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537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节能和环保的板翅式油气冷凝分离回收装置。

技术背景

油气回收装置是一种根据热传递原理及冷却油气,使油饱和析出并分离回收的一种设备。油气回收装置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铝合金板翅式冷凝分离、回收装置,可用来大量回收加油站、油库、炼油厂等场所产生的油气。由于石化、石油等行业储存和灌装油品时存在大量的油气挥发,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油气回收装置可用来高效低成本地回收挥发性油气,有效减少向大气排放。从而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结构,体积紧凑、制冷效果好,分离效果好的油气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油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预冷芯体、制冷芯体、通道和过滤器,预冷芯体和制冷芯体均为方形,是由两种换热介质通道依次交替层叠组成的板翅式换热芯体,预冷芯体的前端设有油气介质入口,该端和第一封头连接,预冷芯体的后端和制冷芯体前端直接焊接在一起,构成油气回收装置主体;第一过滤器设在油气回收装置主体的侧端、预冷芯体和制冷芯体的连接部,第一过滤器输入口和预冷芯体的油气介质输出口连接,第一过滤器气体输出口和制冷芯体的油湿空气入口连接,制冷芯体的底端设有第二过滤器,制冷芯体的油湿空气输出口和第二过滤器的输入口连接,第二过滤器的气体输出口通过管道把空气送至预冷芯体一侧的预冷介质入口,预冷芯体的一侧还设有预冷介质出口,预冷介质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封头;制冷芯体的一侧还设有制冷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制冷介质的入口、出口分别和第三、第四封头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侧设有一个测温孔,下端设有一个排污口。第二过滤器左侧有一个测温孔,下端是排污口。在两个过滤器中都设有滤网,滤网由焊接在过滤器箱体内侧的铝条固定。

所述管道与在制冷芯体的表面连为一体,并与第二类过滤器中部的气体输出口连接,管道把分离出来的干冷空气送至预冷芯体预冷介质入口。通道的设置使得油气在制冷分离后,气体得到了二次利用,用于预冷油湿空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制冷芯体的油湿空气侧通道,分别用封条将通道分为若干区域,形成s型的路径,介质进入后,经s型路线流动。此设计增加了介质与介质的换热时间。提高了换热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制冷芯体的制冷介质通道,翅片采用横排的方式,既增加了通道层面的牢固性又增加了介质流动的阻力,使得介质换热时间增加,提高了换热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介质入口设在制冷芯体的下端,所述制冷介质出口设在制冷芯体的上端。预冷芯体的预冷介质入口设在预冷芯体的下端,预冷芯体的预冷介质出口设在预冷芯体的上端,即经过过滤后得到的干冷空气从预冷芯体下端封头进,从上端封头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气回收装置主体可由若干个预冷芯体和制冷芯体构成,用于更大流量的要求。

所述油气回收装置使用时需保持垂直放置。

本发明运用了二次利用冷干空气预冷的通道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制冷效果好,分离效果好,充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介质流动路线图。

图3是本发明预冷芯体结构图。(空气通道)

图4是本发明预冷芯体结构图。(冷干空气通道)

图5是本发明制冷芯体结构图。(空气通道)

图6是本发明制冷芯体结构图。(氟利昂通道)

图7是本发明制冷芯体空气通道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采用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丝网过滤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多芯体的结构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多芯体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构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是本发明外形结构示意图,油气回收装置,它包括预冷芯体8、制冷芯体6、通道4、第一过滤器7和第二过滤器5。预冷芯体8和制冷芯体6均为方形,预冷芯体的前端设有油气介质入口,该端和第一封头1连接,预冷芯体8的后端和制冷芯体6前端直接焊接在一起,构成油气回收装置主体,本实施例中的油气回收装置主体由一预冷芯体和一制冷芯体组成。第一过滤器7设在油气回收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预冷芯体8和制冷芯体6的连接部,第一过滤器7输入口和预冷芯体8的油气介质输出口连接,第一过滤器7气体输出口和制冷芯体6的空气入口连接,制冷芯体6的底端设有第二过滤器5,制冷芯体6的空气输出口和第二过滤器5的输入口连接,第二过滤器5的气体输出口通过管道4把空气送至预冷芯体8右侧的预冷介质入口,预冷芯体8的右侧还设有预冷介质出口,预冷介质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封头2。制冷芯体6的右侧还设有制冷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制冷介质的入口、出口分别和第三封头3、第四封头9连接。

参照附图2,是本发明介质流动示意图,油湿空气由封头1进入预冷芯体8,经过预冷后进入第一类过滤装置7,通过制冷芯体6的制冷分离,进入第二类过滤装置5,被分离和降温的冷干空气通过通道4进入预冷芯体8,最后由封头2出。

