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涂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600阅读:1718来源:国知局
卷材涂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卷材涂油装置。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由后纸或纤维织物为胎基,经浸涂沥青形成。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201220681407.1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系统的复合自粘一道涂油装置。它包括涂油架、涂油池、涂油驱动器、涂油压辊、沥油机构,涂油架下部设有油槽,油槽上方设有涂油驱动器,涂油驱动器固定在涂油架上,涂油驱动器的升降杆上固定有能将胎布压入油槽的涂油压辊,在涂油驱动器的一侧还设有位于涂油架上且位于油槽上方的沥油机构,该涂油装置设置简单,成本较低。

但是需要涂油的胎基布在涂油池中进行浸油时,胎基布的下表面相比于上表面与沥青油接触的更加充分,导致胎基布的上下表面的沥青油涂覆的不均匀,涂覆效果不一致,影响了防水卷材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胎基布上下表面沥青油涂抹均匀度的卷材涂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卷材涂油装置,包括支撑架,涂油池、涂油转筒与第一驱动器,所述涂油转筒受第一驱动器驱动并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涂油转筒的上方设置有涂油组件,所述涂油转筒的下游设置有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上沥油辊与下沥油辊,所述上沥油辊与下沥油辊之间形成有挤压胎基布的间隙,所述涂油转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涂油转筒的弧度相适配的挡油板,胎基布绕过涂油转筒的上部从所述间隙中穿过,所述上沥油辊、涂油转筒、挡油板与胎基布之间形成有蓄油区域,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挡油板在所述涂油转筒上接近或者远离所述涂油转筒中部以调整所述蓄油区域大小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胎基布首先通过涂油压辊压入下方的涂油池中,涂油池中的沥青油与胎基布的下表面充分接触并且涂油充分,一部分沥青油会流入到胎基布的上表面,导致胎基布上下表面涂油不均匀,上表面涂油量较小,通过在涂油转筒的上方设置涂油管,沥青油从涂油管中的下油槽流入到胎基布的上表面,在涂油转筒不断转动过程中,沥青油会逐渐向涂油转筒轴线两侧运动,对胎基布进行二次的涂油;在涂油转筒的两侧设置挡油板,这时,挡油板、上沥油辊、涂油转筒、胎基布之间形成一片蓄油区域,在胎基布不断被上沥油辊与下沥油辊挤压的过程中,蓄油区域的沥青油对胎基布上表面进行充分的涂油,提高了胎基布上下表面的涂油均匀度,提高了胎基布的防水性能;通过在挡油板上设置驱动机构,可以使得挡油板在涂油转筒的表面上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根据防水卷材规格的不同,胎基布的宽度要求也会不同,当胎基布的宽度变小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向中间推动挡油板从而缩小蓄油区域的大小,使得胎基布能够更好、更快的被沥青油浸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沥青油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较佳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挡油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推动气缸对挡油板进行直线驱动,结构较为简单,通过气缸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不需要配置专门的操作人员对挡油板进行调整,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涂油转筒与所述间隙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挡油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加强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气缸加推动杆的方式,挡油板在运动过程中会不稳定,而且气缸的活塞杆以及推动杆应力较大,长时间使用会发生断裂等情况,通过设置加强杆,使得挡油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加强杆上,使得挡油板运动更加稳定,同时减小了气缸活塞杆以及推动杆的压力,这样的设计提高了挡油板运动稳定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较佳的,所述涂油组件包括进油管与下油管,下油管的下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下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胎基布在涂油转筒上运动的过程中,涂油转筒上方的下油管不断向下方的胎基布上流油,通过在下油管的底部沿下油管长度方向开设下油槽,下油槽能够使得沥青油均匀的流到胎基布上,较长的下油槽使得沥青油能够更快的在胎基布上扩散,对胎基布进行充分的涂油。

