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

文档序号:5056412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苯酚(Phenol)俗称石炭酸,是一种重要的大宗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树 脂、医药中间体、农药、香料、染料、助剂等,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生产方法为异丙苯氧化法。由 于这种方法存在反应步骤多、工艺复杂等问题,研究由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的新工艺受 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报道的用于苯羟化制苯酚的新催化剂体系主要有倍酸焦倍酸与 Fe(II)组成的催化体系、铜磷铝分子筛、光催化剂、H-ZMS-5、负载ZMS-5、钛硅沸石TS-1、羟 基磷灰石、离子交换树脂、SAC-16、Fe-MCM-22等。这些催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生产 成本低等特点,其中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体系时,苯酚的最高产率为77. 20%。但离子 交换树脂易膨胀而破碎,且与金属、有机分子微生物、强氧化剂等接触,离子交换能力下降, 甚至失去功能。其它催化体系中,苯酚的最高收率为39.2%。采用经醋酸铵处理的TS-I分 子筛为催化剂,丙酮为溶剂,双氧水为氧化剂,苯酚的最高产率为13.05%。(参考文献[1] 陈静,马祖福,邓友全,等.高选择性苯催化氧化制苯酚[J].石油化工,2000,29.[2]任永利,刘国柱,王莅,等.铜磷铝分子筛的合成及其苯液相氧化制苯酚的催 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4,25 (5) 357-362.[3]兰忠,王立秋,张守臣,等.N2O直接催化氧化苯制苯酚研究进展[J].化工进 展,2002,21 (9) 621-625.[4]崔小明,苯羟基化制苯酚生产技术新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7, 2.[5]徐杰,高肖汉,冯美宽.一种催化剂及在苯与过氧化氢合成苯酚反应中的应用 [P]. CN 1481935A,2004[6]邓友全,彭家建,石峰.一种苯直接羟基化制苯酚的方法[P].CN1385410A, 2002[7]刘宁,郭泉辉.Fe-MCM-22分子筛催化苯一步氧化制苯酚[J].化学研究,[8]郑朝辉,郭卫玲,范金刚.苯羟基化制苯酚的工业应用前景[J].石油化工, 2004,33(11) 1096-1100.[9]黄奠坤,张衍,詹光等.TS-I分子筛催化苯羟化制苯酚的研究[J].武汉工程大 学学报,2008,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工艺。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以TS-I分子筛为催化剂、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氨水为调节剂、双氧水为氧化 剂的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调节 剂用量、季铵盐种类及相转移催化剂用量对苯直接羟化反应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的技术方案如下(1)向装有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反应器中,按摩尔比为0.08-0. 12 1, 优选摩尔比为0.09-0. 11 1,加入TS-I分子筛催化剂和苯,在30°C下搅拌20分钟;(2)按调节剂氨水与苯的摩尔比为2. 30-3. 00 1,优选摩尔比2. 60_2. 80 1,相 转移催化剂季铵盐与苯的摩尔比为0.003-0. 008 1,优选摩尔比0.005 1,加入调节剂 氨水和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搅拌30分钟;(3)用滴液漏斗,按氧化剂双氧水与苯的摩尔比为0.63-3.15 1,优选摩尔比 2. 20-2. 80 1,按每分钟30滴,滴加氧化剂双氧水并使温度升高至30°C -80°C,优选温度 40°C,恒温搅拌反应1-5小时,优选反应时间为2小时,停止反应;(4)把反应液立即倒入蒸馏水中冷却至室温,用乙醚萃取,静置20分钟分层,将上 层液置于容器中密封,得到苯酚;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是四正丁基季铵盐、苄基三甲基季铵盐、苄基三乙基 季铵盐、三正丁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任意一种;优选十六烷基三 甲基溴化铵;得到的苯酚,用美国安捷伦公司6890N气-质联机进行测定。测试条件如下分析仪器气相色谱-质谱仪(Agilent6890N);分析条件:rtx-624石英毛细管柱60mX0. 32mm(内径)X 1. 8um ;载气氦气(99.999%);色谱条件柱流量1. 79ml/min (恒流);柱温143°C ;进样口温度230°C ;离子源 温度230°C ;接口温度230°C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量lul。表征结果见图1。通过气质联机分析知保留时间4. 320min的是苯酚;根据积分 结果中的最早扫描时间5. 796和最迟扫描时间6. 051,苯酚的最高产率为66. 3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以TS-I分子筛为催化 剂、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氨水为调节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无溶剂体系下的苯直接羟化 制苯酚的方法。首次采用相转移催化剂,使有机相苯和无机相双氧水充分反应;添加了氨水 作为调节剂,改变了以往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工艺。在苯的转化率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 苯酚的产率,在苯的转化率为93. 24%,苯酚的最高产率为66. 32%。与以往相同原料、催化 剂及氧化剂体系相比,苯酚产率提高了 53. 27% ;本发明所用设备及工艺简单,目的产物苯 酚的分离相对容易,反应条件温和,不加其它有机溶剂,体系环境好,副产物对环境无害,是 一条绿色工艺路线。


