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0520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反应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厂常用的一种反应设备,其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轴来搅拌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

反应釜在工作时一般都需用釜盖将其封闭,而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中途向反应釜中添加物质,现有技术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打开釜盖,然后向釜体内倾倒添加物;2.釜盖上设计有向釜体内注入物质的管路,通过管路向釜体添加物质。

随着化工领域的不断发展,上述两种在中途向反应釜中添加物质的方式也产生了不足:方式1中由于需将釜盖打开,添加完物质之后又需把釜盖盖上继续反应,工序复杂,并且这样添加进去的反应物处于反应釜中的物质的上方,再与反应釜中的物质重新混合,这样就增加了工作时间,降低生产效率;方式2中虽然减少了将釜盖打开工序,但任然是添加进去的反应物处于反应釜中的物质的上方,再与反应釜中的物质重新混合,使混合时间增长,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打开釜盖就可添加新物质至反应釜中,并且新添物质与原物质混合快速的反应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安装在釜体上方用于封闭釜体的釜盖;由釜盖外部伸向釜体内的转轴;设在转轴的位于釜体内一端上的桨叶;驱动转轴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釜盖上安装有一输送接头;所述输送接头包括柱状体;柱状体中部具有半径大于转轴的容纳腔;柱状体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输入口;柱状体两端具有供转轴穿过的转轴通孔;转轴通孔处设有液密封圈;转轴穿过的转轴通孔与柱状体液密封连接;所述转轴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所述桨叶也是空心的,桨叶中部设有输送通道且桨叶壁面上设有多个输出口;在位于容纳腔内的转轴的侧壁上设有进口;在与桨叶连接处的转轴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出口与输送通道连通。

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所述进口的轴线与液体输入口同轴。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输送接头、空心的转轴和桨叶形成输送通道,在中途向反应釜中添加物质时,反应物依次经过输送接头、转轴、桨叶到达釜体内部与原物质混合,并且在桨叶处为输出点,可以使新添物质直接融入原反应物中,并且混合与搅拌同时进行,这样可提高新添物质与原物质的混合速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反应釜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安装在釜体1上方用于封闭釜体1的釜盖2;由釜盖2外部伸向釜体1内的转轴3;设在转轴3的位于釜体1内一端上的桨叶4,具体的,桨叶是焊接在转轴上的;驱动转轴3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釜盖2上安装有一输送接头5;具体的,输送接头5可以使焊接在釜盖上,或者是螺接方式;所述输送接头5包括柱状体5.1;柱状体5.1中部具有半径大于转轴3的容纳腔5.2,这样在添加新物质时可使容纳腔5.2处于充满状态;柱状体5.1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输入口5.3;柱状体5.1两端具有供转轴3穿过的转轴通孔5.4;转轴通孔5.4处设有液密封圈5.5;转轴3穿过的转轴通孔5.4与柱状体5.1液密封连接;所述转轴3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所述桨叶4也是空心的,桨叶4中部设有输送通道4.1且桨叶4壁面上设有多个输出口4.2;在位于容纳腔5.2内的转轴3的侧壁上设有进口3.1;在与桨叶4连接处的转轴3的侧壁上设有出口3.2;出口3.2与输送通道4.1连通。

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6。

所述进口3.1的轴线与液体输入口5.3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中途向反应釜中添加物质时,反应物依次经过液体输入口5.3进入容纳腔5.2,之后通过转轴3、桨叶4以及输出口4.2到达釜体1内部与原物质混合,可以使新添物质直接融入原反应物中,并且混合与搅拌同时进行,这样可提高新添物质与原物质的混合速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