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质材料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84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质材料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质材料热解或干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焦油收率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碳质材料的中低温热解和干馏技术作为符合清洁能源要求的碳质材料转化和利用技术已成为合理利用煤炭和其它碳质材料资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常情况下,通过碳质材料的热解或干馏可获得数量占大多数的固体,如焦、半焦等;液体,如焦油、含水溶液等;和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在上述各种产物中,焦油类的液态产物因其可作为多种重要化学品的来源而具有较高的价值,然而其相对于焦和半焦之类的固态产物来说产率较低。事实上,由碳质材料热解或干馏获得的有价值液态产物的产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既取决于碳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取决于热解或干馏的具体操作条件,特别是取决于热解或干馏的温度,以及气态热解或干馏产物在热解或干馏条件下的停留时间。长时间地停留在热解或干馏条件下会使气态热解产物中所含的气态焦油或油发生二次裂解,从而使冷凝后的液态产物的收率大大降低。因此,通常为了维持或改善热解或干馏液态产物的收率,尽量使气态热解产物在其形成后立即或迅速离开热解或干馏环境,并被迅速激冷以冻结包含气态焦油或油的气态热解产物,以保持随后由气态冷凝为液态的热解产物的收率。然而,由于热解或干馏设备或装置结构的缺陷、以及碳质材料本身对气态热解产物流动的阻碍作用,很难做到热解或干馏的气态产物在其形成后立即就被移出热解或干馏环境。为解决上述问题,CN102212378公开了 “一种含碳物质热解的强化方法及热解装置”,其通过在热解反应器中设置带有沟槽结构的内构件来强化传质传热、增加热解气体产物通道,进而强化含碳物质热解。所述带沟槽结构的内构件由金属制成,当采用间接加热方式时,内构件通过与加热面的接触提高传热效率,同时热解产生的热解气体沿内构件的沟槽与含碳物质间的间隙导出并汇集到热解室顶部由气相产物排出口排出。然而,在热解反应器中设置内构件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以煤粉为原料时,煤粉与内构件的沟槽之间的空隙并非总是通畅的,有时煤粉会完全堵塞所述空隙,这导致热解气体的逸出阻力有时并未得到实质上的减小。另一方面,为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内构件与煤粉必须直接接触,而粉状碳质材料以及碳质材料的热解产物不可避免地会附着并沉积在内构件的沟槽和外表面上,因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将内构件从热解反应器中取出进行必要的清洗和维护。也就是说,上述热解反应器并不适合于连续运行,并且热解气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仍然偏长,这将导致气态焦油易于发生二次分解,继而使焦油收率减少。

上述对比文献的公开内容在此全文引入以作参考。基于以上对现有技术的描述和分析,有必要对现有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进行改进,在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改善液态热解产物的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并大幅度提高液态热解产物-焦油收率的新型热解或干馏装置。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包括:热解炉,碳质材料在其中进行热解,所述热解炉为移动床、固定床、或振动床热解炉;至少一个集气管和至少一个吹气管,位于所述热解炉中,其中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壁上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壁的气体通道,用于使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与所述热解炉气相连通,在所述热解炉中生成的气态热解产物经所述集气管被迅速排出热解炉外,来源于所述热解炉外部的吹扫气体经所述吹气管被送入热解炉中,并将热解炉中的气态热解产物吹扫到所述集气管中。优选地,在所述热解炉中有多个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集气管和吹气管在热解炉中成均匀和几何对称分布,更优选地,集气管和吹气管间隔20厘米-50厘米。优选地,所述吹扫气体选自惰性气体、烟气、冷凝后的气态热解产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集气管和/或吹气管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气体通道上方并被安装在所述壁外表面上的挡料板,用于阻止固态碳质材料进入所述集气管和/或吹气管内部,其中所述挡料板的垂直投影面覆盖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挡料板沿垂直方向与所述壁的外表面形成的角度是可调节的。优选地,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和/或任何规则形状;所述气体通道为孔、槽、和/或任何规则形状的贯穿开口。优选地,所述碳质材料热解装置还包括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可使得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互换。