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7568发布日期:2021-01-08 12:4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带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粉末喷涂就是利用喷枪,在距断续工件表面一定距离,用压缩空气将聚酯粉末从喷枪中向其表面吹出被压缩空气打散形成雾化的粉末;并同时利用喷枪喷口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该静电电压与板、卷表面之间形成高压电晕放电电场,使周围产生密集电荷,使粉末被喷枪吹送吹向工件表面时带上电荷。另外工件同时接地。则带电荷的粉末受压缩空气气流吹送和静电引力作用下,粉末均匀吸附在工件表面上。

板带的粉末静电喷涂作业一般都在喷房里进行。现有喷涂形式,是通过一排或多排喷枪,成排向具有一定宽度的板带表面进行粉末静电喷涂。对于断续或连续板带静电喷涂一般有水平喷涂和立式喷涂两种形式。其中立式喷涂是指,板带呈竖直状态运行,于竖直方向进出喷房,喷枪在板带一侧水平向其表面吹出粉末进行喷涂。

在板带的粉末静电喷涂作业中,当粉末利用压缩空气经高压静电电场被吹送到板带表面时,大部分的粉末会被吸附到板带表面,但也会有部分粉末未被吸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压缩空气的扰动,部分粉末落到板带表面后又被压缩空气吹离板带表面;另一方面,粉末在被压缩空气吹送过程中没有附上电荷或附上电荷后又失去电荷,其与板带的附着或结合能力差而被压缩空气扰动吹走;所以粉末静电喷涂作业中粉末向板带表面附着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粉末被吹走而浪费。

除此之外,对于立式喷涂来说,除了有上述粉末浪费的情况以外,在粉末静电喷涂作业过程中,受重力影响,会有一部分粉末在没有到达板带表面之前就会受重力影响沿竖直方向掉落,同时还会有另一部分粉末在到达板带表面后沿竖直方向从板带表面掉落,使得立式喷涂的着粉率为60%~80%。由于喷房的底部开设有板带入口或板带出口,导致上述沿竖直方向掉落的粉末会从喷房的底部的开口溢出,进一步造成粉末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如何能提高着粉率且减少粉末从喷房溢出而影响环境的情况,是立式喷涂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能将未附着于板带待喷涂表面的粉末吹至板带的待喷涂表面处使其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或吹至喷房的内侧壁处使其沿喷房的内侧壁落下至喷房底部距离第二开口较远的位置处,从而提高粉末的着粉率、减少粉末从喷房溢出而造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包括喷房、喷涂机构及吹送机构,所述喷涂机构及所述吹送机构均设于所述喷房的内部,所述喷房的顶部开设有供板带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喷房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板带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喷涂机构包括多组沿板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枪组,每组所述喷枪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板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粉喷枪,各所述喷粉喷枪的喷口均朝向所述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于所述板带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喷涂机构的下方设有所述吹送机构,所述吹送机构包括多个沿所述板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吹送口,各所述吹送口均朝向所述待喷涂表面。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吹送机构包括多个沿所述板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吹送元件,各所述吹送元件均具有所述吹送口。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吹送元件为喷气喷枪,所述喷气喷枪的喷口为所述吹送口,所述喷气喷枪的喷气压力为0.01mpa~0.5mpa。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吹送机构与所述喷涂机构之间沿所述板带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100mm~1000mm。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各所述吹送口与所述待喷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800mm。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吹送机构的吹气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0°~90°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吹送机构设有多组,于所述板带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喷涂机构的下方以及所述喷涂机构的每两组相邻的所述喷枪组之间均设有所述吹送机构。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连线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0°~45°的夹角,在所述板带贯穿所述喷房的状态下,所述喷涂机构及所述吹送机构均位于所述板带的同一侧。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喷房的底部、顶部或侧部连通设有负压抽吸组件。

如上所述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所述负压抽吸组件包括导流斗及抽吸管,所述喷房开设有抽吸口,所述导流斗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导流斗的入口连通,所述导流斗由入口至出口呈渐缩状,且所述导流斗的出口为抽吸缝隙,所述抽吸缝隙与所述抽吸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在喷涂机构的沿板带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设置吹送机构,使其朝向板带的待喷涂表面吹送压缩空气,在未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在下落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能在压缩空气的吹力作用下被吹至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从而提高板带的待喷涂表面的着粉率;同时,吹送机构吹出的压缩空气能阻断未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中向下掉落的路径,并对未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进行吹扫,使其沿板带的宽度方向朝向板带的两侧分散并沿喷房环绕最终于喷房的内侧壁处向下掉落至喷房的底部边缘处,从而远离了喷房底部的第二开口,如此能有效减少粉末由喷房溢出而造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喷涂机构;

11、喷枪组;

111、喷粉喷枪;

2、吹送机构;

21、吹送元件;

3、喷房;

31、第一开口;

32、第二开口

33、抽吸口;

4、板带;

5、负压抽吸组件;

51、导流斗;

52、抽吸缝隙;

