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线束端子上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20517发布日期:2018-11-02 23:03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线束端子上胶方法。



背景技术:

线束加工中,打胶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粘接,粘接主要考虑粘接强度,粘接后胶水位置是否会造成结构干涉导致装配困难;另一种为密封,密封主要是防水性,装置不漏水,则防水性能良好,装置漏水,则防水性能不佳。目前,线束的点胶(或上胶)工作都是人工将线束端子插入到一个固定的工装内,然后手动点胶,效率较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119511u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加工自动点胶装置,包括控制器、支架、配电箱和点胶装置,控制器和所述配电箱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一侧设有点胶座,所述点胶座上方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点胶座下方设有丝杆,所述点胶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轨,所述固定板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活动连接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下方固定连接点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解决汽车加工点胶工序存在的品质隐患、一致性差、效率低下等问题,极大的提升可靠性,避免制造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170150u公开了一种点胶加热烘干装置,包括气缸、滑轨和平台,气缸包括x轴气缸和z轴气缸,滑轨包括x轴滑轨和z轴滑轨,还包括夹线系统、烘烤系统、光电感应装置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x轴气缸、z轴气缸、夹线系统、烘烤系统和光电感应装置电性联接,平台一侧设有支架,x轴气缸、z轴气缸、x轴滑轨、z轴滑轨、夹线系统和光电感应装置均位于支架上,烘烤系统位于平台上方。该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和控制模块带动丝杆,并带动同步轮,可同时进行三条线束的点胶操作,极大的提升效率,解决汽车加工点胶工序存在的占用空间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快胶水的初步固化,节约生产空间和操作时间。

上述两种点胶装置虽然都能实现线束的点胶工作,但是结构较为复杂,设备体积较大,成本高,不适宜进行单人操作,上胶操作较为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线束端子上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半自动线束端子上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手工将线束端子插入到上胶工装上的放置槽内,此时的上胶喷嘴位于人的一侧,上胶喷嘴通过软管连接胶水源,所述上胶工装包括工装基座、上胶组件以及顶出组件,所述工装基座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放置槽,工作基座的两端设有滑槽,所述上胶组件包括支撑板、滑轨以及上胶喷嘴,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滑轨连接于支撑板的下端,所述上胶喷嘴安装于支撑板上并与放置槽一一对应,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以及顶杆,驱动装置通过安装座安装于工装基座的侧面,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杆等距连接于连接板上并与放置槽一一对应,顶杆与放置槽滑动连接;

(2)当线束端子全部安装好后,手动驱动支撑板向一侧移动,同时,胶水源不断向上胶喷嘴内灌入胶水,从而将线束端子内灌满胶水;

(3)上胶完成后,按下驱动装置的启动按钮,驱动装置驱动顶杆做直线运动,将线束端子全部顶出即可,然后驱动装置回位,收拾好线束端子后,准备执行下次上胶工作。

优选的,所述工装基座的两侧连接有耳板,耳板上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上胶喷嘴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数量至少为4个。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匚”字形。

优选的,所述工装基座由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具体为气缸或直线电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线束端子的半自动上胶,以达到密封效果,同时,在上胶完成后,还可通过顶出组件将线束端子顶出,无需手动拔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占地小,实用性强,适合工人单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管线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座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限位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装基座,2-上胶组件,21-支撑板,22-滑轨,23-上胶喷嘴,3-顶出组件,31-驱动装置,32-连接板,33-顶杆,34-安装座,4-放置槽,5-滑槽,6-耳板,7-安装孔,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半自动线束端子上胶工装,包括工装基座1、上胶组件2以及顶出组件3,所述工装基座1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放置槽4,工作基座的两端设有滑槽5;

所述上胶组件2包括支撑板21、滑轨22以及上胶喷嘴23,所述滑轨22滑动连接于滑槽5内,滑轨22连接于支撑板21的下端,所述上胶喷嘴23安装于支撑板21上并与放置槽4一一对应;

所述顶出组件3包括驱动装置31、连接板32以及顶杆33,驱动装置31通过安装座34安装于工装基座1的侧面,驱动装置31的输出轴与连接板32连接,所述顶杆33等距连接于连接板32上并与放置槽4一一对应,顶杆33与放置槽4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装基座1的两侧连接有耳板6,耳板6上设有安装孔7,借助于安装孔7,可以将工装基座1安装于工作台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1具体为气缸或直线电机,借助于驱动装置31,可以实现顶杆33的直线来回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1上设有螺纹孔8,所述上胶喷嘴23螺纹连接在螺纹孔8内,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上胶喷嘴23,便于维护,所述放置槽4的数量至少为4个,如此,可以一次性加工多个线束端子,提高效率,所述支撑板21为“匚”字形,所述工装基座1由不锈钢制成,提高了其耐腐蚀能力。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先手工将线束端子插入到放置槽4内,此时的上胶喷嘴23位于人的一侧,上胶喷嘴23通过软管连接胶水源,当线束端子全部安装好后,手动驱动支撑板31向一侧移动,同时,胶水源不断向上胶喷嘴23内灌入胶水,从而将线束端子内灌满胶水,上胶完成后,按下驱动装置31的启动按钮,驱动装置31驱动顶杆33做直线运动,将线束端子全部顶出即可,然后驱动装置31回位,收拾好线束端子后,准备执行下次上胶工作。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自动线束端子上胶方法,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线束端子插入上胶工装、上胶、顶出等步骤,上胶工装又包括工装基座、上胶组件以及顶出组件,所述工装基座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放置槽,工作基座的两端设有滑槽,所述上胶组件包括支撑板、滑轨以及上胶喷嘴,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以及顶杆,本发明采用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线束端子的半自动上胶,以达到密封效果,同时,在上胶完成后,还可通过顶出组件将线束端子顶出,无需手动拔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占地小,实用性强,适合工人单人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马能发;李华;郑凯;邱亮亮;施其兵;方良;周前宽;张冲;张静;冯瑞;叶立新;张建军;杨开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1
技术公布日:2018.11.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