较佳的,所述下油槽的边沿固定连接有沿胎基布运动方向倾斜的导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油经过下油槽下油,很容易出现沥青油在下油槽中间部分出油,两侧出油较少的情况,使得沥青油集中落入到胎基布上,缩短了沥青油下落到胎基布上的范围,增加了沥青油向胎基布两侧的扩散时间;另外由于下油管距离胎基布有一定的高度,沥青油下落会有一定的冲击力,通过设置导油板,既可以使得沥青油能够从下油槽最大范围的流入到胎基布上,又可以在沥青油流量较大时,减缓沥青油对下方胎基布的冲击力,使得沥青油对胎基布涂抹更加均匀。

较佳的,所述导油板为弧形板,导油板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挡板,导油板较低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溢出挡板,所述溢出挡板的高度低于与其相邻的侧挡板高度,所述导油板、侧挡板与溢出挡板在所述导油板的较低一端形成溢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沥青油从导油板上下落时,侧挡板可以对沥青油起到阻挡作用,沥青油经过弧形的导油板流下,当到达溢出槽时被溢出挡板阻挡,这时沥青油在溢出槽内积聚,当沥青油超过溢出挡板的高度时,从溢出挡板边沿流出,对胎基布进行涂油,通过采用溢出槽的设计既减小了沥青油对胎基布的冲击力,又可以使得沥青油对胎基布涂抹的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胎基布的防水性能,提高防水卷材的质量。

较佳的,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调辊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的调辊机构,可以调整上沥油辊与下沥油辊之间的间隙以适应不同规格的胎基布的厚度要求,这样的设计不需要准备多台涂抹装置,既减少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较佳的,所述调辊机构包括一对竖直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活塞杆向下连接所述上沥油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从上方连接上沥油辊,在需要调大上沥油辊与下沥油辊之间的间隙时,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抬高上沥油辊从而使得间隙变大;当需要调小上沥油辊与下沥油辊之间的间隙时,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推动上沥油辊接近下沥油辊从而减小间隙,这样的设计结构较为简单,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胎基布的厚度要求,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胎基布的涂油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在涂油转筒两侧的挡油板以及配合上沥油辊、涂油转筒胎基布形成一块蓄油区域,蓄油区域积聚的沥青油可以对胎基布的上表面进行充分涂油,使得胎基布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涂油均匀,提高了胎基布的防水性能;

2、通过设置气缸驱动挡油板在涂油转筒上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可以调节两块挡油板的相对距离,这样便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胎基布所要求的宽度调节蓄油区域的大小,既可以使得蓄油区域更快的蓄油对胎基布进行浸润,又可以降低沥青油的单位使用量,减少生产成本,使用气缸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

3、通过在下油槽的边沿设置导油板,导油板的下端形成有溢出槽,这样使得沥青油可以更加均匀的流入到胎基布上,使得胎基布涂抹更加均匀,提高了胎基布的防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涂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突出下油管上的下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涂油池;11、支撑架;2、涂油压辊;21、气缸;3、涂油转筒;31、减速电机;4、涂油组件;41、进油管;42、下油管;421、下油槽;43、导油板;431、侧挡板;432、溢出挡板;433、溢出槽;5、上沥油辊;51、下沥油辊;52、间隙;6、调辊机构;61、液压缸;62、液压活塞杆;7、滑道;71、支撑座;72、滑块;8、挡油板;81、加强杆;9、蓄油区域;10、驱动机构;101、推动气缸;102、伸缩杆;103、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卷材涂油装置,参考图1,包括矩形的涂油池1,涂油池1的长边两侧安装有支撑架11,涂油池1的入口处设置有涂油压辊2,支撑架1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气缸21,气缸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涂油压辊2的两端。

涂油压辊2的下游设置有横向放置的涂油转筒3,支撑架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为减速电机31,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涂油转筒3的转动轴上,涂油转筒3的下部一部分浸入到涂油池1下方的沥青油中。

参考图1与图4,涂油转筒3的上方设置有涂油组件4,涂油组件4包括进油管41与横放的下油管42,下油管42的两端安装有法兰盘,下油管42的下端开设有与下油管42长度相同的下油槽421,下油槽421的边沿固定连接有沿胎基布运动方向倾斜的导油板43。

