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35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浓缩阶段采用最多的污泥浓缩方式为重力浓缩(如传统重力浓缩池)和机械浓缩(如带式浓缩机),据统计,重力浓缩在我国使用占比为71.5%,机械浓缩占比为21.4%,其他的占比为7.1%。

传统重力浓缩,装置简单,所需动力小,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但是其浓缩效率不高(浓缩剩余污泥含固率小于4%),速度慢;浓缩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污泥容易出现上浮现象(厌氧发酵,反硝化);释P、释N现象严重,重力搅拌机的搅拌栅容易腐蚀,水下轴承易出故障,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需添加昂贵的絮凝剂等缺点。

而带式浓缩机虽然浓缩效率高,但是其维护成本高,其中辊的寿命短,且换辊的费用过高,并且带式浓缩机为非密封设备,臭气和废水容易污染环境,需添加昂贵的絮凝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能够顺利将污泥排出的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它包括转鼓,所述转鼓一端设有清液端转盘轴、另一端设有浓缩端转盘轴,所述转鼓内设有螺旋推料管,并且螺旋推料管一端插入清液端转盘轴、另一端插入浓缩端转盘轴,所述螺旋推料管在其靠近清液端转盘轴的端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螺旋推料管在其靠近浓缩端转盘轴的端部设有刮刀盘,所述螺旋推料管上设有刮刀,并且刮刀按照刮刀盘至进料口的方向螺旋排布在螺旋推料管上,所述螺旋退料管表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位置靠近刮刀盘。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转鼓和螺旋推料管,首先通过螺旋推料管的作用可以将螺旋推料管中的污水从出料口甩出进入转鼓,污水由于其中清液和污泥的密度不同,所以污水可以在转鼓内形成分层,在由于转鼓和螺旋推料管的差速运动,同时在刮刀的作用下,就可以将分布在转鼓上层的污泥向着刮刀盘方向推动,然后再经过刮刀盘的处理将污泥从转鼓中排出。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刮刀盘为圆形,所述刮刀盘的圆周边缘设有两个圆弧过渡边,两个圆弧过渡边以刮刀盘的直径为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刮刀盘圆周边缘上在其设有两个圆弧过渡边之间的区域形成两个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上设有过渡叶片,所述过渡叶片一端设有第一主刮刀、另一端设有第二主刮刀,并且所述第一主刮刀、过渡叶片和第二主刮刀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圆弧过渡边上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辅刮刀和第二辅刮刀。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渡叶片和第二主刮刀形成主污泥排污通道,所述第一主刮刀安装在圆弧过渡边上,并且所述圆弧过渡边上设有第一主刮刀的端部为主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所述第二主刮刀在其远离过渡叶片的端部为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辅刮刀、圆弧过渡边和第二辅刮刀形成辅污泥排污通道,所述第二辅刮刀在其靠近圆弧过渡边的端部形成辅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所述第二辅刮刀在其远离圆弧过渡边的端部形成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渡叶片按照第一主刮刀至第二主刮刀的方向倾斜安装在凹陷区域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弧过渡边在其设有第一主刮刀的端部表面形成刮刀盘球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主刮刀和第二辅刮刀的形状呈弧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刮刀两两之间的间距大小从刮刀盘至进料口方向依次增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浓缩端轮盘轴上开设有出泥口,在浓缩端轮盘轴旋转过程中所述出泥口与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或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重合。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主污泥排污通道和辅污泥排污通道这样就能将转鼓中的污泥排出,具体为,通过设置在主污泥通道上的第一主刮刀和第二主刮刀,首先通过第一主刮刀将污泥打碎,然后在通过第二主刮刀的导向作用,将大量的污泥引入到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的位置,这样当出泥口与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重合时,就能将大量的污泥排出,再通过设置在辅污泥通道上的第一辅刮刀和第二辅刮刀,首先通过第一辅刮刀将污泥打碎,然后在通过第二辅刮刀的导向作用,将少量的污泥引入到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的位置,这样当出泥口与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重合时,就能将少量的污泥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可以将污水中分层产生的