲洗,不需设置固定反冲洗系统;污泥在底部进行泥水分离后进行排放,不需建二沉池。
[002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反应器装置采用中部进水、两侧对称出水的方式,将两段生化处理和中间沉淀处理集于一体,具有管理简单、运行稳定、节省基建投资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不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之一。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之二。
[0025]图中:1-反应器装置;2-—级预反应区;3-二级沉淀区;
[0026]4-三级深度反应区;5-混合区;6-第一缺氧预反应区;
[0027]7-第一好氧预反应区;8-搅拌系统;9-第一曝气系统;
[0028]10-集水槽;n-斜管区;12-第一积泥区;13-第一排泥管;
[0029]14-第二缺氧反应区;15-第二好氧反应区;16-载体区;
[0030]17-第二积泥区;18-第二排泥管;19-载体支架;
[0031]20-第二曝气系统;21-出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如图1-图3所示,为一种集成化的三级串联式的反应器装置1,反应器装置I包括顺次连接的一级预反应区2、二级沉淀区3和三级深度反应区4。一级预反应区2包括顺次连接的混合区5、第一缺氧预反应区6和第一好氧预反应区7,其中混合区5处于一级预反应区2的前段,第一缺氧预反应区6和第一好氧预反应区7处于一级预反应区2的后段,所述第一缺氧预反应区6、第一好氧预反应区7中分别设有搅拌系统8、第一曝气系统9。经好氧预反应区7反应后进入二级沉淀区3,该二级沉淀区3的顶部为集水槽10,中部为斜管区11,底部为第一积泥区12,且底部配有第一排泥管13。经二级沉淀区3沉淀后,向两侧的三级深度反应区4流入,进行下一步的交替反应,最终经出水区20出水,完成处理。所述三级深度反应区4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并排设置的二级沉淀区3和一级预反应区2的两侧。每个三级深度反应区4均包括第二缺氧反应区14、第二好氧反应区15和出水区21,第二缺氧反应区14和第二好氧反应区15中均设有载体反应区16、第二积泥区17和第二排泥管18,其中第二积泥区17处于底部,且铺设有第二排泥管18,所述载体反应区16位于中上部,载体反应区16通过载体支架19架设,且第二好氧反应区15的载体支架19的下层铺设第二曝气系统20。其中所述三级深度反应区4的前端设置一个第二缺氧反应区14,所述三级深度反应区4的后端设置四个顺次连通的第二好氧反应区15,顺次进行缺氧、好氧反应,最后一个第二好氧反应区15连通出水区20出水。
[0034]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废水及回流的活性污泥进入一级预反应区2前段的混合区5进行混合,然后在缺氧预反应区6的搅拌系统8的搅拌作用下进行水解酸化,后在需氧预反应区7的第一曝气系统9的曝气作用下,发生初步的有机物氧化、反硝化和硝化、亚硝化反应。后废水向上流经二级沉淀区3的斜管区1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后进入集水槽10,剩余污泥进入积泥区12进行泥水分离,后通过排泥管13排出,部分回流至前端混合区5。集水槽10的出水对称进入两侧的缺氧反应区14,流经第二缺氧反应区14的载体反应区16与缺氧微生物充分接触,进一步发生反硝化作用;后折流流经四组串联的第二好氧反应区15,在载体支架19下部的第二曝气系统20下与好氧微生物反应,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脱落的污泥由排泥管18排出,而出水则由出水区21流出。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段串联结构: 处于一段的一级预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混合区、第一缺氧预反应区和第一好氧预反应区; 处于二段的二级沉淀区,该沉淀区与第一好氧预反应区连通;以及处于三段的三级深度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二缺氧反应区、第二好氧反应区和出水区,所述二级沉淀区与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连通; 所述三级深度反应区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二级沉淀区和一级预反应区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预反应区、第一好氧预反应区中分别设有搅拌系统、第一曝气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沉淀区的顶部为集水槽,中部为斜管区,底部为第一积泥区,且第一积泥区内铺设有第一排泥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中均设有载体反应区和第二积泥区,所述第二积泥区设于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和第二好氧反应区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积泥区内铺设有第二排泥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反应区通过载体支架架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好氧反应区的载体支架的下层铺设第二曝气系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组三级深度反应区的第二好氧反应区均设置有四个,相互之间顺次连通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生化反应器,包括以下三段串联结构:处于一段的一级预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混合区、第一缺氧预反应区和第一好氧预反应区;处于二段的二级沉淀区,该沉淀区与第一好氧预反应区连通;以及处于三段的三级深度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二缺氧反应区、第二好氧反应区和出水区,所述二级沉淀区与所述第二缺氧反应区连通;所述三级深度反应区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二级沉淀区和一级预反应区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用的生化反应器,提高了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通过添加生物载体增加污泥浓度,进一步提高系统脱氮能力,同时增强了系统抗水质水量冲击负荷,保证出水稳定。
【IPC分类】C02F3/30, C02F101/16
【公开号】CN205222813
【申请号】CN201521021944
【发明人】马文臣, 张静, 甄胜利, 刘泽军, 张兴华
【申请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