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胶装置及配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6809阅读:1491来源:国知局
配胶装置及配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配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胶装置及配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胶水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比人工一一称重得到用于配制胶水的两种以上待混合液,然后将两种以上待混合液倒入容器中进行充分混合配制成所需的胶水。然而,某些待混合胶液可能具有毒性,人工配胶时待混合胶液容易接触到皮肤,另外配胶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配胶装置及配胶方法,它能够避免配置胶水时待混合液接触到皮肤,且能够减小配胶的劳动强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胶装置,包括:溶液储存装置,溶液储存装置为两个以上,所述溶液储存装置用于装设待混合液;泵体与流体混合机构,所述泵体为两个以上,所述泵体与所述溶液储存装置相应设置,所述泵体用于将所述溶液储存装置内的待混合液抽送至所述流体混合机构中,所述流体混合机构用于待混合液的混合处理。

一种配胶方法,采用了所述的配胶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用于制作胶水的各个待混合液的组份含量计算得到各个所述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

根据所述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计算得到各个所述泵体抽送所述待混合液的速度比例关系;

根据各个所述泵体抽送所述待混合液的速度比例关系来控制所述泵体进行抽送所述待混合液。

上述的配胶装置及配胶方法,通过泵体将溶液储存装置内的待混合液抽送至流体混合机构中进行混合处理,控制泵体的抽送速度来控制抽送至流体混合机构中的待混合液的量,如此能实现两种以上待混合液按照预设配比混合配胶,能取代人工将两种以上待混合液分别称重后的混合处理方式,这样便可以避免配胶过程中待混合液接触到皮肤,能够减小劳动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配胶装置还包括转矩输出机构,所述泵体为齿轮泵,所述转矩输出机构与所述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相连;所述溶液储存装置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齿轮泵具有第一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流体混合机构的进料口相连。如此,通过转矩输出机构控制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的转速,能够较为精确地控制齿轮泵所抽送的待混合液的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配胶装置还包括基板、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转矩输出机构包括第一转矩输出机构,所述齿轮泵包括第一齿轮泵与第二齿轮泵;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齿轮泵及所述第二齿轮泵均装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矩输出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转动轴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相连;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如此,第一齿轮泵与第二齿轮泵共用第一转矩输出机构。此外,可以根据第一齿轮泵输送的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齿轮泵输送的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来相应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从而能够较好地控制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例如: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20:17,那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数比相应设置为17:20。另外,转矩输出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转矩输出机构,齿轮泵还包括第三齿轮泵,第二转矩输出机构与第三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相连。若第三齿轮泵输送的第三待混合液与第一齿轮泵输送的第一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1:10,那么第二转矩输出机构与第一转矩输出机构的转速比相应设置为1:10,这样便能够较好地控制输送的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流体混合机构包括接头组件、单向阀及混合管,所述接头组件具有两个以上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用于通入待混合液;所述单向阀为两个以上,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流体通道相应设置,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中;所述混合管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待混合液进入到接头组件的流体通道中后,由于流体通道设有单向阀,如此待混合液只能单向流通至混合管中进行混合,不会出现逆流现象。用于制作凝结性的混合胶液或混合浆液过程中,便能够避免混合胶液或混合浆液逆流至进料通道或入料管中而导致的凝固堵塞的不良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安装块与盖板,所述安装块设有两个以上第一槽体与两个以上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单向阀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连通构成所述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管相连通;所述单向阀装设在所述第一槽体中;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盖板设有两个以上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槽体相应设置,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连通。如此,待混合液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单向阀中,通过单向阀进入到第一流体通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比与各个所述待混合液的体积比相应设置。例如:待混合液为三种,体积配比为20:5:1,那么第一流体通道相应为三个,且内径比例关系为20:5:1。如此,第一流体通道中各个待混合液的流速相同的情况下,体积配比满足预设要求,这样便于将两种以上流体较好地混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用于插入至所述混合管的插嘴,所述插嘴与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一槽体的一侧相连,所述插嘴设有两个以上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对于所述混合管的轴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连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另一端更靠近所述混合管的轴心;所述盖板设有两个以上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进料口相应设置,所述单向阀一部分装设在所述第一槽体中,所述单向阀另一部分装设在所述第二槽体中。如此,插嘴能够便于将各个第一流体通道中的待混合液通过第二流体通道汇聚至混合管中,从而提高待混合液的混合效果。各个进料口进入的待混合物料能够相应进入到各个单向阀中,在安装块中不会发生混合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其中一端面设有绕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进口端设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体的另一端面设有绕所述进料口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如此,能够保证待混合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到单向阀,并从单向阀流出至第一流体通道中,使安装块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还包括阀芯、弹簧及第三密封圈,所述阀体设有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的侧壁具有绕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凸缘;所述阀芯装设在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三流体通道移动,所述阀芯的一端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阀芯的另一端外侧壁具有绕其周向设置的第三安装槽;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芯上、并位于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内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可拆卸装设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凸缘背向所述第二凸缘的侧面抵触配合。正常情况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阀芯上的第三密封圈抵触第一凸缘背向所述第二凸缘的侧面,单向阀为不流通状态;当阀体的第三流体通道中装设有弹簧的一端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三流体通道另一端时,流体将推动阀芯移动,阀芯上的第一密封圈将与第一凸缘分离,此时阀体内的第三流体通道单向流通;若阀体的第三流体通道中装设有弹簧的一端的流体压力小于第三流体通道另一端时,阀芯上的第三密封圈将始终抵触第一凸缘背向所述第二凸缘的侧面,单向阀为不流通状态。由于第三密封圈可拆卸地装设在第三安装槽中,如此当需要对单向阀进行维护操作时,先将第三密封圈拆掉,便能将阀芯从第三流体通道中抽出,阀芯的拆装操作较为方便,便于进行维护,无需整体更换,能够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配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配胶装置中齿轮泵及转矩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配胶装置包括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体混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体混合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块的俯视图;

