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料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647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混料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混料机,包括混料筒,混料筒上设有混料桨组件以及驱动混料桨转动的动力电机,混料桨组件包括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中心搅拌桨与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运动,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中心搅拌桨由混料筒的上端延伸到底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搅拌省力高效、混合效果佳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高效混料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属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银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将各原料进行揽祥混合的闻效混料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混料机,通常包括混料筒,混料筒中设有混料桨,混料筒上设有驱动混料桨转动的电机以及减速机。现有技术中的混料桨存在以下不足:①叶片式的混料桨,其宽度设置成与混料筒半径配合的大小,使得叶片边缘靠近混料筒内壁,这样可以在叶片所在的平面内的物料能混合均匀,但在高于叶片所在的高度或低于叶片所在的高度上的物料的混合效果差;②采用柱状带有螺旋叶片的混料桨,虽然在不同高度上都有叶片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但该螺旋叶片无法在宽度上延伸,只能在中心部位集中混合,靠近混料筒边缘处的物料混合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混合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机无法同时满足混料筒的中心部位、边缘部位以及不同高度的物料都能有良好的混料需求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混料机,包括混料筒,混料筒上设有混料桨组件以及驱动混料桨转动的动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桨组件包括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中心搅拌桨与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运动,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中心搅拌桨由混料筒的上端延伸到底端。
[0005]上述结构中,混料筒中设置两组,分别针对中心部位以及靠近边缘处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该中心搅拌桨由混料筒的上端一直延伸到底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满足两种需求的问题;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在动力电机输出动力的情况下,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同时同速同向转动,加速了物料混合速度、提高了混合效率以及均匀性。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心搅拌桨包括至少两个搅拌杆,两个搅拌杆呈双螺旋反向平行结构设置,两个搅拌杆的端部分别固设在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的侧壁。
[0007]上述结构中,中心搅拌桨的两个搅拌杆由于呈双螺旋反向平行结构的设置,其在旋转过程中与物料之间存在螺旋式的搅拌空间,上部的物料经搅拌后落下不会对下部物料的搅拌产生阻碍,混合更快捷更高效。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搅拌桨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套设有高度不等的至少两个分散盘,分散盘的两侧均设有截面呈L形的搅拌叶片。
[0009]上述结构中,边缘搅拌桨的搅拌轴呈直立纵杆结构设置,为了使得边缘处的物料能在各个高度上都能得到良好的混合效果,在不同高度上设置搅拌叶片,而将叶片通过分散盘的结构安装在搅拌轴上可以增加叶片的强度,提高其承受压力的能力。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搅拌桨包括2根搅拌轴,2根搅拌轴以所述动力电机输出轴为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
[0011]上述结构中,边缘搅拌桨包括2根搅拌轴,搅拌轴上均设有分散盘和搅拌叶片,2个搅拌轴分别设置在中心搅拌桨的两侧,在结构上可以达到安装稳定、搅拌稳定的效果。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内端开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孔,输出轴与第一连杆的轴孔之间设有轴套,轴套外壁设有平键,第一连杆内端的轴孔壁上开设有与平键配合的键槽,第一连杆的外端套设在一根搅拌轴上,第二连杆的内端开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孔,输出轴与第二连杆之间也设有轴套,输出轴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轴套外壁设有平键,第二连杆内端的轴孔壁上设有与平键配合的键槽,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套设在另一根搅拌轴上,第一连杆内端位于第二连杆的上方。
[0013]上述结构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自两端分别与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以及各自的搅拌轴固接,当动力电机转动时,输出轴在带动中心搅拌桨转动的同时,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边缘搅拌桨转动,上述的连杆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利用混料筒的空间,结构配合紧凑。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混料筒底部设有滚轮。
