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326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特别是关于可避免冷却器或排气系统所产生的热风造成的热危害,而达到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运转性能、消音性能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上,曾有过使曲轴面向车辆横方向而装载发动机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发动机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安装排气歧管的同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安装进气歧管,并配设覆盖所述发动机的上部的气缸顶罩和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箱。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4115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25158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中,使曲轴面向车辆的横方向而将发动机装载在车辆上,在该发动机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安装排气歧管的同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安装进气歧管,也有将内藏有进气通路、空气过滤室和共鸣器室的进气箱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上部。
此时,从位于所述车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冷却器或所述排气歧管所产生的热气沿着发动机上升,有时会出现进入所述进气箱的下方。
这样,从吸入口进入的外气在通过进气箱内时被加热,而会出现使发动机的输出性能降低的不利情况。
另外,在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进气箱所夹的空间内,配设有燃料喷射阀及向该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的传输导管,燃料喷射阀及传输导管内的燃料被热气加热,从而出现发动机的起动性恶化的情况。
进而,所述进气箱借助浮置橡胶安装在发动机的上部,这些橡胶类物件持续暴露于热气中,就使橡胶硬化而增加进气箱震动的不利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将内藏有进气通路、空气过滤室、共鸣器室的进气箱安装在发动机的上方,可以防止由冷却器及排气系统所产生的热风对进气箱及其周边的零件加热,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运转性能、消音性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针对所述不良状况,使曲轴面向车辆的横向方向而将发动机装载在车辆上,在该发动机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安装排气歧管的一侧,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上安装进气歧管,配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上部的气缸顶罩和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箱,其中,将该进气箱的内部空间通过隔壁划分为收容滤芯的空气过滤室、将外气导入该空气过滤室的进气通路和与该进气通路连通的共鸣器室,其特征是,将所述空气过滤室配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上方,在将所述共鸣器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的前方,同时,对所述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在车辆的横方向上形成全面覆盖,在所述空气过滤室和所述共鸣器室之间,形成将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外周隔壁从所述共鸣器室的外周隔壁分离开的贯通孔。
本发明的效果如果按以上详细说明,使曲轴面向车辆的横向方向而将发动机装载在车辆上,在该发动机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安装排气歧管的一侧,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上安装进气歧管,并配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上部的气缸顶罩和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箱,其中,将该进气箱的内部空间通过隔壁划分为收容滤芯的空气过滤室、将外气导入该空气过滤室的进气通路和与该进气通路连通的共鸣器室,将所述空气过滤室配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上方,在将所述共鸣器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的前方,同时,对所述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在车辆的横方向上形成全面覆盖,在所述空气过滤室和所述共鸣器室之间,形成将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外周隔壁从所述共鸣器室的外周隔壁分离开的贯通孔,故使空气过滤室从作为热气发生源的冷却器及排气歧管分离开而配置在进气歧管的上方,可以防止空气过滤室被热气加热。另外,在空气过滤室和进气通路的前方配置具有空气层的共鸣器室,由于对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的车辆横方向全面覆盖,故可以使共鸣器室起隔热材料的作用而防止对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的加热。而且,通过所述贯通孔部分,可以防止从共鸣器室的外周隔壁向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的外周隔壁传热,从而,可以防止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被加热。由于以上的构造,可以防止经由所述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吸入发动机的外气的温度上升,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