图1是苯酚的气质联机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6 不同反应温度下苯酚的制备1、向装有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250ml三颈瓶中按催化剂与苯的摩尔比为 0. 10 1加入2g TS-I分子筛及25ml苯,在30°C下搅拌20分钟;2、按氨水与苯的摩尔比2. 70 1为加入30ml氨水;按相转移催化剂与苯的摩尔比为0.005 1,加入0.5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30分钟;3、用滴液漏斗按双氧水与苯的摩尔比为2. 52 1按每分钟30滴,滴加双氧水,并 分别升高温至30 V、40°C、50 V、60°C、70 V、80°C,恒温搅拌反应2小时,停止反应。4、把反应液立即倒入蒸馏水中冷却至室温,用乙醚萃取,静置20分钟分层,将上 层液置于安瓿中密封,得到苯酚。由6890N气质联机进行组成测定,计算得到苯酚的产率,实验结果列于表1。表1不同反应温度下苯羟化结果
权利要求
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1)向装有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反应器中,按摩尔比为0.08 0.12∶1,加入TS 1分子筛催化剂和苯,在30℃下搅拌20分钟;(2)按调节剂氨水与苯的摩尔比为2.30 3.00∶1,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与苯的摩尔比为0.003 0.008∶1,加入调节剂氨水和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搅拌30分钟;(3)用滴液漏斗,按氧化剂双氧水与苯的摩尔比为0.63 3.15∶1,按每分钟30滴,滴加氧化剂双氧水并使温度升高至30℃ 80℃,恒温搅拌反应1 5小时,停止反应;(4)把反应液立即倒入蒸馏水中冷却至室温,用乙醚萃取,静置20分钟分层,将上层液置于容器中密封,得到苯酚;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是四正丁基季铵盐、苄基三甲基季铵盐、苄基三乙基季铵盐、三正丁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任意一种。
2.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摩尔比为 0. 09-0. 11 1,加入TS-I分子筛催化剂和苯。
3.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按调节剂氨 水与苯的摩尔比为2.60-2.80 1,加入调节剂氨水。
4.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按相转移催 化剂季铵盐与苯的摩尔比为0.005 1,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
5.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按氧化剂双 氧水与苯的摩尔比为2.20-2.80 1,滴加氧化剂双氧水。
6.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所述的恒温 搅拌反应时间为2小时,停止反应。
7.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转移 催化剂季铵盐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8.按照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向装有滴液 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反应器中,按催化剂与苯的摩尔比为0.10 1加入TS-I分子筛 及苯,在30°C下搅拌20分钟;(2)按氨水与苯的摩尔比2.70 1为加入30ml氨水;按相转移催化剂与苯的摩尔比 为0. 005 1,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30分钟;(3)用滴液漏斗按双氧水与苯的摩尔比为2.52 1按每分钟30滴,滴加双氧水,并分 别升高温至40°C,恒温搅拌反应2小时,停止反应;(4)把反应液立即倒入蒸馏水中冷却至室温,用乙醚萃取,静置20分钟分层,将上层液 置于安瓿中密封,得到苯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以TS-1分子筛为催化剂、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氨水为调节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无溶剂体系下的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方法。首次采用相转移催化剂,使有机相苯和无机相双氧水充分反应;添加了氨水作为调节剂,改变了以往苯直接羟化制苯酚的工艺。在苯的转化率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苯酚的产率,在苯的转化率为93.24%,苯酚的最高产率为66.32%。与以往相同原料、催化剂及氧化剂体系相比,苯酚产率提高了53.27%;本发明所用设备及工艺简单,目的产物苯酚的分离相对容易,反应条件温和,不加其它有机溶剂,体系环境好,副产物对环境无害,是一条绿色工艺路线。
文档编号B01J29/89GK101973852SQ20101028514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9日
发明者孟婷, 张龙, 杨春华 申请人:长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