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槽及烟气生物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708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处理槽及烟气生物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烟脱硫技术,尤其是一种烟气生物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燃烧后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技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烟气脱硫技术多达200余种,但真正推广到商业应用的不足20种。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又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三类。湿法脱硫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Ca/S比低,运行可靠,操作简单,但脱硫产物的处理比较麻烦,烟温降低不利于扩散,湿法的工艺较复杂,占地面积和投资较大;干法、半干法的脱硫产物为干粉状,处理容易,工艺较简单,投资一般低于湿法,但Ca/S比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低。

为了改善燃烧后烟气脱硫存在的缺陷,中国发明专例CN101637697A公开了一种烟气的生物脱硫方法,通过烟气降温除尘以及烟气生物脱硫等步骤,有效地降低了传统以石灰石或石灰为脱硫剂的湿法烟气脱硫的运行费用,使操作更为简便同时消除了石灰石或石灰为脱硫剂的湿法烟气脱硫的二次污染。然而,在该篇专利文献中并没有介绍烟气的生物脱硫设备。此外,现有的烟气降温除尘设备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且残留在降温除尘设备中的尘埃不易处理,运行成本高。故烟气的生物脱硫方法虽已提出,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却并不常见。

此外,降温除尘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水,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还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物理沉降的方式使废水中的尘埃发生沉降,然后将废水上层的清液进行二次利用。然而,现有的依靠物理沉降的方式进行废水处理的废水处理槽占地面积大,清理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气生物脱硫装置产生的废水处理槽占地面积大,清理费用高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烟气生物脱硫装置脱硫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废水处理槽以及烟气生物脱硫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水处理槽,包括废水接收槽、过渡槽以及清水槽,所述过渡槽位于所述废水接收槽和所述清水槽之间,用于连接所述废水接收槽和所述清水槽,所述废水接收槽与所述过渡槽以及所述清水槽的最高处平齐,所述过渡槽与所述废水接收槽相邻的一边低于所述过渡槽与所述废水接收槽相邻的一边,即所述过渡槽的纵截面呈梯形。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槽的横截面呈“Z”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槽的转折处为弧形。

一种烟气生物脱硫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降温除尘罐、生物脱硫罐,在所述降温除尘罐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道,在所述降温除尘罐顶部设置有降温除尘罐输气管道,所述降温除尘罐输气管道与所述生物脱硫罐底部相连,在所述生物脱硫罐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气口,在所述降温除尘罐中设置有布气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布气装置与所述进气管道相连,用于将进气管中的烟气分布在降温除尘罐中,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布气装置上方,用于向下喷洒水,所述降温除尘罐的底部设置成逐渐缩小的开口,当水与烟气接触后,烟气中的尘埃附着在水珠上并随着水珠下落,通过降温除尘罐底部的开口流出所述降温除尘罐,在所述降温除尘罐的下方还设置有废水处理槽,所述废水处理槽为如前述的废水处理槽。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降温除尘罐的侧方设置有循环水装置,所述循环水装置包括输水管、循环水泵,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喷淋装置相连接,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清水槽中,在输水管上安装有循环水泵,用于将清水槽中的水吸入喷淋装置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气装置包括布气总管和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总管与所述进气管道相连,所述布气支管大于等于2根并与所述布气总管相连,在所述布气支管的侧边设置有多个布气孔。

作为本发明另一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装置为多层喷淋装置,其包括喷淋总管和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总管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所述喷淋支管大于等于2根并与所述喷淋总管相连,在所述喷淋支管的底边设置有多个喷淋孔。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脱硫罐中设置有多个隔气板,相邻的两个隔气板上的通气孔交错设置,在隔气板之间还放置有凝胶状的生物脱硫菌填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相邻两隔气板之间还设置有搅拌棒和脱硫菌营养液补充装置。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棒的一端伸出所述生物脱硫罐并与马达相连,在所述搅拌棒位于生物脱硫罐中的部分安装有搅拌齿,用以加大搅拌棒的搅拌力度;所述脱硫菌营养液补充装置包括营养液储蓄罐、营养液输送管和营养液喷头,所述营养液储蓄罐位于所述生物脱硫罐外,所述营养液喷头位于所述相邻两隔气板之间,所述营养液输送管的一端与营养液储蓄罐相连,另一端插入所述生物脱硫罐并与营养液喷头相连,在所述营养液输送管上设置有一个总开关阀。