参照附图3和附图4是本发明预冷芯体8结构图,预冷芯体8由油气和冷干空气两种换热介质通道依次交替层叠组成板翅式换热芯体,由油气侧翅片8.1、冷干空气侧翅片8.2、封条8.3、隔板8.4、盖板8.5构成。油气侧入口设在预冷芯体8前端,油气侧出口设在预冷芯体8左侧下端。冷干空气侧入口设在预冷芯体8右侧面上端,冷干空气侧出口设在预冷芯体8右侧面下端。

参照附图5和附图6是本发明制冷芯体6结构图,制冷芯体6是由空气和氟利昂两种换热介质通道依次交替层叠组成板翅式换热芯体,由空气侧翅片6.1、氟利昂侧翅片6.2、封条6.3、隔板6.4、盖板6.5构成。空气侧入口设在制冷芯体6左侧面上端,空气侧出口设在制冷芯体6后端面左侧。氟利昂侧入口设在预冷芯体8右侧上端,氟利昂侧出口设在预冷芯体8右侧下端。

参照附图7是本发明制冷芯体油湿空气侧通道结构示意图,通道被封条6.3分隔成s型,介质进入s型通道,有效的减小了流速,增加了热交换时间。

参照附图8是本发明芯体采用的锯齿翅片,在制冷芯体氟利昂侧通道采用翅片横排的方式。

参照附图9是本发明第一类过滤装置7结构示意图,第一结构示意图7是由接头7.3、接头7.4、丝网7.1、封条7.2等组成,丝网7.1外框丝网φ0.3~0.4,16目,内框丝网φ0.1,80目。丝网7.1为80~85层。

参照附图9是本发明第一类过滤装置7结构示意图,其中丝网7.1位置位于预冷芯体8和制冷芯体6焊接部分的封条上。

参照附图10是本发明第二类过滤器装置5结构示意图,此装置是由丝网5.1、接头5.2、封条5.3、接头5.4等组成。丝网5.1外框丝网φ0.3~0.4,16目,内框丝网φ0.1,80目。丝网7.1为80~85层.

参照附图10是本发明第二类过滤器装置5结构示意图,其中丝网5.1紧贴过滤装置5的上端。

参照附图12是油气回收装置的通道装置4,通道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类过滤装置5中部的方孔及预冷芯体8下侧面的封头。

实施例2

参照附图13,实施实例的是油气回收装置主体由一个预冷芯体8和三个制冷芯体6a、6b、6c构成。预冷芯体8和第一制冷芯体6a,第二过滤器5a的链接和上例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过滤器7a和第三过滤器7b分别设在预冷芯体8第一制冷芯体6a连接部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制冷芯体6b、第三制冷芯体6c的上端面直接焊接在一起。管道4a设在第一预冷芯体8第一制冷芯体6a的左侧面,第二制冷芯体6b第三制冷芯体6c的左侧面,并将第一制冷芯体6a和第二制冷芯体6b链接在一起。第一制冷芯体6a,第二制冷芯体6b和第三制冷芯体6c的氟利昂侧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制冷芯体的上表面。第二过滤器5a的输出口输出的干冷空气经第二制冷芯体6b第三制冷芯体6c的继续降温后,经设在第三制冷芯体下端的第四过滤器5b,到达右侧的管道4b,剂横跨第二制冷芯体6b的管道4c,输入到预冷芯体8的冷干空气侧入口。

实施例3

参照附图14,本实施例的是油气回收装置主体由两个预冷8a、8b和四个制冷芯体6a、6b、6c、6d构成。第二预冷芯体8a和第一制冷芯体6a,第二过滤器5a的链接和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过滤器7a、第三过滤器7b、第五过滤器7c分别设在第二预冷芯体8a第一制冷芯体6a链接的下表面和第一预冷芯体8b、第二制冷芯体6b链接的下表面以及第三制冷芯体6c、第四制冷芯体6d链接的下表面。

第二预冷芯体8a的下端面和第一制冷芯体6a的上端面直接焊接在一起。

第一预冷芯体8b的下端面和第二预冷芯体6b的上端面直接焊接在一起。

第三制冷芯体6c的下端面和第四制冷芯体6d的上端面直接焊接在一起。

管道4a设在第二预冷芯体8a第一制冷芯体6a的左侧面,第一预冷芯体8b第二制冷芯体6b的左侧面,并将第一制冷芯体6a和一预冷芯体8b连接在一起。

管道4b设在第一预冷芯体8b第二制冷芯体6b的右侧面,第三制冷芯体6c第四制冷芯体6d的左侧面,并将第二制冷芯体6b和第三制冷芯体6c连接在一起。

管道4c设在第三制冷芯体6c第四制冷芯体6d的右侧,4c下端连接第六过滤器5c,上端连接管道4d。管道4d连接到第一预冷芯体的冷介质入口,管道4e连接第一预冷芯体的冷介质出口和第二预冷芯体冷介质的入口。

这样经过四个制冷后的冷干空气,通过第六过滤器5c,再经过4c、4d、到达第一预冷芯体入口,预冷油湿空气,接着从输出口通过管道4e到达第二预冷芯体,再次预冷油湿空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