图7为图6在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体混合机构侧视图;

图9为图8在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在p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中第一密封圈抵触第一凸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中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凸缘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10、溶液储存装置,20、泵体,201、第一进液口,202、第二出液口,203、第一管道,204、第二管道,21、第一齿轮泵,22、第二齿轮泵,23、第三齿轮泵,30、转矩输出机构,31、第一转矩输出机构,32、第二转矩输出机构,41、基板,42、第一轴承座,43、第二轴承座,44、第一转动轴,45、第二转动轴,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50、箱体,100、流体混合机构,110、接头组件,111、安装块,1111、第一槽体,1112、第一流体通道,112、盖板,1121、进料口,1122、第二槽体,113、插嘴,1131、第二流体通道,120、单向阀,121、阀体,1211、第三流体通道,1212、第一凸缘,12121、倾斜面,1213、第一安装槽,1214、第二安装槽,122、阀芯,1221、第二凸缘,1222、第三安装槽,1223、第一流体孔,1224、第二流体孔,123、弹簧,124、第一密封圈,125、第二密封圈,126、第三密封圈,130、混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配胶装置,包括溶液储存装置10、泵体20与流体混合机构100。溶液储存装置10为两个以上,所述溶液储存装置10用于装设待混合液。所述泵体20为两个以上,所述泵体20与所述溶液储存装置10相应设置,所述泵体20用于将所述溶液储存装置10内的待混合液抽送至所述流体混合机构100中。所述流体混合机构100用于待混合液的混合处理。

上述的配胶装置,通过泵体20将溶液储存装置10内的待混合液抽送至流体混合机构100中进行混合处理,控制泵体20的抽送速度来控制抽送至流体混合机构100中的待混合液的量,如此能实现两种以上待混合液按照预设配比混合配胶,能取代人工将两种以上待混合液分别称重后的混合处理方式,这样便可以避免配胶过程中待混合液接触到皮肤,能够减小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配胶装置还包括转矩输出机构30。所述泵体20为齿轮泵。所述转矩输出机构30与所述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相连。所述溶液储存装置10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齿轮泵具有第一进液口201与第二出液口202。所述第一进液口201与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203相连,所述第二出液口202通过第二管道204与所述流体混合机构100的进料口1121相连。如此,通过转矩输出机构30控制齿轮泵的转矩输入轴的转速,能够较为精确地控制齿轮泵所抽送的待混合液的量。