所述集气管中的气体流动方向与所述吹气管中的气体流动方向可相反或相同;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下段或上端是封闭的。优选地,在所述碳质材料热解装置中,所述集气管和/或吹气管与泵相连,以便在集气管中形成负压、在吹气管中形成正压;所述热解炉的传热方式为:利用气体或固体热载体直接加热所述碳质材料,或通过加热热解炉的壁和/或在热解炉中布置烟道间接加热所述碳质材料。所述吹扫气体是经冷凝分离出液态热解产物后的气态热解产物,特别是,所述气态热解产物部分或全部来自所述集气管,尤其特别是,所述气态热解产物作为吹扫气体在进入热解炉中前被预热或与固态热解产物进行热交换。所述吹扫气体也可是为所述碳质材料热解提供热量的气体热载体。在本说明书中,碳质材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可包括:煤、煤直接液化残渣、重质渣油、焦、石油焦、油砂、页岩油、碳质工业废料或尾料、生物质、合成塑料、合成聚合物、废轮胎、市政固体垃圾、浙青和/或它们的混合物。


图1为本发明热解装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热解装置沿A-A线剖开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热解装置的集气管和吹气管的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和图4为包含图1所示热解装置的热解系统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参考附图的描述进一步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附图中所示的相对应或等同的部件或特征用相同的标记数表示,同时以下描述仅用于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精髓,不意味着对本发明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发明热解或干馏装置可包括立式筒状热解炉,例如移动床、固定床、或振动床热解炉。优选地,待热解的物料自上端进入热解炉中,在热解炉中完成热解后,固态产物从底部排出,气态产物从上端排出。通常,碳质材料热解产生的固态产物主要为焦和/或半焦,气态产物主要为气态焦油和热解气。热解气主要包括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以及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因此,从热解炉中排出的气态产物还需要进行气液分离和净化处理,以尽可能去除气体中所裹挟的粉尘,并通过冷凝分离液态焦油和热解气。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热解或干馏装置I包括:大体为筒状的热解炉10,碳质材料在其中进行热解;热解炉进料口 12,用于将待热解碳质材料引入所述热解炉10中;固态物质出口 14,用于从所述热解炉10中排出固态物质;出气口 15和进气口 16,均与所述热解炉10气相连通;以及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它们位于所述热解炉10中,并分别与所述出气口 15和进气口 16相连接。其中所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壁上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壁的气体通道19,用于使所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与所述热解炉10气相连通,在所述热解炉10中生成的气态热解产物经所述集气管17被迅速排出热解炉10外,来源于所述热解炉10外部的吹扫气体经所述吹气管18被送入热解炉10中,并将热解炉10中的气态热解产物吹扫到所述集气管17中。优选地,上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沿轴向和/或径向均匀设置多个贯穿所述管壁的气体通道19,更优选地, 在每一气体通道19的上方有一个安装在所述壁外表面上的自所述壁的外表面向外和向下延伸的挡料板192,用于阻止固态碳质材料进入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内部或防止堵塞对应的气体通道19。为此,挡料板192向外延伸的长度应足以使其垂直投影面覆盖气体通道19。优选地,挡料板192沿垂直方向与所述壁的外表面形成的角度可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调节。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优选由金属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成,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和/或任何规则形状。贯穿的气体通道19可为孔、槽、和/或任何规则形状的贯穿开口。特别地,图1所示的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气体通道19是沿圆周方向对称布置的,然而,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气体通道19可非对称地设置在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壁上。举例来说,可沿集气管17的管壁自上而下开设三列气体通道19,这三列通道19的中心线可位于同一个横截面或不同的横截面上。再者,虽然图1所示的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相互平行且末端对齐,但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操作要求调节或调整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相对位置,例如呈一定角度设置,设于不同高度。具体来说,吹气管18的末端可超出集气管17的末端,即吹气管18在热解炉10中的长度大于集气管17,这样经吹气管18所送入的吹扫气体可对热解炉10底部的热解气进行吹扫,避免底部的热解气在热解炉10中滞留。