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4644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尿素粉尘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尿素造粒塔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粉尘,同时造粒塔产生粉尘的浓度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不仅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了影响,同时也造成尿素产品的大量损失。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是:尿素合成的过程中,尿素蒸汽的浓缩和凝结;喷头操作状态不正常而产生;各种机械力破碎,如塔底刮料机转动时,破碎、颗粒在冷却前后与塔壁或颗粒之间的碰撞,等而产生的尿素粉末。目前尿素造粒粉尘已经被列入国家必须治理的环保项目之一。现有的回收方法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利用尿素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传统的湿法回收装置有以下三种:喷雾、三段水洗除尘系统、液气喷射系统。这些回收方法存在增大系统的阻力,收集的尿液回收难度偏大,同时出口粉尘排放无法达到国家标准30mg/m3以下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耗水量低、除尘效率高、在达到回收粉尘目的的同时能够达到国家标准排放标准的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的底部与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的内下部安装有一级升气积液装置,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的中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波形板导流条、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一级喷淋水洗层、二级喷淋水洗层;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升气积液装置、三级喷淋水洗层、四级喷淋水洗层、二级波形板导流条和通风装置;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与一级升气积液装置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级出液口;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与二级升气积液装置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二级出液口;所述一级出液口和二级出液口分别与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相连,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分别与一级喷淋水洗层、二级喷淋水洗层、三级喷淋水洗层、四级喷淋水洗层和尿素溶液提浓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包括一级循环储液槽和二级循环储液槽,一级出液口通过管道与一级循环储液槽的顶部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顶部回液口通过第二阀门与二级循环储液槽底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过滤器、一级水洗循环泵、第一三通、第二三通和第三三通相连,所述第三三通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相连,第三三通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相连,第二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第四三通与补水管道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第三阀门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进液口相连;第四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第四阀门与二级循环储液槽一侧的补液口相连,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另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与第五三通相连,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相连,第五三通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相连;所述二级出液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循环储液槽顶部的进液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一级升气积液装置和二级升气积液装置均为升气积液装置,所述升气积液装置包括积液盘,积液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升气通道,若干个升气通道的顶部分别设有升气帽。

优选地,所述一级波形板导流条由若干个一级折流板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一级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为40~48mm,一级折流板的高度为320~360mm,所述一级折流板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二级波形板导流条由若干个二级折流板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为24~32mm,二级折流板的高度为450~490mm,所述二级折流板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

优选地,所述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包括设在底部的聚丙烯筛板和设在聚丙烯筛板上部的聚丙烯隔断板,蜂窝状的聚丙烯隔断板内部设置有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所述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中的实心填料球的直径为45~55mm,所述实心填料球为实心聚丙烯填料球。

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为轴流通风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之间设有第五阀门,第二三通的第三端与第四三通之间设有第六阀门,第三三通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之间设有第七阀门,第三三通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之间设有第八阀门,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之间设有第九阀门,第五三通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之间设有第十阀门。

优选地,所述一级喷淋水洗层和二级喷淋水洗层上分别设有涡流式喷头;三级喷淋水洗层和四级喷淋水洗层上分别设有实心锥形喷头。

优选地,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和二级循环储液槽顶部设有一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和二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造粒车间中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中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烟囱效应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的底部,含尿素粉尘的气体穿过一级升气积液装置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中部的扩口区域,含尿素粉尘的气体流速由原来的5.5~6.5m/s降低至3.5~4.5m/s;

