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6437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层液体的密度。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离心管包括管体1和盖于管体1管口处的盖体2,盖体2上设有第一抽吸口 21和第二抽吸口 22。利用设置在离心管管口的盖体2和专用的抽吸口来固定抽取管,可以防止离心过程中尘埃进入管体内,从而减少污染,进一步提高萃取液体的质量。显然,离心管本身也可以是敞口容器,而将抽取管用夹具固定,甚至,离心管可以是密闭容器,并可以利用其中一条抽取管来注入待离心的液体,另一条抽取管来保持内外气压平衡。这些具体的扩展方案还有很多,在本文中不再予以赘述。
[0025]特别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待离心的液体为全血,并且,上浮标3、下浮标4、第一抽取管段5、第二抽取管段7构成一个漂浮于全血上的漂浮体,漂浮体的密度小于全血离心后形成的白细胞层的密度,并大于全血离心后形成的血小板血浆层的密度。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离心装置提取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的一种方法,其步骤可以如下所述:
[0026](1)样本准备:分别抽取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得到待分离的全血。
[0027](2)第一次离心:取上述待分离的全血装入离心管,在130g?180g的离心速度下离心10?20分钟,形成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的离心液。具体地说来,自下而上的三层离心液分别为红色、无色和淡黄色,其中:红色为红细胞层,约占总体积的40?65%,其主要成分为红细胞,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白细胞和极少量血小板(具体说来,本层约包含红细胞总数的100%、白细胞总数的10?20%、血小板总数的不足10% );无色的为白细胞层,其主要成分为白细胞;淡黄色层为血小板血浆层,约占总体积的35?60% (具体说来,本层不含白细胞和红细胞,约包含血小板总数的50?90% );并且,血小板血浆层和白细胞层存在轻微的重合现象,其中白细胞层和重合层约占总体积的5% ;白细胞层以及与白细胞层重合的血小板层中的白细胞约占80?90%,血小板占总数的10?50%。
[0028](3)第一次抽取:从第一抽取管中向外抽吸,即可将位于下浮标4之下的红细胞层和白细胞层抽走,此时,剩余的上层离心液的体积约占原来的全血体积的1/3?2/3,这一上层离心液即为血小板血浆层。利用控制漂浮体的密度,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得漂浮体精确地漂浮于白细胞层和血小板血浆层之间。此时,下浮标4将位于白细胞层和血小板血浆层之间的重叠区域,从而在无需比对观察两个层间的颜色差异的前提下可以直接执行抽取步骤。因此,本实施方式省去了目视调节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了制备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抽走红细胞层的过程中,下浮标4将缓缓下沉,此时,软管段的可伸缩性能能够使浮标的下沉运动得到支持,防止浮标在层间运动造成对离心液的扰动。
[0029](4)第二次离心:将剩余的血小板血浆层在250?400g的离心速度下离心10?20分钟,形成底部血小板沉积和血浆上清液。此时,血小板将沉积于管底以及下浮标4的上表面。此次离心操作之后,由于绝大多数血小板均沉积于离心管底,上清液为含有血小板不超过5%的血浆。
[0030](5)第二次抽取:通过第二抽取管抽取位于上浮标3和下浮标4之间的部分血浆上清液,使得剩余上清液的液位和上浮标3持平。
[0031](6)重悬:使用剩余的血楽上清液重悬血小板沉积,剩余的血楽上清液的体积约占全血体积的1/5?1/15。
[0032](7)第三次抽取:通过第二抽取管抽取经过重悬后的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即可得到所需成品。
[0033]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在对全血进行第一次离心之后,血小板分布区域较宽、白细胞分布区域较窄,且两者重合区域亦较窄,因此在完全去除白细胞后,即可实现对大部分血小板的回收。
[0034]本实施方式所述及的该种离心方法,利用同一离心装置两次离心,分别实现白细胞的去除和血小板的富集,从而能够制备得到三大指标均优于现有产品的富血小板血浆。在该富血小板血浆中,通常平均血小板浓度约为1083.25±250.79 X 109/L,平均血小板富集度约为5.22±0.48倍,平均血小板回收率约为58.00±5.32 %,平均白细胞浓度约为0.68±0.49X107L,平均白细胞清除率约为98.73±0.91 %,各项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且符合现有认识。
[0035]因此,综上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下浮标4来区分待离心的液体在离心后的分层区域,利用第一抽取管实现了对无用层的分层抽吸;并且,本实施方式还通过上浮标3对剩余的有用层进行标注,利用第二抽取管实现了对有用层的部分萃取;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免去了更换离心管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制备效率,防止了更换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
[0036]显然,尽管上文中仅举了从全血中提取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的范例,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离心装置并不仅针对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的提取而设计,任何在离心之后能够出现分层现象的液体都可以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离心装置来分离并获取所需的部分。例如,该待离心的液体可以为全血,通过调节上浮标3、下浮标4、第一抽取管段5、第二抽取管段7所构成的漂浮体的密度使之小于全血离心后形成的红细胞层的密度,并大于全血离心后形成的白细胞层的密度,则可保留白细胞,从而从全血中提取富含白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
[003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离心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上浮标3与下浮标4的垂直距离为全血装入离心管后的高度的1/15至1/5。
[0038]将这一距离控制在1/15至1/5,可以使得满足这一距离下的液体体积和经过第二次离心后需留下的血浆上清液的体积接近,从而更好地控制第二次抽取上清液的动作。具体地来说,将上浮标3与下浮标4的垂直距离控制为全血装入离心管后的高度的1/10为最优选择。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抽取管段为硬质管,上浮标与下浮标的垂直距离通过所述第一抽取管段相对固定。利用硬质的第一抽取管段来固定,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离心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并且,由于零件的减少,对漂浮体的密度控制也被进一步简单化了。但是,显然,上浮标与下浮标的垂直距离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支撑结构来固定。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的基本实现。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抽取管段5穿出下浮标4的下表面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2_。显然,第一抽取管段5穿出的长度越小,则对处于下浮标4之下的悬浮液的抽取越干净,越不容易越位抽取。而如果第一抽取管段5较长,则上层的液体将可能会在抽取过程中流过下浮标4进入下浮标4下方,此时将可能发生扰动,导致层间界限不清晰,进而影响抽取效果。而2mm的长度接近常用的离心管底部弯曲部位的半径,在小于2mm后,第一抽取管段5将在下浮标4的支撑下悬停于离心管的底部,从而防止在第一次抽吸动作的最后因第一抽取管段5撑起下浮标4,导致血小板和血浆层漏至下浮标4的下方。
[0041]更进一步地来说,参见图1所示,在抽取管段5的出口端还可以形成斜切管口 51,其原理类似于饮料杯吸管。利用斜切管口 51可以使得第一抽取管对底层液体的抽吸更加干净彻底。
[0042]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离心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抽取管段7与上浮标3的连接处具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抽取管段7穿出上浮标3的下表面的部分的长度。
[0043]显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抽取管段7穿出上浮标3的下表面的部分也可以是固定设置的,此时,参见图1所示,第二抽取管段7的管口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