有益效果

当水位超过过渡槽与废水接水槽相邻一边的边缘时,废水接收槽中的水将漫过过渡槽,当水位超过过渡槽与清水槽相邻一边的边缘时,过量的水将流入清水槽中,由于废水中的尘埃在流动过程中发生沉降,且清水槽接收的水位高于废水接收槽接收的水位,故流入清水槽中的水比废水接收槽中的水更为清澈。过度槽呈“Z”型设置,占地面积小的同时有效地延长了废水的流动路径,从而延长了废水的降温时间以及废水中的尘埃沉降的时间。转弯处的弧形设置便于沉降尘埃的清理和收集。将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槽用于烟气生物脱硫装置中,可以有效地节约烟气生物脱硫装置的运行成本,提高烟气生物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槽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烟气生物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布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生物脱硫罐的结构示意图;

1-进气管道,2-布气孔,3-降温除尘罐,4-输水管,5-喷淋孔,6-循环泵,7-废水接收槽,8-过渡槽,9-清水槽,10-降温除尘罐输气管道,11-生物脱硫罐,12-隔气板,13-通气孔,14-生物脱硫菌填料,15-营养液储蓄罐,16-总开关阀,17-营养液输送管,18-营养液喷头,19-搅拌棒,20-搅拌齿,21-马达,22-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槽包括废水接收槽7、过渡槽8以及清水槽9,过渡槽8位于废水接收槽7和清水槽9之间,用于连接废水接收槽7和清水槽9,废水接收槽7与过渡槽8以及清水槽9的最高处平齐,过渡槽8与废水接收槽7相邻的一边低于过渡槽8与废水接收槽7相邻的一边,即过渡槽8的纵截面呈梯形。当水位超过过渡槽8与废水接水槽7相邻一边的边缘时,废水接收槽7中的水将漫过过渡槽8,当水位超过过渡槽8与清水槽9相邻一边的边缘时,过量的水将流入清水槽9中,由于废水中的尘埃在流动过程中发生沉降,且清水槽9接收的水位高于废水接收槽7接收的水位,故流入清水槽9中的水比废水接收槽8中的水更为清澈。过渡槽8的横截面呈“Z”型,其占地面积小的同时有效地延长了废水的流动路径,从而延长了废水的降温时间以及废水中的尘埃沉降的时间。优选地,过渡槽8的转折处设置成弧形,以便于沉降尘埃的清理和收集。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烟气生物脱硫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降温除尘罐3、生物脱硫罐11,在降温除尘罐3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道1,在降温除尘罐3顶部设置有降温除尘罐输气管道10,降温除尘罐输气管道10与生物脱硫罐11底部相连,在生物脱硫罐11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气口22,在降温除尘罐3中设置有布气装置和喷淋装置,布气装置与进气管道1相连,用于将进气管中的烟气分布在降温除尘罐3中,喷淋装置位于布气装置上方,用于向下喷洒水,降温除尘罐3的底部设置成逐渐缩小的开口,当水与烟气接触后,烟气中的尘埃附着在水珠上并随着水珠下落,通过降温除尘罐3底部的开口流出降温除尘罐3,在降温除尘罐3的下方还设置有废水处理槽。废水处理槽为如图1-3所示的废水处理槽。在降温除尘罐3的侧方设置有循环水装置,循环水装置包括输水管4、循环水泵,输水管4的一端与喷淋装置相连接,输水管4的另一端伸入清水槽9中,在输水管4上安装有循环水泵,用于将清水槽9中的水吸入喷淋装置中。

布气装置如图5所示,它包括布气总管和布气支管,布气总管与进气管道1相连,布气支管大于等于2根并与布气总管相连,在布气支管的侧边设置有多个布气孔2。

喷淋装置为多层喷淋装置,其结构如图6所示。它包括喷淋总管和喷淋支管,喷淋总管与输水管4相连,喷淋支管大于等于2根并与喷淋总管相连,在喷淋支管的底边设置有多个喷淋孔5。

生物脱硫罐11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在生物脱硫罐11中设置有多个隔气板12,相邻的两个隔气板12上的通气孔13交错设置,在隔气板12之间还放置有凝胶状的生物脱硫菌填料14。在相邻两隔气板12之间还设置有搅拌棒19和脱硫菌营养液补充装置。搅拌棒19的一端伸出生物脱硫罐并与马达21相连,在搅拌棒19位于生物脱硫罐中的部分安装有搅拌齿20,用以加大搅拌棒19的搅拌力度;脱硫菌营养液补充装置包括营养液储蓄罐15、营养液输送管17和营养液喷头18,营养液储蓄罐15位于生物脱硫罐外,营养液喷头18位于相邻两隔气板12之间,营养液输送管17的一端与营养液储蓄罐15相连,另一端插入生物脱硫罐并与营养液喷头18相连,在营养液输送管17上设置有一个总开关阀16。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