此外,所述的配胶装置还包括基板41、第一轴承座42、第二轴承座43、第一转动轴44、第二转动轴45、第一齿轮46及第二齿轮47。所述转矩输出机构30包括第一转矩输出机构31。所述齿轮泵包括第一齿轮泵21与第二齿轮泵22。所述第一轴承座42、所述第二轴承座43、所述第一齿轮泵21及所述第二齿轮泵22均装设在所述基板41上。所述第一转动轴44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42上,所述第一转动轴44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泵21的转矩输入轴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4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矩输出机构31相连。所述第二转动轴45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座43上,所述第二转动轴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泵22的转矩输入轴相连。所述第一齿轮4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44上,所述第二齿轮47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45上,所述第一齿轮46与所述第二齿轮47相啮合。如此,第一齿轮泵21与第二齿轮泵22共用第一转矩输出机构31。此外,可以根据第一齿轮泵21输送的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齿轮泵22输送的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来相应设置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7之间的齿数比,从而能够较好地控制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例如: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20:17,那么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7之间的齿数比相应设置为17:20。

另外,转矩输出机构30还可以包括第二转矩输出机构32,齿轮泵还包括第三齿轮泵23。第二转矩输出机构32与第三齿轮泵23的转矩输入轴相连。若第三齿轮泵23输送的第三待混合液与第一齿轮泵21输送的第一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1:10,那么第二转矩输出机构32与第一转矩输出机构31的转速比相应设置为1:10,这样便能够较好地控制输送的第一待混合液与第二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1:1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的配胶装置还可以包括箱体50。所述溶液储存装置10设置在箱体50外,泵体20及转矩输出机构30设置在箱体5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流体混合机构100包括接头组件110、单向阀120及混合管130。所述接头组件110具有两个以上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用于通入待混合液。所述单向阀120为两个以上。所述单向阀120与所述流体通道相应设置,所述单向阀120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中。所述混合管130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待混合液进入到接头组件110的流体通道中后,由于流体通道设有单向阀120,如此待混合液只能单向流通至混合管130中进行混合,不会出现逆流现象。用于制作凝结性的混合胶液过程中,便能够避免混合胶液逆流至进料通道或入料管中而导致的凝固堵塞的不良现象。

本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4至图6,所述接头组件110包括安装块111与盖板112。所述安装块111设有两个以上第一槽体1111与两个以上第一流体通道1112。所述第一槽体1111、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与所述单向阀120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1111相连通构成所述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管130相连通。所述单向阀120装设在所述第一槽体1111中。所述盖板112盖设在所述安装块111上,所述盖板112设有两个以上进料口1121。所述进料口1121与所述第一槽体1111相应设置,所述进料口1121与所述第一槽体1111相连通。如此,待混合液通过进料口1121进入到单向阀120中,通过单向阀120进入到第一流体通道1112中。

