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中的静电除尘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2431发布日期:2020-09-15 19:5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中的静电除尘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废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中的静电除尘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隧道内由于空气流通性差,有害物质不易散发和处理,导致隧道内部的空气废气浓度过高,对在隧道内维修的路政人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对隧道内部的废气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隧道中的静电除尘废气处理设备,可对隧道内的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提高隧道内空气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中的静电除尘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底板、后板、支撑块、滑块、外壳、进风管、出风管、以及废气处理组件,后板固定在底板顶部的后侧,支撑块固定在底板顶部的右侧,底板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滑块的下部分位于滑槽内,且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废气处理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外壳包括左壳体、右壳体、以及波纹管,左壳体固定在滑块的顶部,右壳体固定在支撑块的顶部,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通过波纹管连为一体,进风管固定连通在右壳体的右侧壁上,出风管固定连通在左壳体的左侧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弹簧、以及钢珠,底板内开设有容置槽,弹簧的底端固定在容置槽内的底壁上,钢珠固定在弹簧的顶端,钢珠的一部分露出容置槽且位于滑槽内,钢珠与容置槽滑动配合,滑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钢珠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容置槽共3个,3个容置槽等距间隔设置。

优选地,废气处理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静电除尘器、陶瓷载体催化器、以及活性炭过滤组,右壳体的内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有第一风机、静电除尘器、以及陶瓷载体催化器,活性炭过滤组设置在左壳体的内部。

优选地,废气处理组件还包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固定在右壳体的内部,且第二风机位于陶瓷载体催化器的左侧。

优选地,活性炭过滤组包括立板、以及内置有活性炭颗粒的网框,左壳体内部的上下两壁均固定有一组立板组,一组立板组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立板,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立板之间形成用于网框插入的插槽。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门、以及第二密封门,第一密封门铰接在右壳体的前侧壁上,第二密封门铰接在左壳体的前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外壳内部的废气处理组件过滤处理后由出风管排出,提高隧道内空气质量,并提高隧道内空气流通。

2、通过波纹管结合滑块的设置,可调节左壳体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外壳整体长度的效果,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进行调节。

3、只需要用力推动左壳体即可实现外壳长度状态的转换,无额外的锁紧构件,无需额外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后板,3-支撑块,4-滑块,5-外壳,51-左壳体,52-右壳体,53-波纹管,6-进风管,7-出风管,8-废气处理组件,81-第一风机,82-静电除尘器,83-陶瓷载体催化器,84-活性炭过滤组,841-立板,842-网框,85-第二风机,9-滑槽,10-弹簧,11-钢珠,12-容置槽,13-凹槽,14-第一密封门,15-第二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隧道中的静电除尘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后板2、支撑块3、滑块4、外壳5、进风管6、出风管7、废气处理组件8、第一密封门14、以及第二密封门15,后板2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后侧,支撑块3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右侧,底板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滑槽9,滑块4的下部分位于滑槽9内,且滑块4与滑槽9滑动配合,废气处理组件8设置在外壳5的内部,外壳5包括左壳体51、右壳体52、以及波纹管53,左壳体51固定在滑块4的顶部,右壳体52固定在支撑块3的顶部,左壳体51和右壳体52之间通过波纹管53连为一体,进风管6固定连通在右壳体52的右侧壁上,出风管7固定连通在左壳体51的左侧壁上,第一密封门14铰接在右壳体52的前侧壁上,第二密封门15铰接在左壳体51的前侧壁上。隧道内的废气从进风管6进入外壳5内,通过外壳5内部的废气处理组件8过滤处理后由出风管7排出,提高隧道内空气质量,并提高隧道内空气流通。通过波纹管53结合滑块4的设置,可调节左壳体51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外壳5整体长度的效果,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10、以及钢珠11,底板1内开设有容置槽12,弹簧10的底端固定在容置槽12内的底壁上,钢珠11固定在弹簧10的顶端,钢珠11的一部分露出容置槽12且位于滑槽9内,钢珠11与容置槽12滑动配合,滑块4的底部开设有与钢珠11配合的凹槽13。滑块4滑向下一个位置过程中,将当前对应的钢珠11向下挤压进入当前钢珠11所对应的容置槽12内,当前钢珠11所对应的弹簧10收缩,滑块4离开当前钢珠11后,其对应的弹簧10伸长复位,带动钢珠11向上运动复位;滑块4继续运动对下一位置的钢珠11挤压,使得下一位置的钢珠11向下运动直至滑块4底部的凹槽13运动至钢珠11正上方,下一位置钢珠11对应的弹簧10伸长,带动下一位置的钢珠11向上运动卡进凹槽13内,以此起到对滑块4的定位作用。其中,容置槽12共3个,3个容置槽12等距间隔设置,滑块4运动至3个容置槽12处分别对应外壳5的正常、伸长、以及缩短状态。只需要用力推动左壳体51即可实现外壳5长度状态的转换,无额外的锁紧构件,无需额外的操作。

进一步的,废气处理组件8包括第一风机81、静电除尘器82、陶瓷载体催化器83、以及活性炭过滤组84,右壳体52的内部从右至左依次固定有第一风机81、静电除尘器82、以及陶瓷载体催化器83,活性炭过滤组84设置在左壳体51的内部,通过第一风机81将隧道内的废气抽进外壳5内,首先经过静电除尘器82处理,除去废气中的固体悬浮颗粒,除尘效率高,能够除去的粒子粒径范围宽,净化量大,随后经过陶瓷载体催化器83,除去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最后通过活性炭过滤组84过滤有机废气,吸附废气中所含的so2,减少处理后的废气中的硫含量,同时还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和合适的堆积密度拦截废气中所含的粉尘等固体颗粒物,使得处理更加彻底完全,干净的气体通过出风管7排出。

进一步的,废气处理组件8还包第二风机85,第二风机85固定在右壳体52的内部,且第二风机85位于陶瓷载体催化器83的左侧,第二风机85的设置进一步确保废气在外壳5内的有效流通。

进一步的,活性炭过滤组84包括立板841、以及内置有活性炭颗粒的网框842,左壳体51内部的上下两壁均固定有一组立板841组,一组立板841组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立板841,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立板841之间形成用于网框842插入的插槽。当需要添加活性炭颗粒时,打开第二密封门15,直接往前拉网框842即可将网框842从插槽内拔出,添加完活性炭颗粒后,将网框842对准插槽然后插入网框842直至网框842后壁与左壳体51内部后侧壁接触即可,然后关上第二密封门15,如此,活性炭的添加更换方便快捷,减少更换时间。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内置蓄电池的方式供电,也可采用其它方式供电,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