污泥更加有效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刮刀盘与转鼓连接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刮刀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刮刀盘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刮刀盘的反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清液端轮盘轴,2转鼓,3浓缩端轮盘轴,4螺旋推料管,5进料口,6刮刀,7出料口,8刮刀盘,81第一主刮刀,82刮刀盘球面,83过滤叶片,84第二主刮刀,85圆弧过渡边,86第一辅刮刀,87第二辅刮刀,88辅污泥排污通道,89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10主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811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12辅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813主污泥排污通道,9出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5所示的用于浓缩机上的转鼓刮泥装置,它包括转鼓2,转鼓2一端设有清液端转盘轴1、另一端设有浓缩端转盘轴3,转鼓2内设有螺旋推料管4,并且螺旋推料管4一端插入清液端转盘轴1、另一端插入浓缩端转盘轴3,螺旋推料管4在其靠近清液端转盘轴1的端部设有进料口5,螺旋推料管4在其靠近浓缩端转盘轴3的端部设有刮刀盘8,螺旋推料管4上设有刮刀6,并且刮刀6 按照刮刀盘8至进料口5的方向螺旋排布在螺旋推料管4上,螺旋退料管4表面开设有出料口7,出料口7的位置靠近刮刀盘8,刮刀盘8为圆形,刮刀盘8的圆周边缘设有两个圆弧过渡边85,两个圆弧过渡边85以刮刀盘8的直径为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刮刀盘8圆周边缘上在其设有两个圆弧过渡边85之间的区域形成两个凹陷区域,凹陷区域上设有过渡叶片83,过渡叶片83一端设有第一主刮刀81、另一端设有第二主刮刀84,并且第一主刮刀81、过渡叶片83和第二主刮刀8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设置,圆弧过渡边85上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辅刮刀86和第二辅刮刀87,过渡叶片83和第二主刮刀84形成主污泥排污通道813,第一主刮刀81安装在圆弧过渡边85上,并且圆弧过渡边85上设有第一主刮刀81的端部为主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810,第二主刮刀84在其远离过渡叶片83的端部为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11,第一辅刮刀86、圆弧过渡边85和第二辅刮刀87形成辅污泥排污通道88,第二辅刮刀87在其靠近圆弧过渡边85的端部形成辅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812,第二辅刮刀87在其远离圆弧过渡边85的端部形成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9,过渡叶片83按照第一主刮刀81至第二主刮刀84的方向倾斜安装在凹陷区域上,圆弧过渡边85在其设有第一主刮刀81的端部表面形成刮刀盘球面82,第二主刮刀84和第二辅刮刀87的形状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刮刀6两两之间的间距大小从刮刀盘8至进料口5方向依次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浓缩端轮盘轴3上开设有出泥口9,在浓缩端轮盘轴3旋转过程中出泥口9与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11或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9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浓缩机上的差速器驱动螺旋推料管4转动,从而产生离心力,将从进料口5进入螺旋推料管4中的污水从出料口7甩入转鼓2内部,同时浓缩机上的电机驱动转鼓转动,根据离心力公司,不同密度的物料会产生不同的离心力,所述污水会在转鼓2中分层,密度大的污泥会靠近在转鼓2的内壁,密度小的清液会靠近螺旋推料管4,这时差速器驱动的螺旋推料管4和电机驱动的转鼓2同向转动,由于螺旋推料管4的转速比转鼓2的转速快1-10rpm,所以这时螺旋推料管4相对于转鼓2运动,从而使螺旋推料管4上的刮刀6推动物料前进,由于刮刀6只有靠近转鼓2的边缘为连续钢板,所以位于下层的清液不会被刮刀6推动,所以刮刀6只会推动污泥向着刮刀盘8方向移动,污泥中大部分的污泥会随着转鼓2转动然后经过第一主刮刀81打碎后进入主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810,沿着过渡叶片83和第二主刮刀84形成的主污泥排污通道813运动,在经过第二主刮刀84的导向作用,将其引入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11,由于转动过程中主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11会与出泥口9重合,所以这时就能将大量的污泥从浓缩端轮盘轴3上的出泥口9排出,然后污泥中未被主污泥排污通道813排出的少量污泥会随着转鼓2继续转动然后经过第一辅刮刀86打碎后进入辅污泥排污通道进料口812,沿着圆弧过渡边85和第二辅刮刀87形成的辅污泥排污通道88运动,在经过第二辅刮刀87的导向作用,将其引入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9,由于转动过程中辅污泥排污通道出料口89会与出泥口9重合,所以这时就能将剩余的少量污泥从浓缩端轮盘轴3上的出泥口9排出。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