步骤二:步骤一中所述流速降低至3.5~4.5m/s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依次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在一级折流板的缝隙中通过,并侧向进入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内,100um以上的大粒径粉尘颗粒随气流碰撞在填料球表面,同时含尘气体绕流通过填料球之间的缝隙,方向发生8~10次的改变,气体均匀的分布于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中,同时在气体流速的作用下,填料球发生自转现象,使含尘气体围绕填料球形成若干个微循环;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的同时,在一级水洗循环泵的作用下,从一级循环储液槽中将一级水洗液通过一级水洗循环泵、第一三通、第二三通和第三三通分别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和二级喷淋水洗层内,一级水洗液通过涡流状喷头喷出与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逆流接触,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撞击到填料球表面,使填料球发生跳动和湍流,水洗液在下层填料球表面形成均匀的液膜,液膜吸附了30%围绕在填料球周围气体中50~100um的尿素粉尘;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连续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球,一级水洗液连续自上而下通过填料球,由于水压和气压的共同作用,在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的第一层填料球上方形成了一层高度为50~60mm的气泡液膜,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冲破液膜后55~65%的含尘颗粒被吸附,最终一级水洗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在下落,对下层填料球表面进行水洗,除去下层填料球表面吸附的粉尘,然后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的折流板间隙,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的集液盘中汇集;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集液盘中的一级水洗液,随着液位的增高,从一级出液口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内,当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打开一级循环储液槽下部的第一阀门,使7.0%~8.0%的一级水洗液进入尿素溶液提浓装置通过后续生产装置进行回收;

步骤六:步骤四中所述通过湍球式除尘器装置、一级喷淋水洗层和二级喷淋水洗层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变为带液气体,带液气体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中上部的缩口区域,此时带液气体流速由原来的3.5~4.5m/s升高至4.5~5.0m/s;

步骤七:步骤六所述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中上部的缩口区域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的升气通道中,带液气体内大粒径的液滴撞击到二级升气积液装置的升气帽下部,形成液膜或更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进入一级水洗循环液循环;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后,带液气体中的粉尘含量下降了80%~85%,带液中的粉尘粒径分布范围为30~70um,流速为4.5m/s~5.0m/s;

步骤八:二级循环储液槽中的二级水洗液在二级水洗循环泵的作用下,由二级循环储液槽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和第五三通分别与三级喷淋水洗层和四级喷淋水洗层相连,二级水洗液通过实心椎装喷头雾化成20~80um的小液滴,大量的小液滴与步骤七中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带液气体中的30~70um粒径粉尘在二级升气积液装置上部发生碰撞和接触,在液体表面张力和粉尘电荷的作用下,小液滴将小粒径的粉尘进行包裹,然后长大至粒径为100um以上的大液滴,在液体自重的作用在落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的积液盘中,通过二级出液口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当二级循环储液槽中的二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4.0%~5.0%时,打开二级循环储液槽下部的第二阀门,使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作为一级循环储液槽的补液使用;

步骤九:步骤八中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中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后,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中作为二级水洗液使用;所述的尿素解析废液中尿液的比重为0%,温度为80~95℃;

步骤十:步骤八中的带液气体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和四级喷淋水洗层后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带液气体流速降至2.0m/s~3.0m/s,此时带有大量液滴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折流板的间隙内,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为24~32mm,由于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之间的间隙小,带液气体流速升高,小粒径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被二级折流板的拐角捕集,形成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至二级升气积液装置的积液盘中;

步骤十一:步骤八中所述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和四级喷淋水洗层的带液气体内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所述步骤十中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后带液气体内80~90%的液滴被除去,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后的带液气体成为可排放气体,此时可排放气体的流速由2.0m/s~3.0m/s下降至1.5m/s~2.0m/s,可排放气体在通风装置轴流风机的作用下流速上升至4.0~5.0m/s后通过含尘气体排出口排出;

步骤十二:当尿素提浓装置不能使用时且一级循环储液槽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关闭第四阀门,打开第六阀门,使步骤九中所述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第四三通、第六阀门和第二三通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和二级喷淋水洗层内,作为一级水洗液循环使用。