53、抽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包括喷房3、喷涂机构1及吹送机构2,喷涂机构1及吹送机构2均设于喷房3的内部,喷房3的顶部开设有供板带4穿过的第一开口31,喷房3的底部开设有供板带4穿过的第二开口32,其中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32中的一个作为板带4入口,另一个作为板带4出口,板带4可以由上向下运动或由下向上运动,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喷涂机构1包括多组沿板带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枪组11,每组喷枪组11均包括多个沿板带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粉喷枪111,各喷粉喷枪111的喷口均朝向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于板带4的长度方向上的喷涂机构1的下方设有吹送机构2,吹送机构2包括多个沿板带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吹送口,各吹送口均朝向待喷涂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是一种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故板带4是沿纵向设置,即各组喷枪组11沿纵向间隔设置,每组的各个喷粉喷枪111呈横向设置,使其喷口朝向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且吹送机构2也呈横向设置,使吹送机构2的各吹送口也朝向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

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吹送机构2与喷涂机构1的组合也可以应用于对板带4进行水平喷涂作业的喷涂装置中,此时,吹送机构2优选位于喷涂机构1的下游,在设置时将喷涂机构1的各喷枪组11调整为沿板带4的长度方向(即沿横向)间隔设置,且将每个喷枪组11的各喷粉喷枪111调整为纵向设置以使各喷粉喷枪111的喷口朝向水平设置的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并将吹送机构2调整为纵向设置使其各吹送口朝向水平设置的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吹送机构2包括多个沿板带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吹送元件21,各吹送元件21均具有吹送口,以便于各吹送元件21分别进行更换或维修,吹送机构2的吹送元件21的数量以及每两个相邻的吹送元件2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板带4的宽度灵活调整,或者,吹送机构2也可以为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吹送元件21为喷气喷枪,喷气喷枪的喷口为吹送口,其中,喷气喷枪可以为与各喷枪组11中的喷粉喷枪111相同的喷枪结构,其均具有喷粉、吹气及放电的功能,在将其应用作为喷粉喷枪111时,则喷粉、放电和吹气功能同时开启。而在将其应用作为吹送元件21时,将其喷粉、放电的功能停止,使其仅进行喷气即可,其中作为优选,喷气喷枪的喷气压力为0.01mpa~0.5mpa,以保证其吹扫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吹送机构2与喷涂机构1之间沿板带4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100mm~1000mm,只要能保证未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在掉出喷涂机构1的喷涂范围后即能进入吹送机构2的吹扫范围中即可,使未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被吹至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或被吹至喷房3的内侧壁处;各吹送口与待喷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800mm,以保证吹送机构2能产生足够的吹力,以使未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被吹至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或被吹至喷房3的内侧壁处。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吹送机构2的吹气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0°~90°的夹角,调整吹送机构2的吹气方向,达到最好的吹扫效果。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吹送机构2设有多组,于板带4的长度方向上的喷涂机构1的下方以及喷涂机构1的至少两组相邻的喷枪组11之间均设有吹送机构2,如此通过增加设置吹送机构2,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吹送机构2的吹扫效果,以将未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吹至附着在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或吹至喷房3的内侧壁处,提高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上着粉率且减少粉末的浪费和溢出粉房造成污染。例如任意相邻的喷枪组11之间都设有吹送机构2。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32的中心连线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0°~45°的夹角,即使得板带4在穿过喷房3时可以呈倾斜状态,板带4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0°~45°的夹角,喷涂机构1及吹送机构2可以位于板带4的斜上方或斜下方,对板带4的相应表面进行喷涂作业,在此过程中,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32可以于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使板带4与喷房3的侧壁保持平行,或者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32可以于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使板带4与喷房3的侧壁之前形成夹角,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在板带4贯穿喷房3的状态下,喷涂机构1及吹送机构2均位于板带4的同一侧,以对板带4的一侧表面进行静电喷涂作业。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喷房3的底部连通设有负压抽吸组件5,用于将沿喷房3的内侧壁落下的未附着于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的粉末吸走进行回收利用,更进一步地减少粉末的浪费,并且减少从喷房3的底部的第二开口32溢出的粉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负压抽吸组件也可以设置在喷房上方或两侧,实现抽吸未附着粉末的功能即可。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其中,负压抽吸组件5包括导流斗51及抽吸管53,喷房3开设有抽吸口33,导流斗51具有入口和出口,抽吸口33与导流斗51的入口连通,导流斗51由入口至出口呈渐缩状,且导流斗51的出口为抽吸缝隙52,抽吸缝隙52与抽吸管53连通,沿喷房3的内侧壁落下的未附着于板带4的待喷涂表面的粉末顺次通过抽吸口33、导流斗51、抽吸缝隙52进入抽吸管53中被抽走进行回收利用。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负压抽吸组件5还可以采用其它现有的结构,只要能实现抽吸未附着粉末的功能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吹送机构的立式板带粉末喷涂装置,在喷涂机构的沿板带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设置吹送机构,使其朝向板带的待喷涂表面吹送压缩空气,在未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在下落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能在压缩空气的吹力作用下被吹至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从而提高板带的待喷涂表面的着粉率;同时,吹送机构吹出的压缩空气能阻断未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中向下掉落的路径,并对未附着于板带的待喷涂表面上的粉末进行吹扫,使其沿板带的宽度方向朝向板带的两侧分散并沿喷房环绕最终于喷房的内侧壁处向下掉落至喷房的底部边缘处,从而远离了喷房底部的第二开口,如此能有效减少粉末由喷房溢出而造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