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22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气净化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 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

目前,部分企业会直接将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但是这样会污染大气,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环境以及损害人体的缺陷,提供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抽风机、水淋室,所述的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水淋室的底部固连,所述的水淋室内水平固设一个滤网,所述的滤网的高度高于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水淋室的连接处的高度,所述的水淋室的外部一侧设置一个水泵,所述的水淋室内部的顶部固设一个喷水管,所述的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的一端固连,所述的喷水管上安装多个喷头,所述的喷头在滤网的正上方,所述的水淋室的底部固设一个排水管,所述的水淋室的顶部固设一个排烟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淋室的一侧设置一个蓄水箱,所述的排烟管与蓄水箱固连,所述的排烟管伸到蓄水箱内部的底部,所述的蓄水箱的顶部固设一个排气管,所述的蓄水箱的顶部固设一个加水管,所述的加水管的上端安装一个管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管的另一端套有一个布袋。

作为优选,所述的布袋通过线绳扎紧在排气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布袋采用棉质材料制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水箱内还设置了活性炭。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杂质,废气净化效果好;

2、不易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抽风机;2-水淋室;3-滤网;4-水泵;5-喷水管;6-喷头;7-排水管;8-排烟管;9-蓄水箱;10-排气管;11-加水管;12-管盖;13-布袋;14-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抽风机1、水淋室2,所述的抽风机1的出风口与水淋室2的底部固连,所述的水淋室2内水平固设一个滤网3,所述的滤网3的高度高于抽风机1的出风口与水淋室2的连接处的高度,所述的水淋室2的外部一侧设置一个水泵4,所述的水淋室2内部的顶部固设一个喷水管5,所述的水泵4的出水口与喷水管5的一端固连,所述的喷水管5上安装多个喷头6,所述的喷头6在滤网3的正上方,所述的水淋室2的底部固设一个排水管7,所述的水淋室2的顶部固设一个排烟管8。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淋室2的一侧设置一个蓄水箱9,所述的排烟管7与蓄水箱9固连,所述的排烟管7伸到蓄水箱9内部的底部,所述的蓄水箱9的顶部固设一个排气管10,所述的蓄水箱9的顶部固设一个加水管11,所述的加水管11的上端安装一个管盖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管10的另一端套有一个布袋13。

作为优选,所述的布袋13通过线绳扎紧在排气管10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布袋13采用棉质材料制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水箱9内还设置了活性炭14。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工业废气从抽风机1的进气口进入到抽风机1内,然后抽风机1将工业废气送进水淋室2内,废气在穿过滤网3上升的过程中,废气中大颗粒杂质会被滤网3过滤掉,废气进一步上升,水泵4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然后将水鼓进喷水管5内,然后喷水管5内的水从喷头6向下鼓出,这样水不仅将滤网3上的杂质冲到水淋室2的底部,并且随污水从排水管7排出,而且喷头6喷出的水也可以将废气中的杂质过滤掉,进一步经过净化的废气经排烟管8送入到蓄水箱9内,人们提前通过打开管盖12,经加水管11向蓄水箱9内加入水,这样排烟管8内的废气进入蓄水箱9内的水后,水可以进一步的对废气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干净的废气从排气管10排出到大气中,这样经过多次过滤处理,有效的过滤掉了废气中的杂质,因此净化效果好,不会污染环境,也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另外通过设置布袋13,布袋13则进一步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增加了废气净化效果,而且通过设置活性炭14,这样可以进一步吸附杂质,废气的净化效果进一步提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