本发明操作简便,制作成本偏低,除尘效果明显,溶液利用率高,同时结合尿液提浓装置,出口粉尘排放量可以得到国家标准规定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级升气积液装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与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内下部安装有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中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和通风装置6;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级出液口31;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二级出液口32;所述一级出液口31和二级出液口32分别与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相连,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分别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和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包括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级出液口31通过管道与一级循环储液槽10的顶部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27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顶部回液口通过第二阀门26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底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过滤器11、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相连,所述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相连,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相连,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通过第四三通36与补水管道37相连,所述第一三通33的第三端通过第三阀门18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第四三通36的第三端通过第四阀门20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侧的补液口相连,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另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与第五三通38相连,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相连,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所述二级出液口32通过管道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和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均为升气积液装置,所述升气积液装置包括积液盘39,积液盘39上开设有若干个升气通道40,若干个升气通道40的顶部分别设有升气帽41。所述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由若干个一级折流板42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一级折流板42之间的距离为40~48mm,一级折流板42的高度为320~360mm,所述一级折流板42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由若干个二级折流板43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二级折流板43的高度为450~490mm,所述二级折流板43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所述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包括设在底部的聚丙烯筛板44和设在聚丙烯筛板44上部的聚丙烯隔断板45,蜂窝状的聚丙烯隔断板45内部设置有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所述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中的实心填料球的直径为45~55mm,所述实心填料球为实心聚丙烯填料球。所述通风装置6为轴流通风机。所述第一三通33和第二三通34之间设有第五阀门19,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与第四三通36之间设有第六阀门21,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之间设有第七阀门22,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之间设有第八阀门23,第五三通38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之间设有第九阀门24,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之间设有第十阀门25。所述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上分别设有涡流式喷头47;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上分别设有实心锥形喷头48。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设有一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29和二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30。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造粒车间中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中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烟囱效应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含尿素粉尘的气体穿过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部的扩口区域,含尿素粉尘的气体流速由原来的5.5~6.5m/s降低至3.5~4.5m/s;

步骤二:步骤一中所述流速降低至3.5~4.5m/s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依次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在一级折流板42的缝隙中通过,并侧向进入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内,100um以上的大粒径粉尘颗粒随气流碰撞在填料球表面,同时含尘气体绕流通过填料球之间的缝隙,方向发生8~10次的改变,气体均匀的分布于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中,同时在气体流速的作用下,填料球发生自转现象,使含尘气体围绕填料球形成若干个微循环;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同时,在一级水洗循环泵12的作用下,从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中将一级水洗液通过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分别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一级水洗液通过涡流状喷头喷出与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逆流接触,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撞击到填料球表面,使填料球发生跳动和湍流,水洗液在下层填料球表面形成均匀的液膜,液膜吸附了30%围绕在填料球周围气体中50~100um的尿素粉尘;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连续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球,一级水洗液连续自上而下通过填料球,由于水压和气压的共同作用,在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第一层填料球上方形成了一层高度为50~60mm的气泡液膜,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冲破液膜后55~65%的含尘颗粒被吸附,最终一级水洗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在下落,对下层填料球表面进行水洗,除去下层填料球表面吸附的粉尘,然后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的折流板间隙,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集液盘中汇集;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集液盘中的一级水洗液,随着液位的增高,从一级出液口31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内,当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打开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下部的第一阀门27,使7.0%~8.0%的一级水洗液进入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通过后续生产装置进行回收;

步骤六:步骤四中所述通过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变为带液气体,带液气体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此时带液气体流速由原来的3.5~4.5m/s升高至4.5~5.0m/s;

步骤七:步骤六所述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通道中,带液气体内大粒径的液滴撞击到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帽下部,形成液膜或更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进入一级水洗循环液循环;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后,带液气体中的粉尘含量下降了80%~85%,带液中的粉尘粒径分布范围为30~70um,流速为4.5m/s~5.0m/s;

