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产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3381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振动产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振动产生装置,尤其是涉及具备借助弹性支承构件而可振动地支承在壳体上的振动体的振动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搭载于便携信息终端、游戏机等电子设备的振动产生装置得以实用化,该振动产生装置产生在用于得知便携信息终端中的来信的振动、在游戏机中的触觉反馈用的振动等中利用的振动。
[0003]作为用于这种用途的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例如,具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以下,使用图9对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表示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示出专利文献I所涉及的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101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分别表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
[0004]如图9所示,专利文献I所涉及的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101具备壳体110、收容于壳体110的振动体120、保持振动体120的支承体130、将振动体120和支承体130支承成能够振动的弹性支承构件133、使用磁力来驱动振动体120的磁驱动部140。支承体130是将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弯折而形成的箱状的构件,且具有载置振动体120的支承底部131。
[0005]弹性支承构件133是将上述的金属板弯折而与支承体130形成为一体的板簧,且具有第一弹性变形部136和第二弹性变形部137。第一弹性变形部136是沿着X方向延伸且以折痕沿着Z方向的方式弯折多次的部分,以在X方向上伸缩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变形部137是以将支承体130的支承底部131与第一弹性变形部136的一方的端部相连而延伸的板状的部分,以在Z方向上挠曲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弹性支承构件133通过第一弹性变形部136和第二弹性变形部137而将振动体120支承为能够沿着X方向及Z方向振动。
[0006]磁驱动部140构成为具有配设于振动体120侧的电磁铁和配设于壳体110侧的永久磁铁。电磁铁由配设于振动体120侧的磁芯121、磁轭122、以及设置在磁芯121的周围的线圈141构成,朝向规定的方向产生交变磁场。永久磁铁是以沿着Y方向而与振动体120邻接的方式配设于壳体110侧的永久磁铁142a及永久磁铁142b。而且,磁驱动部140利用电磁铁与永久磁铁之间的磁力,沿着X方向及Z方向驱动振动体120。
[0007]而且,振动产生装置101通过弹性支承构件133将振动体120支承为能够沿着X方向及Z方向振动,且磁驱动部140沿着X方向及Z方向驱动振动体120,从而产生沿着X方向及Z方向的所希望的振动。
[0008]在先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5730号公报
[0010]在专利文献I所涉及的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101中,第一弹性变形部136是沿着X方向延伸且以折痕沿着Z方向的方式弯折多次的部分。在第一弹性变形部136为这种构造的情况下,第一弹性变形部136不仅通过伸缩而沿着X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还通过挠曲沿Y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永久磁铁142a吸引振动体120的力与永久磁铁142b吸引振动体120的力之间的平衡偏离的情况下,振动体120被吸引至永久磁铁142a侧或永久磁铁142b侧,从而在偏向Y方向的位置处进行振动。其结果是,具有振动体120的振动动作容易变得不稳定这一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振动体的振动动作稳定的振动产生装置。
[0012]解决方案
[0013]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振动产生装置具备:壳体;振动体,其收容在所述壳体中;弹性支承部,其将所述振动体支承为能够沿着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振动;以及磁驱动部,其使用磁力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振动体,所述磁驱动部包括:第一磁场产生机构,其配设于所述振动体侧;以及第二磁场产生机构,其配设于所述壳体侧,且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所述振动体的延长线上,所述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由形成有平坦部和多个弯折部的板簧构成,所述多个弯折部以折痕沿着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式被弯折,所述平坦部从所述多个弯折部中的一个弯折部朝向另一个弯折部延伸。
[0014]在该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中,弹性支承部由形成有平坦部和多个弯折部的板簧构成,所述多个弯折部以折痕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方式被弯折,所述平坦部从多个弯折部中的一个弯折部朝向另一个弯折部延伸。这种弯折构造的板簧具有在与折痕正交的方向上容易发生弹性变形而在沿着折痕的方向上难以发生变形这一特征。因此,能够容易使弹性支承部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且能够抑制弹性支承部的沿着第三方向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振动体沿着第三方向的移动,能够使振动体的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振动动作稳定。
[0015]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坦部的避开外周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开口部。
[0016]在该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中,通过在平坦部的避开外周部的位置处形成开口部,能够抑制弹性变形部容易沿着第三方向发生变形,并且使弹性变形部容易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且,通过调节开口部的尺寸,能够调节弹性变形部的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弹性变形的难易度。其结果是,能够使振动体的振动动作稳定,且使振动体容易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振动,并且能够调节振动体的振动的难易度。
[0017]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形成为,所述平坦部的沿着所述折痕的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平坦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尺寸大。
[0018]在该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中,通过将弹性变形部形成为平坦部的沿着折痕的方向上的尺寸比平坦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尺寸大,能够进一步抑制弹性变形部的沿着第三方向的变形,能够使振动体的振动动作更加稳定。
[0019]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
[0020]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弹性系数;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弹性系数,所述第二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一弹性系数不同,所述磁驱动部以与所述第一弹性系数及所述振动体的质量对应的第一固有振动频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振动体,并且以与所述第二弹性系数及所述振动体的质量对应的第二固有振动频率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振动体。
[0021]在该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中,通过磁驱动部以与第一弹性系数及振动体的质量对应的第一固有振动频率驱动振动体,能够使振动体容易沿着第一方向振动而难以沿着第二方向振动。另外,通过磁驱动部以与第二弹性系数及振动体的质量对应的第二固有振动频率驱动振动体,能够使振动体容易沿着第二方向振动而难以沿着第一方向振动。其结果是,能够使振动体的振动动作稳定,并且能够实现振动体的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所希望的振动动作。
[0022]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机构是以沿着所述第三方向产生交变磁场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振动体侧的电磁铁,所述第二磁场产生机构是以沿着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电磁铁对置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壳体侧的永久磁铁,所述永久磁铁被磁化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排列不同的磁极。
[0023]在该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中,通过电磁铁所产生的交变磁场,能够使电磁铁与永久磁铁侧的一方的磁极相互吸弓I或相互排斥,与永久磁铁侧的另一方的磁极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通过利用这种电磁铁与永久磁铁之间的磁力,能够使振动体容易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振动。而且,即便磁力在永久磁铁与电磁铁之间进行作用,以抑制了弹性变形部的沿着第三方向的变形,因此能够使振动体的振动动作稳定。因此,这种振动产生装置优选用于利用电磁铁与永久磁铁之间的磁力而驱动振动体的情况。
[0024]发明效果
[0025]根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