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回转体装置及其温控方法

文档序号:931365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温控回转体装置及其温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脱泡搅拌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温控脱泡搅拌机及其搅拌、脱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脱泡搅拌机是一种基础材料的搅拌混合设备,英文名称:Vacuum Mixers。主要应用在LED、IXD、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纳米粉体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印刷电子材料、电子封装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高、尖、精领域产品的材料的混合搅拌领域,如荧光粉、硅胶、银浆、铝浆、粘合剂、油墨、银纳米颗粒、银纳米线、LED/0LED/SMD/C0B导电银胶、绝缘胶,RFID印刷导电油墨及各向异性导电胶ACP、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PCB/FPC用导电油墨等等,从液态到固态、液态与液态、固态与固态物质的搅拌均可。
[0003]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148748.7”,名称为“用于制备异方性导电胶的自转公转速比可调的脱泡搅拌机”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异方性导电胶的自转公转速比可调的脱泡搅拌机,包括第一电机、杯套支架、永磁磁悬浮轴承、第二电机、若干混合杯套;第一电机上安装转动轴;杯套支架安装在转动轴的末端;永磁磁悬浮轴承安装在转动轴外,其包括中央磁铁、上部磁铁、下部磁铁、悬浮磁铁;中央磁铁安装在转动轴上;上部磁铁安装在杯套支架的下部;下部磁铁安装在上部磁铁的下方;悬浮磁铁套设在中央磁铁和转动轴外,且安装在上部磁铁、下部磁铁之间,悬浮磁铁悬在空中;若干混合杯套可旋转地安装在杯套支架上;旋转轴转动后带动悬浮磁铁和若干混合杯套同步转动。该发明脱泡搅拌机利用磁悬浮轴承使公转自转不相互干扰且调速效果稳定,特别适合异方性导电胶的脱泡处理。
[0004]然而,该搅拌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在搅拌过程中对搅拌腔内温度不能得到控制,这样的搅拌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结构更简单、搅拌条件更优化的搅拌装置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传热效果好、易于实现的温控回转体装置及其温控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温控回转体装置,包括换热箱、搅拌腔、换热板、旋转中轴、自转轮、第一出介质管以及第一进介质管;所述换热板固定在搅拌腔底部,所述旋转中轴一端与换热箱相连,且另一端与搅拌腔相连,所述自转轮设置在旋转中轴与搅拌腔之间,旋转中轴旋转带动搅拌腔以及自转轮以旋转中轴为中心公转,同时自转轮带动搅拌腔自转,所述第一进介质管固定在旋转中轴中,第一进介质管一端与换热箱底部的出介质口相通,且另一端与换热板相通,所述第一出介质管一端与换热板相通且另一端与换热箱上靠近换热箱口的侧壁的进介质口相通,所述第一出介质管上还设置有吸收第一出介质管中热量达到冷循环介质循环的制冷器。
[0007]其中,该温控回转体装置还包括陶瓷加热片,所述换热箱底部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径小于等于换热箱内径,所述陶瓷加热片外径与圆形凹槽的内径相同,所述陶瓷加热片容置在圆形凹槽中,且陶瓷加热片的凸出面与换热箱的底面齐平,使搅拌腔内的温度保持在10-60 °C。
[0008]其中,该温控回转体装置还包括将制冷器中热量吸收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箱、散热片、第二出介质管以及第二进介质管,所述第二进介质管的一端与散热箱底部侧壁的出介质口相通,且另一端与制冷器对接,所述第二出介质管的一端与制冷器对接,且另一端与散热箱靠近换热箱口的侧壁的进介质口相通。
[0009]其中,该温控回转体装置还包括第一离心栗以及第二离心栗,所述第一离心栗设置在第一出介质管上,且第一离心栗设置在换热板与制冷器之间,并带动第一进介质管与第一出介质管之间的介质循环,所述第二离心栗设置在第二进介质管上,且第二离心栗设置在散热箱与制冷器之间,并带动第二进介质管与第二出介质管之间的介质循环。
[0010]其中,所述第一进介质管由一个进介质端和多个出介质端构成,所述进介质端与换热箱底部的出介质口相通,所述多个出介质端分别与多个换热板的进介质端相通;所述第一出介质管由多个进介质端和一个出介质端构成,所述多个进介质端分别与多个换热板的出介质端相通,所述第一出介质管的出介质端与换热箱上靠近换热箱口的侧壁的进介质口相通。
[001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温控回转体装置的温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搅拌腔旋转,启动旋转中轴,搅拌腔在旋转中轴的带动下,以旋转中轴为中心进行公转;同时,旋转中轴带动自转轮旋转,自转轮带动搅拌腔自转;
52、冷循环介质进入,第一进介质管在换热箱底部的出介质口处带动循环介质进入搅拌腔底部的换热板中,使得循环介质与搅拌腔中材料换热;
53、热水排出,循环介质换热完成后,通过第一出介质管将换热板中的循环介质引出;
54、热水降温,获取到热量的热循环介质进入制冷器中,制冷器吸收热循环介质中热量,热循环介质变凉;
55、冷循环介质循环,变凉后的循环介质通过第一出介质管进入换热箱上靠近换热箱口的侧壁的进介质口,将冷循环介质收集循环制冷。
[0012]其中,该温控方法还包括控制搅拌腔升温的步骤,在搅拌腔内温度过低时,启动换热箱底部的陶瓷加热片,从而为换热箱内的循环介质升温;第一进介质管将热循环介质引入换热板,将热量转换到搅拌腔中,并由第一出介质管将冷却循环介质回流入换热箱中继续加温,从而循环为搅拌腔加热。
[0013]其中,在S4中,制冷器内的热量由散热结构吸收,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箱、散热片、第二出介质管以及第二进介质管,所述第二进介质管的一端与散热箱底部侧壁的出介质口相通,且另一端与制冷器对接,所述第二出介质管的一端与制冷器对接,且另一端与散热箱靠近换热箱口的侧壁的进介质口相通,第二进介质管中的冷循环介质进入制冷器后将第一出介质管中的热量带走,并在第二出介质管中由散热片散去。
[0014]其中,S1、S2以及S7中的的介质循环由第一离心栗供能,所述第一离心栗设置在第一出介质管上,且第一离心栗设置在换热板与制冷器之间,第二进介质口和第二出介质口的介质循环动力有第二离心栗供能,所述第二离心栗设置在第二进介质管上,且第二离心栗设置在散热箱与制冷器之间。
[0015]其中,S2、S3、S5以及S7中的第一进介质管由一个进介质端和多个出介质端构成,所述进介质端与换热箱底部的出介质口相通,所述多个出介质端分别与多个换热板的进介质端相通;所述第一出介质管由多个进介质端和一个出介质端构成,所述多个进介质端分别与多个换热板的出介质端相通,所述第一出介质管的出介质端与换热箱上靠近换热箱口的侧壁的进介质口相通。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温控回转体装置,通过将换热箱中的介质不断循环流经换热板,同时使用制冷器对循环介质不断降温,从而保证了流经换热板的介质温度一直比较低,就可以使得循环介质将搅拌腔中的多余热量吸收,从而为搅拌腔提供一个更合适的温度条件,以提高搅拌腔内的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回转体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宜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本发明温控回转体装置的温控方法通过在搅拌腔旋转的情况下,在搅拌腔底部的换热板中同入冷循环介质,并使冷循环介质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了调节搅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