步骤八: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在二级水洗循环泵9的作用下,由二级循环储液槽8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和第五三通38分别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二级水洗液通过实心椎装喷头雾化成20~80um的小液滴,大量的小液滴与步骤七中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带液气体中的30~70um粒径粉尘在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上部发生碰撞和接触,在液体表面张力和粉尘电荷的作用下,小液滴将小粒径的粉尘进行包裹,然后长大至粒径为100um以上的大液滴,在液体自重的作用在落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通过二级出液口32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当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4.0%~5.0%时,打开二级循环储液槽8下部的第二阀门26,使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作为一级循环储液槽的补液使用;

步骤九:步骤八中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后,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作为二级水洗液使用;所述的尿素解析废液中尿液的比重为0%,温度为80~95℃;

步骤十:步骤八中的带液气体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后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带液气体流速降至2.0m/s~3.0m/s,此时带有大量液滴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折流板43的间隙内,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由于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间隙小,带液气体流速升高,小粒径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被二级折流板43的拐角捕集,形成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至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

步骤十一:步骤八中所述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的带液气体内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所述步骤十中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带液气体内80~90%的液滴被除去,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的带液气体成为可排放气体,此时可排放气体的流速由2.0m/s~3.0m/s下降至1.5m/s~2.0m/s,可排放气体在通风装置轴流风机6的作用下流速上升至4.0~5.0m/s后通过含尘气体排出口28排出;

步骤十二:当尿素提浓装置13不能使用时且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关闭第四阀门20,打开第六阀门21,使步骤九中所述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第四三通36、第六阀门21和第二三通34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作为一级水洗液循环使用。

本发明安装与尿素造粒塔的上方,利用了尿素造粒塔本身的烟囱效应,能够节省了一部分动力,另外,利用湍球的自净能力,相对于普通的水洗填料层可以节约1/3的水洗量。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水洗液的阶梯浓度利用在尿素粉尘回收装置中,提高了尿素粉尘的回收率至95%,通过两层折流板除雾装置和四层喷淋水洗层,最终可以保证出口的尿素粉尘在20mg/m3以内。

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本发明,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与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内下部安装有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中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和通风装置6;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级出液口31;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二级出液口32;所述一级出液口31和二级出液口32分别与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相连,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分别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和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包括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级出液口31通过管道与一级循环储液槽10的顶部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27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顶部回液口通过第二阀门26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底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过滤器11、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相连,所述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相连,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相连,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通过第四三通36与补水管道37相连,所述第一三通33的第三端通过第三阀门18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第四三通36的第三端通过第四阀门20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侧的补液口相连,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另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与第五三通38相连,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相连,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所述二级出液口32通过管道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和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均为升气积液装置,所述升气积液装置包括积液盘39,积液盘39上开设有若干个升气通道40,若干个升气通道40的顶部分别设有升气帽41。所述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由若干个一级折流板42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一级折流板42之间的距离为40~48mm,一级折流板42的高度为320~360mm,所述一级折流板42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由若干个二级折流板43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二级折流板43的高度为450~490mm,所述二级折流板43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所述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包括设在底部的聚丙烯筛板44和设在聚丙烯筛板44上部的聚丙烯隔断板45,蜂窝状的聚丙烯隔断板45内部设置有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所述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中的实心填料球的直径为45~55mm,所述实心填料球为实心聚丙烯填料球。所述通风装置6为轴流通风机。所述第一三通33和第二三通34之间设有第五阀门19,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与第四三通36之间设有第六阀门21,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之间设有第七阀门22,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之间设有第八阀门23,第五三通38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之间设有第九阀门24,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之间设有第十阀门25。所述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上分别设有涡流式喷头47;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上分别设有实心锥形喷头48。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设有一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29和二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30。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造粒车间中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中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烟囱效应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含尿素粉尘的气体穿过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部的扩口区域,含尿素粉尘的气体流速由原来的5.5~6.5m/s降低至3.5~4.5m/s;