同理,吹气管18还可为L形,自热解炉10下端的侧壁延伸进入热解炉10中一段距离后再向上延伸到或超出碳质材料的上表面102。为进一步提高液态热解产物的收率,用于迅速排出热解气的集气管17和送入吹扫气体的吹气管18可经出气口 15和进气口 16分别与泵(未示出)相连,以便在集气管17中形成负压、在吹气管18中形成正压,这样做的好处是气态热解产物在压力的作用下能更快地被吹扫到集气管17中。此外,挡料板192的垂直横截面形状可为由两条直线的端点交叉形成的角,这样的结构可不改变碳质材料在热解区或干馏区的流动方向,同时又可进一步阻止固态碳质材料进入集气管17内。挡料板192的开合程度或开合角度根据实际操作要求是可以调节的,其可依据气态热解产物的数量或生成量进行控制。图2为图1所示热解或干馏装置沿A-A线剖开的示意性剖视图。优选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内径为0.1 0.5m,相邻集气管17或吹气管18管间的距离为0.5 1.0m。特别地,为保证热解炉10中的热解气被迅速、通畅地排出,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应合理均匀对称地排布,以使送入吹扫气体的吹气管18和用于迅速排出气态热解产物的集气管17间隔20 50cm。由此可见,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数量取决于热解炉10的尺寸,以内径为4米的热解炉为例,可安 装30 40根输气管,即15 20根集气管17以及15 20根吹气管18,以使气态热解产物在其形成后的5 10秒内迅速离开热解炉10。显然,集气管17与吹气管18并非必须成对设置或交错排布,吹气管18的数量也可以少于集气管17的数量,只要保证气态热解产物在其形成后能迅速且通畅地离开热解环境即可。当然,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也可分别做为单独的管件,在热解开始前,将所述单独管件按顺序置于热解炉10中,再通过对应的出气口 15和进气口 16被气密性地连接到设在热解炉10之外的气态热解产物收集管路(未示出)和吹扫气体输送管路(未示出)上。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热解或干馏装置I优选为固定床、移动床、振动床型热解反应器或热解炉。热解或干馏装置I优选为使用固体热载体和/或气体热载体的内热式热解反应器,同时本发明也适用于通过加热热解反应器的壁和/或在热解反应器中设置烟道以提供热解能量的外热式热解反应器。平均粒径为5 150mm固态碳质材料颗粒入料由进料口 12进入热解炉10中。吹扫气体通经进气口 16被引入到吹气管18中,吹扫气体的流速典型地约为3 7吨/小时,热解炉10的压力可为微正压-微负压。进入热解炉10中的碳质材料颗粒在350 750°C左右时发生热解并放出气态热解产物,与此同时,吹扫气体自上而下流动,借助吹气管18的气体通道19进入热解炉10中,并吹扫在热解炉10中形成的气态热解产物,使之迅速进入集气管17中,随后被快速排出热解炉10外,如果通过泵使集气管17处于负压,而使吹气管18处于正压,气态热解产物的排出速度还会更快。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由于气体通道19的上方设有挡料板192,其对吹扫气体的逸出形成了微阻挡,使得吹扫气体可以更为均匀地吹扫分散在吹气管18四周的气态热解产物。另一方面,气态热解产物从集气管17壁上的气体通道19进入集气管17中,随后向上流动进入热解炉10外的收集管路(未示出)中,以供后续处理。如上所述,由于在每个吹气管18的一定距离内有至少一根集气管17,所以气态热解产物在吹扫气体的驱使下经气体通道19能快速进入集气管17中而被迅速排出热解炉外,这样其在热解炉10中停留时间很短,焦油二次裂解的几率大大减少,焦油的实际收率也得以提高。进一步地说,引入吹扫气体不仅可以帮助驱动已形成的气态热解产物进入集气管17中,还可以起到驱出附在碳质材料或半焦孔隙中的气态焦油的作用。
为了防止气体通道19被固态碳质材料或半焦细粉末或细颗粒堵塞,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热解或干馏装置I可优选地包括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20,通过控制所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管道连通阀门a-d,使得所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互换,即所述集气管17送入吹扫气体,吹气管18收集气态热解产物,这样进入或附着在集气管17中的固体细粉末或细颗粒被吹出集气管17中,防止了集气管17的气体通道19的堵塞。如图3所示,集气管17和相应的管路设有阀门a和阀门b,吹气管18和相应的管路设有阀门c和阀门d。阀门a-d为三通调节阀,通过调节阀门开关方向,阀门a可以选择与阀门b或阀门c连通;阀门b可以选择与阀门a或阀门d连通;阀门c可以选择与阀门a或阀门d连通;阀门d可以选择与阀门b或阀门c连通。在情形I时,集气管17用于收集气态热解产物,调节阀门开关使阀门a与阀门c连通,阀门c则连通至气态热解产物收集管路上,相应地,吹气管18用于送入吹扫气体,阀门b连通至吹扫气体气源上,阀门d与阀门b连通,以送入吹扫气体至热解炉10中。在情形2时,集气管17用于送入吹扫气体,吹气管18用于收集气态热解产物,通过调节阀门开关,使阀门a与阀门b连通,再籍由阀门b连接至吹扫气体气源上,使阀门d与阀门c连通,再通过阀门c连接至气态热解产物收集管路上。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实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功能互换,并使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具有自清洁功能。由于气态热解产物在通过气体通道19进入集气管17或吹气管18中时,不可避免地会夹裹少量粉尘、甚至是很细小的碳质材料颗粒,虽然可以籍由挡料板192阻止绝大部分固态颗粒进入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中,但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气体通道19还是有可能出现堵塞或气体进入不畅的现象。