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7993发布日期:2018-06-05 17:5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型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管路系统(1)、第二管路系统(2)、第一吸附器(4)、第二吸附器(5)以及第三吸附器(6);

所述第一管路系统(1)包括热风泵(11)、第一干管(12)以及第二干管(13),所述第一干管(12)包括第一进气支管(111)、第二进气支管(112)以及第三进气支管(113),所述第二干管包括第一出气支管(114)、第二出气支管(115)以及第三出气支管(116);

所述第二管路系统(2)包括第一过滤器(21)、第一冷凝器(22)、第一分离槽(23)、第一回收管(24)、第一气管(211)、第二气管(212)、第三气管(213)、第四气管(214)、第五气管(215)以及第六气管(216),所述第一吸附器(4)、第二吸附器(5)以及第三吸附器(6)均呈圆柱体构造,均分为左半部与右半部,均内置活性炭颗粒;

所述第一管路系统(1)其热风泵(11)出气处与第一干管(12)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干管(12)右端有3个进气支管,所述第一进气支管(111)穿过第一吸附器(4)与所述第一出气支管(114)连接,所述第二进气支管(112)穿过第二吸附器(5)与所述第二出气支管(115)连接,所述第三进气支管(113)穿过第三吸附器(6)与所述第三出气支管(116)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系统(2)其第一气管(211)一端与第一过滤器(21)左端连接,另一端为进废气口,所述第二气管(212)一端与第一过滤器(21)右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吸附器(4)左半部下端连接,所述第三气管(213)一端与第一吸附器(4)左半部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吸附器(5)右半部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气管(214)一端与第二吸附器(5)右半部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吸附器(6)左半部下端连接,所述第五气管(215)一端与第三吸附器(6)左半部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冷凝器(22)上端连接,所述第六气管(216)一端与第一冷凝器(22)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分离槽(23)下半部连接,所述第一回收管(24)与第一分离槽(23)上半部连接;

所述新型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系统(3),所述第三管路系统(3)包括第二过滤器(31)、第二冷凝器(32)、第二分离槽(33)、第二回收管(34)、第七气管(311)、第八气管(312)、第九气管(313)、第十气管(314)、第十一气管(315)以及第十二气管(316),所述第三管路系统(3)其第七气管(311)一端与第二过滤器(31)右端连接,另一端为进废气口,所述第八气管(312)一端与第一过滤器(31)左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吸附器(6)右半部下端连接,所述第九气管(313)一端与第三吸附器(6)右半部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吸附器(5)左半部上端连接,所述第十气管(314)一端与第二吸附器(5)左半部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吸附器(4)右半部下端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管(315)一端与第一吸附器(4)右半部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冷凝器(32)上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气管(316)一端与第一冷凝器(32)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分离槽(33)下半部连接,所述第二回收管(34)与第二分离槽(33)上半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21)与第二过滤器(31)形状、构造相同;所述第一冷凝器(22)与第二冷凝器(32)形状、构造相同;所述第一分离槽(23)与第二分离槽(33)形状、构造相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