步骤二:步骤一中所述流速降低至3.5~4.5m/s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依次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在一级折流板42的缝隙中通过,并侧向进入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内,100um以上的大粒径粉尘颗粒随气流碰撞在填料球表面,同时含尘气体绕流通过填料球之间的缝隙,方向发生8~10次的改变,气体均匀的分布于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中,同时在气体流速的作用下,填料球发生自转现象,使含尘气体围绕填料球形成若干个微循环;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同时,在一级水洗循环泵12的作用下,从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中将一级水洗液通过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分别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一级水洗液通过涡流状喷头喷出与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逆流接触,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撞击到填料球表面,使填料球发生跳动和湍流,水洗液在下层填料球表面形成均匀的液膜,液膜吸附了30%围绕在填料球周围气体中50~100um的尿素粉尘;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连续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球,一级水洗液连续自上而下通过填料球,由于水压和气压的共同作用,在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第一层填料球上方形成了一层高度为50~60mm的气泡液膜,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冲破液膜后55~65%的含尘颗粒被吸附,最终一级水洗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在下落,对下层填料球表面进行水洗,除去下层填料球表面吸附的粉尘,然后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的折流板间隙,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集液盘中汇集;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集液盘中的一级水洗液,随着液位的增高,从一级出液口31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内,当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打开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下部的第一阀门27,使7.0%~8.0%的一级水洗液进入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通过后续生产装置进行回收;

步骤六:步骤四中所述通过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变为带液气体,带液气体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此时带液气体流速由原来的3.5~4.5m/s升高至4.5~5.0m/s;

步骤七:步骤六所述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通道中,带液气体内大粒径的液滴撞击到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帽下部,形成液膜或更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进入一级水洗循环液循环;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后,带液气体中的粉尘含量下降了80%~85%,带液中的粉尘粒径分布范围为30~70um,流速为4.5m/s~5.0m/s;

步骤八: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在二级水洗循环泵9的作用下,由二级循环储液槽8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和第五三通38分别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二级水洗液通过实心椎装喷头雾化成20~80um的小液滴,大量的小液滴与步骤七中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带液气体中的30~70um粒径粉尘在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上部发生碰撞和接触,在液体表面张力和粉尘电荷的作用下,小液滴将小粒径的粉尘进行包裹,然后长大至粒径为100um以上的大液滴,在液体自重的作用在落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通过二级出液口32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当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4.0%~5.0%时,打开二级循环储液槽8下部的第二阀门26,使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作为一级循环储液槽的补液使用;

步骤九:步骤八中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后,压力为0.7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作为二级水洗液使用;所述的尿素解析废液中尿液的比重为0%,温度为80℃;

步骤十:步骤八中的带液气体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后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带液气体流速降至2.0m/s~3.0m/s,此时带有大量液滴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折流板43的间隙内,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由于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间隙小,带液气体流速升高,小粒径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被二级折流板43的拐角捕集,形成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至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

步骤十一:步骤八中所述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的带液气体内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所述步骤十中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带液气体内80~90%的液滴被除去,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的带液气体成为可排放气体,此时可排放气体的流速由2.0m/s~3.0m/s下降至1.5m/s~2.0m/s,可排放气体在通风装置轴流风机6的作用下流速上升至4.0~5.0m/s后通过含尘气体排出口28排出;

步骤十二:当尿素提浓装置13不能使用时且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关闭第四阀门20,打开第六阀门21,使步骤九中所述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第四三通36、第六阀门21和第二三通34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作为一级水洗液循环使用。