为避免停产清洗或维护对连续生产的影响,通过转换阀门a-d可以改变气体在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中的流动方向,当吹扫气体从气体通道192喷出时可以吹扫掉堵塞气体通道192的淤积物,进而达到疏通和清洗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作用。优选·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功能切换周期为每15-60分钟转换一次。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图3所示的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20仅为实现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功能互换的一个示范性实例,在本发明上述描述的启示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本发明热解或干馏装置时可作出多种变更或改进,例如,可使用换向阀替代上述的三通阀来切换气体的流向和气体源。除此之外,虽然图1所示的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平行竖立于热解炉10中,但其位置和形状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更,例如吹扫气体可自下而上地进入热解炉10中,相应地,气态热解产物也可以自上而下地自热解炉10中排出。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可如图1所示在热解炉10外汇集到相应的输送或收集管路(未示出)上,也可以在热解炉10内汇集后再连通到一个共用管道上,即热解炉10的顶部可以仅设置一个出气口 15和一个进气口 16。类似地,也可设置使所有集气管17共用一组阀门a、b,使所有吹气管18共用一组阀门c、d,也可以设置使每个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都分别有一组对应的阀门。上述气体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间接传热和直接传热的热解或干馏装置或系统中,其可使所述装置和系统的液态热解产物的实际收率获得大幅度提高。包括上述气体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的本发明热解或干馏装置可被用于热解或干馏各种固态碳质材料,例如煤、煤直接液化残渣、重质渣油、焦、石油焦、油砂、页岩油、碳质材料废料或尾矿、生物质、合成塑料、合成聚合物、废轮胎、市政工业废料、浙青、和它们的混合物,而优选地被用于热解含水量高、挥发分也高的低阶煤种,例如含水量大于15重量%和挥发分大于25重量%的低阶煤,而特别优选地被用于热解或干馏褐煤或长焰煤。图4给出了包括图1所示的本发明干馏或热解装置的热解或干馏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以下以使用固体热载体传热的内热式热解或干馏装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图4所示热解或干馏系统100,示例性地,包括:料斗2、热载体存储仓3、热载体再生单元4、固态产物处理单元5、气态产物处理单元6以及任选地预热单元7。如图1和图4所示,上述系统运行时,平均粒径优选为5 150_、温度约为100 200°C碳质材料颗粒自料斗2进入热解装置I中,平均粒径优选为I 10_、温度约为700 900°C的固体热载体自热载体存储仓3进入热解装置I中。固体热载体流速约为碳质材料颗粒I 10倍。任选地,热载体为任何具有或不具有催化功能的耐热材料,优选为,金属、金属氧化物、沙粒、沸石、陶砂、石英砂,锆英石砂、硅酸盐材料颗粒、和它们的混合物。碳质材料颗粒与固体热载体可选择在热解装置I外混合均匀或在进入热解装置I后混合均匀。若选择在热解装置I中进行混合,则图1所示的热解装置I还需增设一个混合器(未图示),所述混合器优选为任何已知的适用于本发明热解或干馏装置的混合装置。上述碳质材料颗粒在高温固体热载体的热作用下,在热解装置I中发生热解,碳质材料与固体热载体在热解装置I内的总停留时间大约为25分钟,而碳质材料与固体热载体的质量比约为1: 5。在吹扫气体的吹拂下,在热解装置1中形成的气态热解产物(包含有气态焦油)通过图1所示的集气管17被快速送至气态产物处理单元6中。热解产生的固态产物与固体热载体一起被排入固态产物处理单元5中以便进行后续处理。优选地,固态产物处理单元5具有分离功能,例如旋转筛、旋风机等等,用以分离热解产生的固态产物和固体热载体,更优选地,固态产物处理单元5还具有息焦、热量回收等功能。经固态产物处理单元5处理的高热值固态产物-半焦可送往固态产品存储单元52中或送往发电厂等地进行充分利用,分离出的固体热载体随后进入固体热载体再生单元4中再热以达到循环利用 固体热载体的目的。固体热载体再生单元4优选为一燃烧炉,通过燃烧固体热载体携带的碳质材料和/或半焦粉末加热固体热载体。固体热载体再生单元4生产的新鲜或再热高温固体热载体被送入固体热载体存储仓3中以被循环利用。气态产物处理单元6接收由热解装置I中的出气口 15收集的热解产生的气态热解产物,并对其进行除尘、冷凝、酸洗、以及气-液分离等处理程序,以获得纯净热解气和高价值的液态产物-焦油。任选地,纯净热解气被送入气态产品存储单元62中存储,焦油等液态产物被送入液态产品存储单兀64中存储。纯净热解气主要包括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图4所示的热解或干馏系统100中,气态产物处理单元6处理所得的全部或部分纯净热解气被送往预热单元7中。预热单元7将纯净热解气加热至400 700°C后,作为吹扫气体通过进气口 16输入热解装置I中的吹气管18中。预热单元7优选为任何已知的换热器。在上述热解或干馏系统100运行时,可通过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20对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进行周期性地互换,从而保持集气管17和吹气管18的清洁与通畅。再者,上述热解或干馏系统100使用的热解或干馏装置I不限于仅使用固体热载体,还可使用任何已知的其它传热方式,例如气体热载体、外热式加热方式等。