[0015]上述结构中,在混料筒上安装滚轮便于移动。
[0016]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搅拌省力高效、混合效果佳的优点。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高效混料机,包括混料筒1,混料筒1上设有混料桨组件以及驱动混料桨转动的动力电机3,混料桨组件包括中心搅拌桨21和边缘搅拌桨22,中心搅拌桨21与动力电机3的输出轴同步运动,中心搅拌桨21和边缘搅拌桨22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中心搅拌桨21由混料筒1的上端延伸到底端。混料筒1中设置两组搅拌部件,分别针对中心部位以及靠近边缘处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该中心搅拌桨21由混料筒1的上端一直延伸到底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满足两种需求的问题;中心搅拌桨21和边缘搅拌桨22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在动力电机3输出动力的情况下,中心搅拌桨21和边缘搅拌桨22同时同速同向转动,加速了物料混合速度、提高了混合效率以及均匀性。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向参照附图1中的方向设置。
[0020]上述中心搅拌桨21包括至少两个搅拌杆211,两个搅拌杆211呈双螺旋反向平行结构设置,两个搅拌杆211的端部分别固设在动力电机3的输出轴的侧壁。中心搅拌桨21的两个搅拌杆211由于呈双螺旋反向平行结构的设置,其在旋转过程中与物料之间存在螺旋式的搅拌空间,上部的物料经搅拌后落下不会对下部物料的搅拌产生阻碍,混合更快捷更闻效。
[0021]上述边缘搅拌桨22包括搅拌轴221,搅拌轴221上套设有高度不等的至少两个分散盘222,分散盘222的两侧均设有截面呈L形的搅拌叶片223。边缘搅拌桨22的搅拌轴221呈直立纵杆结构设置,为了使得边缘处的物料能在各个高度上都能得到良好的混合效果,在不同高度上设置搅拌叶片223,而将搅拌叶片通过分散盘222的结构安装在搅拌轴221上可以增加搅拌叶片223的强度,提高其承受压力的能力。
[0022]上述边缘搅拌桨22包括2根搅拌轴221,2根搅拌轴221以动力电机3输出轴为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边缘搅拌桨22包括2根搅拌轴221,搅拌轴221上均设有分散盘222和搅拌叶片223,2个搅拌轴221分别设置在中心搅拌桨21的两侧,在结构上可以达到安装稳定、搅拌稳定的效果。
[0023]上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的内端(指朝向中心搅拌桨21的一端)开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孔,输出轴与第一连杆41的轴孔之间设有轴套,轴套外壁设有平键,第一连杆内端的轴孔壁上开设有与平键配合的键槽,第一连杆41的外端(朝向混料筒1边缘的一端)套设在一根搅拌轴221上,第二连杆42的内端开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孔,输出轴与第二连杆42之间也设有轴套,输出轴与第二连杆42之间的轴套外壁设有平键,第二连杆内端的轴孔壁上设有与平键配合的键槽,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套设在另一根搅拌轴221上,第一连杆41内端位于第二连杆42的上方。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各自两端分别与动力电机3的输出轴以及各自的搅拌轴221固接,当动力电机3转动时,输出轴在带动中心搅拌桨21转动的同时,分别通过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带动边缘搅拌桨22转动,上述的连杆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利用混料筒1的空间,结构配合紧凑。上述混料筒1底部设有滚轮5,便于移动。
[0024]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搅拌省力高效、混合效果佳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混料机,包括混料筒,混料筒上设有混料桨组件以及驱动混料桨转动的动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桨组件包括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中心搅拌桨与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运动,中心搅拌桨和边缘搅拌桨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中心搅拌桨由混料筒的上端延伸到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搅拌桨包括至少两个搅拌杆,两个搅拌杆呈双螺旋反向平行结构设置,两个搅拌杆的端部分别固设在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搅拌桨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套设有高度不等的至少两个分散盘,分散盘的两侧均设有截面呈L形的搅拌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搅拌桨包括2根搅拌轴,2根搅拌轴以所述动力电机输出轴为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内端开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孔,输出轴与第一连杆的轴孔之间设有轴套,轴套外壁设有平键,第一连杆内端的轴孔壁上开设有与平键配合的键槽,第一连杆的外端套设在一根搅拌轴上,第二连杆的内端开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孔,输出轴与第二连杆之间也设有轴套,输出轴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轴套外壁设有平键,第二连杆内端的轴孔壁上设有与平键配合的键槽,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套设在另一根搅拌轴上,第一连杆内端位于第二连杆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底部设有滚轮。
【文档编号】B01F7/16GK204034589SQ20142029022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黄月剑, 杨至灏, 柴良, 左晨东, 张元明 申请人: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