实施例二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与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内下部安装有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中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和通风装置6;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级出液口31;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二级出液口32;所述一级出液口31和二级出液口32分别与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相连,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分别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和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包括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级出液口31通过管道与一级循环储液槽10的顶部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27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顶部回液口通过第二阀门26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底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过滤器11、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相连,所述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相连,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相连,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通过第四三通36与补水管道37相连,所述第一三通33的第三端通过第三阀门18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第四三通36的第三端通过第四阀门20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侧的补液口相连,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另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与第五三通38相连,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相连,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所述二级出液口32通过管道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和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均为升气积液装置,所述升气积液装置包括积液盘39,积液盘39上开设有若干个升气通道40,若干个升气通道40的顶部分别设有升气帽41。所述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由若干个一级折流板42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一级折流板42之间的距离为40~48mm,一级折流板42的高度为320~360mm,所述一级折流板42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由若干个二级折流板43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二级折流板43的高度为450~490mm,所述二级折流板43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所述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包括设在底部的聚丙烯筛板44和设在聚丙烯筛板44上部的聚丙烯隔断板45,蜂窝状的聚丙烯隔断板45内部设置有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所述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中的实心填料球的直径为45~55mm,所述实心填料球为实心聚丙烯填料球。所述通风装置6为轴流通风机。所述第一三通33和第二三通34之间设有第五阀门19,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与第四三通36之间设有第六阀门21,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之间设有第七阀门22,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之间设有第八阀门23,第五三通38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之间设有第九阀门24,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之间设有第十阀门25。所述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上分别设有涡流式喷头47;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上分别设有实心锥形喷头48。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设有一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29和二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30。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造粒车间中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中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烟囱效应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含尿素粉尘的气体穿过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部的扩口区域,含尿素粉尘的气体流速由原来的5.5~6.5m/s降低至3.5~4.5m/s;

步骤二:步骤一中所述流速降低至3.5~4.5m/s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依次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在一级折流板42的缝隙中通过,并侧向进入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内,100um以上的大粒径粉尘颗粒随气流碰撞在填料球表面,同时含尘气体绕流通过填料球之间的缝隙,方向发生8~10次的改变,气体均匀的分布于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中,同时在气体流速的作用下,填料球发生自转现象,使含尘气体围绕填料球形成若干个微循环;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同时,在一级水洗循环泵12的作用下,从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中将一级水洗液通过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分别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一级水洗液通过涡流状喷头喷出与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逆流接触,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撞击到填料球表面,使填料球发生跳动和湍流,水洗液在下层填料球表面形成均匀的液膜,液膜吸附了30%围绕在填料球周围气体中50~100um的尿素粉尘;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连续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球,一级水洗液连续自上而下通过填料球,由于水压和气压的共同作用,在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第一层填料球上方形成了一层高度为50~60mm的气泡液膜,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冲破液膜后55~65%的含尘颗粒被吸附,最终一级水洗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在下落,对下层填料球表面进行水洗,除去下层填料球表面吸附的粉尘,然后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的折流板间隙,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集液盘中汇集;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集液盘中的一级水洗液,随着液位的增高,从一级出液口31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内,当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打开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下部的第一阀门27,使7.0%~8.0%的一级水洗液进入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通过后续生产装置进行回收;

步骤六:步骤四中所述通过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变为带液气体,带液气体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此时带液气体流速由原来的3.5~4.5m/s升高至4.5~5.0m/s;

步骤七:步骤六所述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通道中,带液气体内大粒径的液滴撞击到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帽下部,形成液膜或更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进入一级水洗循环液循环;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后,带液气体中的粉尘含量下降了80%~85%,带液中的粉尘粒径分布范围为30~70um,流速为4.5m/s~5.0m/s;

步骤八: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在二级水洗循环泵9的作用下,由二级循环储液槽8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和第五三通38分别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二级水洗液通过实心椎装喷头雾化成20~80um的小液滴,大量的小液滴与步骤七中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带液气体中的30~70um粒径粉尘在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上部发生碰撞和接触,在液体表面张力和粉尘电荷的作用下,小液滴将小粒径的粉尘进行包裹,然后长大至粒径为100um以上的大液滴,在液体自重的作用在落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通过二级出液口32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当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4.0%~5.0%时,打开二级循环储液槽8下部的第二阀门26,使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作为一级循环储液槽的补液使用;

