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7700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线生产辅助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金属线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其外周壁上涂刷保护油,以防止空气被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分氧化,从而达到保护金属线的目的。现有的金属线表面的保护油通过刷子进行涂刷或者将金属线通过浸有保护油的布层以使得金属线的表面具有保护油层。上述两种方式虽然能够使得金属线的表面形成有保护油层,但是不仅浪费保护油,同时金属线表面的保护油往往涂刷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该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能够在金属线的表面均匀地涂刷保护油,同时保护油的用量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储油腔、回收腔和冷却腔,储油腔与回收腔通过回流嘴相连通,冷却腔与回收腔通过导热隔板相连接,储油腔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单元以使得储油腔内的保护油挥发;其中,金属线贯穿储油腔与回收腔。
[0005]优选地,冷却腔的顶部和底部通过管道相连通,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
[0006]优选地,冷却腔内灌充有水。
[0007]优选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丝。
[0008]优选地,储油腔的顶部设有储油罐,储油罐的底部设有阀门。
[0009]优选地,冷却腔包覆于回收腔的外周壁上。
[0010]优选地,金属线贯穿储油腔、回收腔与冷却腔。
[0011]优选地,回流嘴为上宽下窄的椎体。
[0012]优选地,椎体的顶端向下倾斜且椎体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锐角为30-40。。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能够在储油腔的底部设置加热单元,这样储油腔中的保护油便可自下向上挥发,同时经过储油腔的金属线的表面便会附着有保护油,部分的气态的保护油随着金属线的行进进入回收腔,而冷却腔与回收腔相邻能够有效地降低回收腔的温度,从而使得进入回收腔的保护油冷凝,冷凝后的保护油经回流嘴重新进入储油腔以对后续的金属线进行保护。由此可见,该装置利用保护油由气态到液态的转变能够在金属线的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层,同时保护油可回收利用,从而避免了保护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储油腔2、回收腔
[0019]3、电加热丝4、金属线
[0020]5、管道6、循环泵
[0021]7、冷却腔8、储油罐
[0022]9、阀门10、回流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该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储油腔1、回收腔2和冷却腔7,储油腔I与回收腔2通过回流嘴10相连通,冷却腔7与回收腔2通过导热隔板相连接,储油腔I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单元以使得储油腔I内的保护油挥发;其中,金属线4贯穿储油腔I与回收腔2。
[0026]上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能够在储油腔I的底部设置加热单元,这样储油腔中的保护油便可自下向上挥发,同时经过储油腔I的金属线4的表面便会附着有保护油,部分的气态的保护油随着金属线的行进进入回收腔2,而冷却腔7与回收腔2相邻能够有效地降低回收腔的温度,从而使得进入回收腔2的保护油冷凝,冷凝后的保护油经回流嘴10重新进入储油腔I以对后续的金属线4进行保护。由此可见,该装置利用保护油由气态到液态的转变能够在金属线4的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层,同时保护油可回收利用,从而避免了保护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7]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冷却腔7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常规的冷却方式对回收腔2进行冷却,可以是通过液体(如酒精和水)进行冷却,也可以通过风冷进行冷却,从冷却效果以及温度便于控制上进行考虑,优选地,冷却腔7采用液体进行冷却。为了便于液体的循环,更优选地,冷却腔7的顶部和底部通过管道5相连通,管道5上设置有循环泵6。这样便可启动循环泵6内的液体的循环,进而使得液体带走回收腔2中的热量,从而实现气态的保护气在回收腔2中的冷凝。进一步从成本上进行考虑,优选地,冷却腔7内灌充的液体为水。
[00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热单元的加热形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可以是电加热,也可以是蒸汽加热,还可以是光加热,但从温度的便于控制以及成本上考虑,优选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丝3。
[0029]考虑到储油腔I中的保护油的消耗,需要向储油腔I中补充保护油,保护油的补充可以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补充,也可以借助于相应的辅助设备进行补充,从安全性上进行考虑,优选采用辅助设备进行补充。该辅助设备的具体结构同样可以具有宽泛的选择范围,但从便于操作上进行考虑,优选地,储油腔I的顶部设有储油罐8,储油罐8的底部设有阀门9。这样在需要向储油腔I中补充保护油的情况下,只需打开阀门9便可。
[0030]同时,冷却腔7对于回收腔2的冷却范围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可以是局部冷却,也可以是整体冷却,从冷却的效果以及效率上考虑,优选地,冷却腔7包覆于回收腔2的外周壁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利用冷却腔7也能够对金属线4 (此时就金属线的内部呈处于较高的温度)进行冷却,更优选地,金属线4贯穿储油腔1、回收腔2与冷却腔7。
[0031]此外,对于回流嘴10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为了便于使得回收腔2中的保护油回流至储油腔I中,优选地,回流嘴10为上宽下窄的椎体。为了避免储油腔I中气态的保护油通过椎体进入回收腔2,进一步优选地,椎体的顶端向下倾斜且椎体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锐角为30-40°。
[003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油腔(1)、回收腔⑵和冷却腔(7),所述储油腔⑴与回收腔(2)通过回流嘴(10)相连通,所述冷却腔(7)与所述回收腔(2)通过导热隔板相连接,所述储油腔(I)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单元以使得所述储油腔(I)内的保护油挥发;其中,所述金属线(4)贯穿所述储油腔(I)与回收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7)的顶部和底部通过管道(5)相连通,所述管道(5)上设置有循环泵(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7)内灌充有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丝(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⑴的顶部设有储油罐(8),所述储油罐⑶的底部设有阀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7)包覆于所述回收腔(2)的外周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4)贯穿所述储油腔(I)、所述回收腔(2)与所述冷却腔(7)。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嘴(10)为上宽下窄的椎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的顶端向下倾斜且所述椎体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锐角为30-4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所述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油腔(1)、回收腔(2)和冷却腔(7),所述储油腔(1)与回收腔(2)通过回流嘴(10)相连通,所述冷却腔(7)与所述回收腔(2)通过导热隔板相连接,所述储油腔(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单元以使得所述储油腔(1)内的保护油挥发;其中,所述金属线(4)贯穿所述储油腔(1)与回收腔(2)。该金属线保护油涂刷装置能够在金属线的表面均匀地涂刷保护油,同时保护油的用量小。
【IPC分类】B05C11-10, B05C3-15
【公开号】CN204486131
【申请号】CN201420844320
【发明人】张明龙, 冯俊, 魏斗林, 刘朝锋, 黄志才
【申请人】芜湖金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