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1995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真空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真空封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而且都有一定的真空度要求,所以系统的真空密封性、操作方便性、以及检测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泄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有的石英管真空密封装置多采用加热熔融密封法,但是,此种密封方法在密封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易引入杂质、温度对反应物有影响、损耗石英管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真空封管装置,解决真空抽速过大导致样品被吸入泵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封管装置,包括一双联阀分流机构,一密封夹持机构,一角度调整机构,一连接机构;所述双联阀分流机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位于第二管道两端之间;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三管道和固定在第三管道上的固定件;所述密封夹持机构包括密封连接件;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连接件与外接试管可拆卸式连通;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上支撑台、下支撑台、七字螺栓和第一调节手柄;所述七字螺栓一端与下支撑台螺纹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手柄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撑台固定在七字螺栓上;所述上支撑台的支撑面与所述固定件的底面贴合连接并驱使固定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封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使外接试管内形成真空环境且不改变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真空实验影响小;本实用新型设置双联阀分流机构可通过阀门的切换实现分流,针对不同样品真空封装起到良好的调节控制效果;通过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可转动手柄来驱使密封夹持机构的转动,从而实现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以增大空间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外接试管的封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封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联阀分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密封夹持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角度调整机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角度调整机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充气排气测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双联阀分流机构1,密封夹持机构2,角度调整机构3,充气排气测压机构4,外接试管5,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管道21,密封连接件22,固定件23,试管夹持件24,固定座25,隔离阀26,上支撑台31,下支撑台32,七字螺栓33,第一调节手柄34,四通管道41,压力表42,三通调节阀43,第二调节手柄44,旋转动密封装置211,环形密封垫圈221,辅助调节手柄261,凸台321,支撑面311,第一通阀门431,第二通阀门432,排气泄压口432a,第三通阀门433,充气快卸接口433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封管装置包括双联阀分流机构1,密封夹持机构2,角度调整机构3,充气排气测压机构4,连接机构。

双联阀分流机构1包括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第二管道12两端固定在第一管道11上并分别与第一管道11连通;第一阀门13设置在第一管道11上并位于第二管道12两端之间;第二阀门14设置在第二管道1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13采用精密调节隔膜阀,可通过阀体调节来控制第一管道11的真空抽速,第二阀门14采用精密旋转调节针阀,通过阀体调节来控制第二管道12的真空抽速。第一管道11与外部真空泵连通,针对较大颗粒固体材料样品,关闭第二阀门14,开启第一阀门13,通过第一管道11能够快速抽取真空;若针对较小、较轻粉末材料样品,关闭第二阀门14,缓慢开启第一阀门13,避免抽速过大导致样品被吸入泵体,从而缓慢实现抽取真空;运用双联阀结构设计,可通过阀门的切换实现分流,针对不同样品真空封装起到良好的调节控制效果,同时可以在连接的泵体工作状态下重新切换样品,能够达到不停泵、连续封装样品。

连接机构包括第三管道21和固定在第三管道上的固定件23;

密封夹持机构2包括第密封连接件22、管夹持件24和固定座25。

固定件23固定套设在第三管道21上;第三管道21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1连通,并形成L型结构;密封连接件22为中空的圆柱结构,其一端套设于第三管道21的另一端端部,密封连接件22的另一端与外接试管5插套连接,密封连接件22内与外接试管5插套连接处设有环形密封垫圈221,当需要对外接试管5中进行抽真空时,将外接试管5插入密封连接件22中,并通过环形密封垫圈221进行密封,密封连接件22另一端的内径大小和环形密封垫圈221的大小可根据外接试管5的外径大小进行调整,以配套多种规格尺寸的试管。

试管夹持件24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25上,可通过螺纹连接的结构实现转动,试管夹持件24的另一端的夹持部可设计为卡箍结构,用于夹持固定外接试管5。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三管道21上还设有隔离阀26,隔离阀26上设有辅助调节手柄261。另一实施例,第三管道21上设有旋转动密封装置211,第三管道21通过旋转动密封装置211与第一管道11连通,可实现第三管道21与第一管道11的相对旋转。

角度调整机构3包括上支撑台31、下支撑台32、七字螺栓33和第一调节手柄34;下支撑台32设有凸台321;凸台321上设有与七字螺栓33一端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孔;七字螺栓33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手柄34螺纹连接;上支撑台31上位于支撑面311的下方设有凹槽,凹槽的一侧与凸台321配合活动连接,凹槽的另一侧与七字螺栓33固定连接;上支撑台31的支撑面311与固定件23的底面贴合连接,上支撑台31可在第一调节手柄34的转动下驱使固定件23围绕第一管道11的轴向方向转动,固定件23可带动第三管道21和外接试管5转动,从而实现外接试管5倾斜角度的调整,以增大空间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外接试管5的封装。角度调整机构3可通过固定柱固定在固定座25上。

充气排气测压机构4设置在双联阀分流机构1与连接机构之间,包括四通管道41、压力表42、三通调节阀43和第二调节手柄44;所述三通调节阀43包括第一通阀门431、第二通阀门432、第三通阀门433和调节阀芯;四通管道41设置在第一管道11和第三管道21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管道11、第三管道21、压力表41和三通调节阀43的第一通阀门431连通,所述三通调节阀43的第二通阀门432处设有排气泄压口432a,所述三通调节阀43的第三通阀门433处设有充气快卸接口433a,充气快卸接口433a通过塑料饮管连接气瓶,可为各个管道和外接试管5内提供气体保护;第二调节手柄44与三通调节阀43内的调节阀芯连接,用于控制调节阀芯来调节第一通阀门431、第二通阀门432和第三通阀门433的开关,一般状态下,三个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泄压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手柄44使调节阀芯打开第一通阀门431和第二通阀门432,同时关闭第三通阀门433,当需要充气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手柄44使调节阀芯打开第一通阀门431和第三通阀门433,同时关闭第二通阀门4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对外接试管5内进行真空实验时,可将外接试管5对接插入密封夹持机构2的密封连接件22上,用试管夹持件24夹持固定住外接试管5,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手柄34以调节外接试管5的夹持角度,关闭充气排气测压机构4的第一通阀门431,打开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和隔离阀26,第一管道11与真空泵连通,开启真空泵即可对外接试管5内抽真空,可通过切换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的开关控制真空抽速以适应大小不同粉末样品的真空抽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