步骤九:步骤八中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后,压力为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作为二级水洗液使用;所述的尿素解析废液中尿液的比重为0%,温度为95℃;

步骤十:步骤八中的带液气体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后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带液气体流速降至2.0m/s~3.0m/s,此时带有大量液滴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折流板43的间隙内,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由于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间隙小,带液气体流速升高,小粒径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被二级折流板43的拐角捕集,形成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至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

步骤十一:步骤八中所述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的带液气体内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所述步骤十中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带液气体内80~90%的液滴被除去,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的带液气体成为可排放气体,此时可排放气体的流速由2.0m/s~3.0m/s下降至1.5m/s~2.0m/s,可排放气体在通风装置轴流风机6的作用下流速上升至4.0~5.0m/s后通过含尘气体排出口28排出;

步骤十二:当尿素提浓装置13不能使用时且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关闭第四阀门20,打开第六阀门21,使步骤九中所述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第四三通36、第六阀门21和第二三通34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作为一级水洗液循环使用。

实施例三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与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内下部安装有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中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和通风装置6;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级出液口31;所述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与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一侧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二级出液口32;所述一级出液口31和二级出液口32分别与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相连,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分别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三级喷淋水洗层16、四级喷淋水洗层17和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回收循环液系统包括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级出液口31通过管道与一级循环储液槽10的顶部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27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顶部回液口通过第二阀门26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底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过滤器11、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相连,所述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相连,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相连,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通过第四三通36与补水管道37相连,所述第一三通33的第三端通过第三阀门18与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进液口相连;第四三通36的第三端通过第四阀门20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一侧的补液口相连,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另一侧的循环液口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与第五三通38相连,第五三通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相连,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所述二级出液口32通过管道与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和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均为升气积液装置,所述升气积液装置包括积液盘39,积液盘39上开设有若干个升气通道40,若干个升气通道40的顶部分别设有升气帽41。所述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由若干个一级折流板42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一级折流板42之间的距离为40~48mm,一级折流板42的高度为320~360mm,所述一级折流板42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由若干个二级折流板43依次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二级折流板43的高度为450~490mm,所述二级折流板43的材质为超强聚丙烯。所述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包括设在底部的聚丙烯筛板44和设在聚丙烯筛板44上部的聚丙烯隔断板45,蜂窝状的聚丙烯隔断板45内部设置有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所述若干层实心填料球层46中的实心填料球的直径为45~55mm,所述实心填料球为实心聚丙烯填料球。所述通风装置6为轴流通风机。所述第一三通33和第二三通34之间设有第五阀门19,第二三通34的第三端与第四三通36之间设有第六阀门21,第三三通35的第二端与一级喷淋水洗层14之间设有第七阀门22,第三三通35的第三端与二级喷淋水洗层15之间设有第八阀门23,第五三通38的第二端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之间设有第九阀门24,第五三通38的第三端与四级喷淋水洗层17之间设有第十阀门25。所述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上分别设有涡流式喷头47;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上分别设有实心锥形喷头48。所述一级循环储液槽10和二级循环储液槽8顶部设有一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29和二级循环储液槽排气口30。

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造粒车间中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28中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烟囱效应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的底部,含尿素粉尘的气体穿过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部的扩口区域,含尿素粉尘的气体流速由原来的5.5~6.5m/s降低至3.5~4.5m/s;