参考图2,导油板43呈弧形,导油板43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挡板431,导油板43较低的一端的边沿一体成型有溢出挡板432,溢出挡板432的高度低于与其相邻的侧挡板431的高度,导油板43、侧挡板431以及溢出挡板432三者相接形成有溢出槽433。

参考图1,涂油转筒3的下游设置有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之间形成有间隙,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在与第一驱动器的同一侧的支撑架1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为减速电机31,两个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穿过轴承固定连接在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的转轴上;支撑架11的另一侧设置有轴承,轴承外设置有矩形的支撑座71,轴承与支撑座71过盈配合。

支撑架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竖直的滑道7,支撑座71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72,上沥油辊5通过支撑座71滑动连接在支撑架11上,下沥油辊5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上。

减速电机31的上方的支撑架11上固定连接有调辊机构6,调辊机构6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支撑架11两侧的竖直液压缸61,液压缸61的液压活塞杆62固定连接在上沥油辊5的支撑座71上。

胎基布从涂油池1入口处依次绕过涂油压辊2的底部、涂油转筒3的上部进入到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形成的间隙中。

涂油转筒3与间隙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加强杆81,加强杆8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上,涂油转筒3的上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涂油转筒3弧度相适配的的挡油板8,挡油板8的一端开设有滑动孔,挡油板8通过滑动孔套设在加强杆81上并且能够沿着加强杆81进行滑动。

在涂油转筒3、上沥油辊5、胎基布以及挡油板8之间形成有一片蓄油区域9,沥青油在蓄油区域9内对胎基布的上表面进行充分浸润,使得胎基布的上表面涂油更加均匀、充分。

参考图1与图3,支撑架1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台103,支撑台10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10,驱动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台103上呈水平设置的推动气缸101,推动气缸101的伸缩杆102固定连接在挡油板8上,挡油板8通过加强杆81与伸缩杆102在涂油转筒3上进行相对运动,以调整涂油区域的大小。

工作过程:胎基布经过第一次涂油后,进入到本实用新型的涂油池1中,胎基布依次绕过涂油压辊2的下部、涂油转筒3的上部并经过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之间的间隙运送到下一工序。

当需要对胎基布的下表面进行进一步涂油时,气缸21的活塞杆62向下运动,驱动涂油压辊2向下运动,涂油压辊2将胎基布的下表面压入到涂油池1中的沥青油液面下,同时涂油压辊2使得胎基布展开的更加充分,使得胎基布的下表面与沥青油接触更加充分,使得涂油压辊2涂油更加均匀、充分。

胎基布绕过涂油转筒3的上方,减速电机31驱动涂油转筒3进行转动,涂油转筒3上方的下油管42内流下高温沥青油,高温的沥青油经过导油板43在导油板43末端的溢出槽433内积聚,当积聚的沥青油高度超过溢出挡板432的高度时,沥青油均匀的从溢出挡板432上流到下方的胎基布上,沥青油随着涂油转筒3的不断转动,从中间向两侧运动对胎基布的上表面进行充分的浸润。

胎基布经过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之间的间隙,这时,上沥油辊5、胎基布、涂油转筒3以及涂油转筒3两侧的挡油板8围成了一片蓄油区域9,高温沥青油由于自身的张力以及挡油板8的遮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积聚在蓄油区域9中并且对经过的胎基布进行充分的涂油,使得胎基布两面涂油更加均匀。

涂油转筒3两侧的挡油板8上分别设置有推动气缸101,推动气缸101可以驱动挡油板8在涂油转筒3上方相对运动,从而改变了挡油板8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可以调整蓄油区域9的大小,这样便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胎基布,使得涂油更快,涂油更加均匀,节省沥青油的用量。

胎基布经过充分涂油之后,进入到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之间的间隙中,上下沥油辊51不断转动对胎基布进行挤压,将多余的沥青油从胎基布中挤压出去,使得胎基布能够定型、上表面与下表面的沥青油层更加均匀。

上沥油辊5上方的液压缸61可以驱动上沥油辊5外部的支撑座71在滑道7上进行上下滑动从而调节上沥油辊5与下沥油辊51之间的相对距离,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胎基布需求,这样的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提高了胎基布的防水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