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噪声的空气滤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80814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噪声的空气滤芯。

背景技术:
滤芯是过滤净化功能的专业名词,为了净化原流体的资源和资源的分离简便装置,现在滤芯主要用在油过滤、空气过滤、水过滤等过滤行业。滤芯分离液体或者气体中固体颗粒,或者使不同的物质成分充分接触,加快反应时间,可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空气的洁净,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芯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流物通过滤芯流出。液体滤芯使液体(包括油、水等)使受到污染的液体被洁净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状态,也就是使液体达到一定的洁净度。空气滤芯使受到污染的空气被洁净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状态,也就是使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度。空气滤芯又叫空气滤筒、空气滤清器、风格等。主要用于工程机车、汽车、农用机车、实验室、无菌操作室及各种精密操作室中的空气过滤。然而现有的空气滤芯在过滤的时候往往过滤的效果不好,而且噪声大,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空气滤芯来解决上述问题,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噪声的空气滤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噪声的空气滤芯,包括进气口、滤芯主体、固定夹、出气口、粗面过滤网、固定架、细面过滤网、微面过滤网、出气口固定板,所述进气口固定在滤芯主体的顶端,所述滤芯主体的表面设有防噪层,所述滤芯主体的内部设有通气管,所述固定架设置在通气管的表面,且通气管通过固定架与滤芯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粗面过滤网设置在通气管的上部,所述粗面过滤网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转动连接轴,所述固定块设置在粗面过滤网的上方,且固定块与通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与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细面过滤网设置在粗面过滤网的下方,所述微面过滤网设置在细面过滤网的下方,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滤芯主体的底端,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口固定板与滤芯主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夹通过转动连接轴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微面过滤网与细面过滤网均通过固定夹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防噪声的空气滤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而且能够防止噪声的产生;防噪层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噪声的传播,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使用环境;粗面过滤网、细面过滤网和微面过滤网能够有效的进行过滤,过滤的更加的彻底,这样方便人们使用,节约了过滤的时间和成本;固定夹和转动连接轴的设置使得粗面过滤网、细面过滤网和微面过滤网能够随时的拆卸,这样就使得清理起来更加的方便,使用起来更加的干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口;2、防噪层;3、滤芯主体;4、固定夹;5、转动连接轴;6、固定块;7、出气口;8、粗面过滤网;9、固定架;10、细面过滤网;11、微面过滤网;12、出气口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噪声的空气滤芯,包括进气口1、滤芯主体3、固定夹4、出气口7、粗面过滤网8、固定架9、细面过滤网10、微面过滤网11、出气口固定板12,所述进气口1固定在滤芯主体3的顶端,所述滤芯主体3的表面设有防噪层2,所述滤芯主体3的内部设有通气管,所述固定架9设置在通气管的表面,且通气管通过固定架9与滤芯主体3固定连接,所述粗面过滤网8设置在通气管的上部,所述粗面过滤网8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转动连接轴5,所述固定块6设置在粗面过滤网8的上方,且固定块6与通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4与转动连接轴5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夹4通过转动连接轴5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所述细面过滤网10设置在粗面过滤网8的下方,所述微面过滤网11设置在细面过滤网10的下方,所述微面过滤网11与细面过滤网10均通过固定夹4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所述出气口7设置在滤芯主体3的底端,所述出气口7通过出气口固定板12与滤芯主体3固定连接。工作原理:该防噪声的空气滤芯使用时,首先空气通过进气口1进入到滤芯主体3里面,然后通过粗面过滤网8进行初次的过滤,进而进入到细面过滤网10进行再次的过滤,最后通过微面过滤网11进行最后的过滤,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过滤效果,在过滤的过程中,防噪层2能够有效的防止噪声的传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使用时间较长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固定夹4和转动连接轴5将粗面过滤网8、细面过滤网10和微面过滤网11拆卸下来以便清洗,当清洗结束后再安装上去就行了。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