此外,请参阅图7,各个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的内径比与各个所述待混合液的体积比相应设置。例如:待混合液为三种,体积配比为20:5:1,那么第一流体通道1112相应为三个,且内径比例关系为20:5:1。如此,第一流体通道1112中各个待混合液的流速相同的情况下,体积配比满足预设要求,这样便于将两种以上待混合液较好地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组件110还包括用于插入至所述混合管130的插嘴113。所述插嘴113与所述安装块111远离所述第一槽体1111的一侧相连,所述插嘴113设有两个以上第二流体通道1131。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131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131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131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管130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相对于所述混合管130的轴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131相连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另一端更靠近所述混合管130的轴心。如此,插嘴113能够便于将各个第一流体通道1112中的待混合液通过第二流体通道1131汇聚至混合管130中,从而提高待混合液的混合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至图10,所述盖板112设有两个以上第二槽体1122。所述第二槽体1122与所述进料口1121相应设置。所述单向阀120一部分装设在所述第一槽体1111中,所述单向阀120另一部分装设在所述第二槽体1122中。如此,各个进料口1121进入的待混合物料能够相应进入到各个单向阀120中,在安装块111中不会发生混合现象。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至图14,所述单向阀120包括阀体121。所述阀体121的其中一端面设有绕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12的进口端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213。所述第一安装槽1213中设有第一密封圈124。所述阀体121的另一端面设有绕所述进料口1121设置的第二安装槽1214。所述第二安装槽1214中设有第二密封圈125。如此,能够保证待混合物料从进料口1121进入到单向阀120,并从单向阀120流出至第一流体通道1112中,使安装块111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此外,所述单向阀120还包括阀芯122、弹簧123及第三密封圈126。所述阀体121设有第三流体通道1211。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211的侧壁具有绕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凸缘1212。所述阀芯122装设在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211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211移动,所述阀芯122的一端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凸缘1221,所述阀芯122的另一端外侧壁具有绕其周向设置的第三安装槽1222。所述弹簧123套设在所述阀芯122上、并位于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211内部,所述弹簧123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212与所述第二凸缘1221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126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三安装槽1222中,所述第三密封圈126用于与所述第一凸缘1212背向所述第二凸缘1221的侧面抵触配合。正常情况下,弹簧123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123的弹力作用下,阀芯122上的第三密封圈126抵触第一凸缘1212背向所述第二凸缘1221的侧面,单向阀120为不流通状态;当阀体121的第三流体通道1211中装设有弹簧123的一端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三流体通道1211另一端时,待混合液将推动阀芯122移动,阀芯122上的第一密封圈124将与第一凸缘1212分离(如图14所示),此时阀体121内的第三流体通道1211单向流通;若阀体121的第三流体通道1211中装设有弹簧123的一端的待混合液压力小于第三流体通道1211另一端时,阀芯122上的第三密封圈126将始终抵触第一凸缘1212背向所述第二凸缘1221的侧面,单向阀120为不流通状态。由于第三密封圈126可拆卸地装设在第三安装槽1222中,如此当需要对单向阀120进行维护操作时,先将第三密封圈126拆掉,便能将阀芯122从第三流体通道1211中抽出,阀芯122的拆装操作较为方便,便于进行维护,无需整体更换,能够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另外,所述阀芯122远离所述第一凸缘1212的端面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流体孔1223,所述阀芯12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流体孔1224。所述第二流体孔1224与所述第一流体孔1223相连通,当所述第一密封圈124抵触所述第二凸缘1221的侧面时,所述第二流体孔1224与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21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124的一端不连通;当所述第一密封圈124与所述第二凸缘1221的侧面相分离时,所述第二流体孔1224与所述第三流体通道121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124的一端相连通。如此,待混合液通过阀芯122的第一流体孔1223、第二流体孔1224进入后,当待混合液压力较大时,能够推动阀芯122使阀芯122的第一密封圈124与第一凸缘1212分离,经过第二流体孔1224流出。单向阀120对待混合液的压力感应较为灵敏,可以相应缩短阀体121、阀芯122的长度,减小单向阀120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孔1224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流体孔1224等间隔设置在所述阀芯122的侧壁上。如此,待混合液从阀芯122的多个第二流体孔1224同步流出,阀芯122受力较为均衡,待混合液的流动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缘1212背向所述第二凸缘1221的侧面为朝向所述第二凸缘1221倾斜设置的倾斜面12121。所述第一密封圈124为o型密封圈。所述弹簧123一端与所述第一凸缘1212相抵触,所述弹簧12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缘1221相抵触。如此,第三密封圈126能够便于与第一凸缘1212的侧面相抵触,密封性能较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胶方法,采用了所述的配胶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用于制作胶水的各个待混合液的组份含量计算得到各个所述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

根据所述待混合液的体积配比计算得到各个所述泵体20抽送所述待混合液的速度比例关系;

根据各个所述泵体20抽送所述待混合液的速度比例关系来控制所述泵体20进行抽送所述待混合液。

上述的配胶方法,通过泵体20将溶液储存装置10内的待混合液抽送至流体混合机构100中进行混合处理,控制泵体20的抽送速度来控制抽送至流体混合机构100中的待混合液的量,如此能实现两种以上待混合液按照预设配比混合配胶,能取代人工将两种以上待混合液分别称重后的混合处理方式,这样便可以避免配胶过程中待混合液接触到皮肤,能够减小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