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211发布日期:2020-05-20 03:1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发展环境友好功能性涂斛,节省资源与能源,这是当今涂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惟一出路。水性涂料由于以水为介质、节省有机溶剂、极低voc(有机挥发物)、不易燃,符合环保安全与省资源、能源要求,且综合性能可达到或超过传统剂型涂料水平,产品性价比易为人们所接受,综合其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因素,在众多的环境友好型淦料中,水性涂料具有最强的发展竞争力。本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其能够提高混合效率,减少反应釜内壁附着。本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的釜体,包覆于釜体的加热夹层和电机,所述釜体上方位置设置有减速机,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所述转轴活动连接在釜体上并位于釜体的中央位置垂直分布,所述转轴的下端距离反应釜的底部预留有间隙,所述釜体上方位置设置有一容纳齿轮组的齿轮室,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和分布于转轴另一侧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活动连接在釜体并贯穿釜体的上表面,所述中心轴位于釜体釜内部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釜体内还设置有一整体为空心圆柱状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活动设置在釜体底部中心位置的圆盘、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圆盘外周同心圆位置设置有一圆形的第一连接板,此外在靠近釜体内壁同心圆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圆盘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为呈圆周放射状的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正上方对应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圆周内侧还设置有与第三齿轮向对应的齿轮口,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三连接板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夹层内部填充有导热油,在所述加热夹层外壁一端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出油口,另一端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进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通过固定设置在圆盘中央位置的转轴与釜体的釜底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布有与釜体相贴合的若干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倾斜角度,且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四周固定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侧上也固定分布有辅助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与辅助叶片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传动带动整个支架结构与转轴相反的方向圆周运动,同时搅拌叶片与辅助叶片交错分布,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具有相反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从而本新型具有突出的混合效果,充分的混合更能保证涂料的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釜底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加热夹层;3、电机;4、减速机;5、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中心轴;9、第三齿轮;10、支架结构;11、圆盘;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一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6、第三连接板;17、出油口;18、进油口;19、转轴;20、刮板;21、搅拌叶片;22、辅助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的釜体1,包覆于釜体1的加热夹层2和电机3,釜体1上方位置设置有减速机4,电机3通过减速机4传动连接在转轴5上,转轴5活动连接在釜体1上并位于釜体1的中央位置垂直分布,转轴5的下端距离反应釜的底部预留有间隙,釜体1上方位置设置有一容纳齿轮组的齿轮室,齿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5上的第一齿轮6和分布于转轴5另一侧的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7的中心轴8活动连接在釜体1并贯穿釜体1的上表面,中心轴8位于釜体1釜内部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相啮合。

此外,釜体1内还设置有一整体为空心圆柱状的支架结构10,支架结构10包括活动设置在釜体1底部中心位置的圆盘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一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5和第三连接板16,圆盘11外周同心圆位置设置有一圆形的第一连接板12,此外在靠近釜体1内壁同心圆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3,圆盘11与第一连接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4,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15,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均为呈圆周放射状的均匀分布,第二连接板13的正上方对应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三连接板16,第三连接板16的圆周内侧还设置有与第三齿轮9向对应的齿轮口,第三齿轮9与第三连接板16相啮合。

加热夹层2内部填充有导热油,在加热夹层2外壁一端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出油口17,另一端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进油口18。

圆盘11通过固定设置在圆盘11中央位置的转轴19与釜体1的釜底活动连接。

第二连接板13上分布有与釜体1相贴合的若干刮板20。

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倾斜角度,且倾斜方向相反。

转轴5四周固定设置有搅拌叶片21,第三连接板16的内侧上也固定分布有辅助叶片22,搅拌叶片21与辅助叶片22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电机提供动力,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传动带动整个支架结构与转轴相反的方向圆周运动,同时搅拌叶片与辅助叶片交错分布,同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具有相反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在底部形成强烈的湍流,从而本新型具有突出的混合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的釜体(1),包覆于釜体(1)的加热夹层(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方位置设置有减速机(4),所述电机(3)通过减速机(4)传动连接在转轴(5)上,所述转轴(5)活动连接在釜体(1)上并位于釜体(1)的中央位置垂直分布,所述转轴(5)的下端距离反应釜的底部预留有间隙,所述釜体(1)上方位置设置有一容纳齿轮组的齿轮室,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5)上的第一齿轮(6)和分布于转轴(5)另一侧的第二齿轮(7),所述第二齿轮(7)的中心轴(8)活动连接在釜体(1)并贯穿釜体(1)的上表面,所述中心轴(8)位于釜体(1)釜内部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相啮合,所述釜体(1)内还设置有一整体为空心圆柱状的支架结构(10),所述支架结构(10)包括活动设置在釜体(1)底部中心位置的圆盘(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一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5)和第三连接板(16),所述圆盘(11)外周同心圆位置设置有一圆形的第一连接板(12),此外在靠近釜体(1)内壁同心圆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圆盘(11)与第一连接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15),所述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均为呈圆周放射状的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板(13)的正上方对应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三连接板(16),所述第三连接板(16)的圆周内侧还设置有与第三齿轮(9)相对应的齿轮口,所述第三齿轮(9)与第三连接板(16)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层(2)内部填充有导热油,在所述加热夹层(2)外壁一端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出油口(17),另一端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进油口(1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1)通过固定设置在圆盘(11)中央位置的转轴(19)与釜体(1)的釜底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上分布有与釜体(1)相贴合的若干刮板(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倾斜角度,且倾斜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四周固定设置有搅拌叶片(21),所述第三连接板(16)的内侧上也固定分布有辅助叶片(22),所述搅拌叶片(21)与辅助叶片(22)交错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的釜体,包覆于釜体的加热夹层和电机,所述釜体上方位置设置有减速机,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活动连接在釜体上并位于釜体的中央位置垂直分布,所述转轴的下端距离反应釜的底部预留有间隙,所述釜体上方位置设置有一容纳齿轮组的齿轮室,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和分布于转轴另一侧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活动连接在釜体并贯穿釜体的上表面,所述中心轴位于釜体釜内部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本新型具有突出的混合效果,充分的混合更能保证涂料的生产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柏;刘庭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余松瀛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