步骤二:步骤一中所述流速降低至3.5~4.5m/s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依次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在一级折流板42的缝隙中通过,并侧向进入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内,100um以上的大粒径粉尘颗粒随气流碰撞在填料球表面,同时含尘气体绕流通过填料球之间的缝隙,方向发生8~10次的改变,气体均匀的分布于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中,同时在气体流速的作用下,填料球发生自转现象,使含尘气体围绕填料球形成若干个微循环;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和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同时,在一级水洗循环泵12的作用下,从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中将一级水洗液通过一级水洗循环泵12、第一三通33、第二三通34和第三三通35分别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一级水洗液通过涡流状喷头喷出与含尿素粉尘的气体逆流接触,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撞击到填料球表面,使填料球发生跳动和湍流,水洗液在下层填料球表面形成均匀的液膜,液膜吸附了30%围绕在填料球周围气体中50~100um的尿素粉尘;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连续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球,一级水洗液连续自上而下通过填料球,由于水压和气压的共同作用,在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的第一层填料球上方形成了一层高度为50~60mm的气泡液膜,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冲破液膜后55~65%的含尘颗粒被吸附,最终一级水洗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在下落,对下层填料球表面进行水洗,除去下层填料球表面吸附的粉尘,然后通过一级波形板导流条2的折流板间隙,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的集液盘中汇集;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落入一级升气积液装置1集液盘中的一级水洗液,随着液位的增高,从一级出液口31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内,当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打开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下部的第一阀门27,使7.0%~8.0%的一级水洗液进入尿素溶液提浓装置13通过后续生产装置进行回收;

步骤六:步骤四中所述通过湍球式除尘器装置3、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的含尿素粉尘的气体变为带液气体,带液气体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此时带液气体流速由原来的3.5~4.5m/s升高至4.5~5.0m/s;

步骤七:步骤六所述进入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壳体7中上部的缩口区域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通道中,带液气体内大粒径的液滴撞击到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升气帽下部,形成液膜或更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进入一级水洗循环液循环;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后,带液气体中的粉尘含量下降了80%~85%,带液中的粉尘粒径分布范围为30~70um,流速为4.5m/s~5.0m/s;

步骤八: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在二级水洗循环泵9的作用下,由二级循环储液槽8通过二级水洗循环泵9和第五三通38分别与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相连,二级水洗液通过实心椎装喷头雾化成20~80um的小液滴,大量的小液滴与步骤七中所述通过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带液气体中的30~70um粒径粉尘在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上部发生碰撞和接触,在液体表面张力和粉尘电荷的作用下,小液滴将小粒径的粉尘进行包裹,然后长大至粒径为100um以上的大液滴,在液体自重的作用在落入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通过二级出液口32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当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的二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4.0%~5.0%时,打开二级循环储液槽8下部的第二阀门26,使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作为一级循环储液槽的补液使用;

步骤九:步骤八中所述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4.0%~5.0%的二级水洗液进入一级循环储液槽10后,压力为0.75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进入二级循环储液槽8中作为二级水洗液使用;所述的尿素解析废液中尿液的比重为0%,温度为87.5℃;

步骤十:步骤八中的带液气体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后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带液气体流速降至2.0m/s~3.0m/s,此时带有大量液滴的带液气体进入二级折流板43的间隙内,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距离为24~32mm,由于相邻的两个二级折流板43之间的间隙小,带液气体流速升高,小粒径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被二级折流板43的拐角捕集,形成大粒径的液滴下落至二级升气积液装置4的积液盘中;

步骤十一:步骤八中所述通过三级喷淋水洗层16和四级喷淋水洗层17的带液气体内96~97%的粉尘被吸收和除去;所述步骤十中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带液气体内80~90%的液滴被除去,通过二级波形板导流条5后的带液气体成为可排放气体,此时可排放气体的流速由2.0m/s~3.0m/s下降至1.5m/s~2.0m/s,可排放气体在通风装置轴流风机6的作用下流速上升至4.0~5.0m/s后通过含尘气体排出口28排出;

步骤十二:当尿素提浓装置13不能使用时且一级循环储液槽10一级水洗液的浓度达到7.0%~8.0%时,关闭第四阀门20,打开第六阀门21,使步骤九中所述压力为0.70~0.80MPa的尿素解析废液通过补液管37、第四三通36、第六阀门21和第二三通34进入一级喷淋水洗层14和二级喷淋水洗层15内,作为一级水洗液循环使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上文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变更和改造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