吹扫气体的来源也不局限于上述纯净热解气,还可选用惰性气体、烟气、合成气、焦炉煤气、荒煤气、和它们的混合物。但无疑上述纯净热解气是最优选的,因为无需再进行热解气和吹扫气体的分离。实施例实施例1用图1所示的本发明热解或干馏装置对其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表示在下面表I和表2中的典型中国褐煤进行热解。其中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基准均是空气干燥基,而元素分析仅针对有机物进行分析,不包括灰分和水分。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包括: 热解炉,碳质材料在其中进行热解,所述热解炉为移动床、固定床、或振动床热解炉; 至少一个集气管和至少一个吹气管,位于所述热解炉中, 其中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壁上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壁的气体通道,用于使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与所述热解炉气相连通,在所述热解炉中生成的气态热解产物经所述集气管被迅速排出热解炉外,来源于所述热解炉外的吹扫气体经所述吹气管被送入热解炉中,并将热解炉中的气态热解产物吹扫到所述集气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在所述热解炉中有多个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集气管和吹气管在热解炉中成均匀和几何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集气管和吹气管间隔20厘米-50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吹扫气体选自惰性气体、烟气、冷凝后的气态热解产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集气管和/或吹气管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气体通道上方并被安装在所述壁外表面上的挡料板,用于阻止固态碳质材料进入所述集气管和/或吹气 管内部,其中所述挡料板的垂直投影面覆盖所述气体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挡料板沿垂直方向与所述壁的外表面形成的角度是可调节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和/或任何规则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气体通道为孔、槽、和/或任何规则形状的贯穿开口。
9.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还包括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管道连通和阀门控制系统,使得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互换。
10.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集气管中的气体流动方向与所述吹气管中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反或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下端或上端是封闭的。
12.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集气管和/或吹气管与泵相连,以便在集气管中形成负压、在吹气管中形成正压。
13.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热解炉的传热方式为:用气体或固体热载体直接加热所述碳质材料,或通过加热热解炉的壁和/或在热解炉中布置烟道间接加热所述碳质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吹扫气体是经冷凝分离出液态热解产物后的气态热解产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气态热解产物部分或全部来自所述集气管。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气态热解产物作为吹扫气体在进入热解炉中前被预热或与固态热解产物进行热交换。
17.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吹扫气体是为所述碳质材料热解提供热量的气体热载体。
18.如权利要求1-8和15-16任何之一所述的固态碳质材料热解装置,其中所述碳质材料选自于煤、煤直接液化残渣、重质渣油、焦、石油焦、油砂、页岩油、碳质工业废料或尾料、生物质、合成塑料 、合成聚合物、废轮胎、市政固体垃圾、浙青和/或它们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大大提高液态热解产物收率的碳质材料热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热解炉,碳质材料在其中进行热解,所述热解炉为移动床、固定床、或振动床热解炉;至少一个集气管和至少一个吹气管,位于所述热解炉中,其中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的壁上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壁的气体通道,用于使所述集气管和吹气管与所述热解炉气相连通,在所述热解炉中生成的气态热解产物经所述集气管被迅速排出热解炉外,来源于所述热解炉外部的吹扫气体经所述吹气管被送入热解炉中,并将热解炉中的气态热解产物吹扫到所述集气管中。
文档编号C10B49/18GK103242872SQ20121002796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7日
发明者崔哲, 翁力, 刘书贤, 赵香龙 申请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