根据上述发明,使空气过滤室从作为热气发生源的冷却器及排气歧管分离开而配置在进气歧管的上方,防止空气过滤室被热气加热。在空气过滤室和进气通路的前方配置具有空气层的共鸣器室,由于对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的车辆横方向全面覆盖,使共鸣器室起隔热材料的作用而防止对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的加热。通过所述贯通孔部分,防止从共鸣器室的外周隔壁向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的外周隔壁传热,从而防止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被加热。防止经由所述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吸入发动机的外气的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性能。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气箱的平面图;图2为进气箱的左侧面图;图3为车辆的平面图;图4为发动机空间的平面图;图5为发动机空间的左侧面图;图6为表示外气流动的发动机空间的平面图;图7为表示外气流动的发动机空间的左侧面图。
符号的说明1车辆;2车体;9前轮;10后轮;11挡板;14发动机罩;15发动机空间;16曲轴;17发动机;18变速器;22冷却器;24空调电容器;25冷却器用风扇;26储存箱;27冷却器入口配管;31气缸体;32气缸顶;33气缸顶罩;34曲轴箱;35油盘;36油注入口;37排气装置;38排气歧管;39进气装置;40进气歧管;41进气箱;42上流侧壳;43下流侧壳;44滤芯;45空间;46隔壁;46a第1隔壁;46b第2隔壁;47空气过滤室;48进气通路;49共鸣器室;49a第1共鸣器室;49b第2共鸣器室;49c第3共鸣器室;49d第4共鸣器室;50浅底部;51深底部;52空气入口管;53空气出口管;54空气入口管;55吸入孔部分;56管路部分;57管部分;58空气出口软管;59节流阀体;60调压箱;61燃料喷射阀;62传输导管;63燃料配管;64空间;65加热器入口配管;66加热器出口配管;67外周隔壁;68贯通孔;69浮置橡胶;70支持部分;70a第1支持部分;70b第2支持部分;70c第3支持部分;71油况标尺;72塞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3~图5中,1为车辆,2为车体,3为右侧框架,4为左侧框架,5为前保险杠,6为前底梁,7为前上梁,8为前中构件,9为前轮,10为后轮。
所述车辆1上在沿车体2的横方向上配设有挡板11,在挡板11的前侧设有由右护板12和左护板13和发动机罩14所围成的发动机空间15。
在该发动机空间15中,使曲轴16面向车辆横方向、并将发动机17和变速器18并排装载在所述车辆1上。
另外,所述发动机17,如图3~图5所示,是由右发动机支持19、未图示的左发动机支持、前发动机支持20和后发动机支持21,支持向前侧倾斜的位置上,而装载在发动机空间15的右侧。
而后,所述变速器18连接在发动机17左侧的结合面F上,而装载在发动机空间15的左侧。
还有,在该发动机空间15的位置处,借助未图示的托座,作为在发动机17及变速器18前侧的前底梁6和前上梁7中,沿车辆1的横方向上安装长的冷却器22。
如图4~图7,该冷却器22,在前侧车辆的横方向上安装长的空调电容器24的同时,在后侧安装冷却器用的电动风扇25,在上部中央安装储存箱26,通过冷却器进口配管27及未图示的冷却器出口配管与发动机17相连接。
另外,发动机空间15,在发动机17及变速器18的后侧的挡板11上,安装有制动器的辅助器28及ABS(刹车防抱死系统)装置29。
还有,在发动机空间15位置处,离开变速器18的左侧的上方的左侧框架4上安装有电池30。
所述发动机17,如图5所示,在气缸体31的上部装有气缸顶32,在该气缸顶32上安装有气缸顶罩33,在气缸体31的下部安装曲轴箱34并且支承所述曲轴16,又在曲轴箱34的下部安装油盘35。
在所述气缸顶罩33处,以车辆平面视图来看,在其右侧前部分安装有可拆卸的油注入口36。
还有,在车辆横方向上,发动机17是在气缸体31和气缸顶32的右侧安装链罩,而在气缸体31、曲轴箱34和油盘35的左侧安装所述变速器18。
所述发动机17处,如图4~图7所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气缸顶32的前侧上安装有构成排气装置37的排气歧管38。
此时,所述排气装置37,在排气歧管38上连接催化转化器,并且连接在催化转化器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延长的排气管。
所述发动机17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气缸顶32的后侧上安装有构成进气装置39的一部分的进气歧管40。
该进气歧管40的上部,如图3~图7所示,配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17上部的气缸顶罩33和所述进气歧管40的进气箱41。
如图1及图2、图6、图7所示,在该进气箱41的车辆左侧前方部位上,在设置有用于导入外气的空气入口管52的同时,在所述进气箱41的车辆左侧后方部位设置有空气出口管53。
在指向车辆左侧的所述空气入口管52的上流侧处,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空气进口管54。该空气进口管54由上流端的吸入孔部分55、中间的管路部分56和下流侧的管部分57组成,而形成筒形。
而且,所述空气进口管54,为了不吸入通过所述冷却器22的热风,将上流侧的吸入孔部分55配置在所述变速器18的前方且上方、而从冷却器22上方离开的发动机空间15的左脚落部分,并且将中间的管路部分56从变速器18的上部向所述车辆1的后方延伸,并使下流侧的管部分57向所述发动机17侧弯曲而与所述空气入口管52连接。
在所述空气出口管53处连接空气出口软管58,如图4~图7所示,该空气出口软管58形成软管状,在发动机17的后侧向下侧弯曲并连接在节流阀体59上。该节流阀体59连接在所述进气歧管40的调压箱60上。
而且,所述进气箱41,如图1及图2、图6所示,是以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并备有所述空气入口管52的上流侧壳42,和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并备有所述空气出口管53的下流侧壳43构成,并且在上流侧壳42和下流侧壳43之间形成夹入滤芯44而形成的构造。
而且,借助隔壁46,将该进气箱41的内部的空间45划分为将收容了滤芯44的空气过滤室47,和所述空气入口管52与该空气过滤室47之间联络并将外气导入到空气过滤室47的进气通路48,以及与该进气通路48的共鸣器室49。
这时,在进气箱41的车辆横方向中央部分,将所述空气过滤室配置的所述进气歧管40的上方。而且,将所述进气通路箱48从空气入口管52的附近形成向车辆横方向延伸的同时,在进气箱41的略中央部分,使其向车辆后方弯曲,而使下流部分与空气过滤室47联络。而且,共鸣器室49是以与进气通路48的上流部分连通的第1共鸣器室49a及第2共鸣器49b、与中间部连通的第3共鸣器室49c,和与下流部分连通的第4共鸣器室49d构成。此时,将第1共鸣器室49a、第3共鸣器室49c及第4共鸣器室49d,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所述空气过滤室47及进气通路48的前方的同时,形成对所述空气过滤室47及进气通路48的车辆横方向上的全面覆盖。
如果详细说明,则第2共鸣器室49b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进气通路48的后方。第1共鸣器室49a位于进气箱41的最前部分,其后方被在车辆横方向上延伸的第1隔壁46a所覆盖。在该第1隔壁46a的后方车辆横方向的左侧上配置第3共鸣器室49c,而其右侧配置第4共鸣器室49d。还有,形成空气过滤室47的环状外周隔壁67,于空气过滤室47、第3共鸣器室49c和第4共鸣器室49d的临界部分处,与第1隔壁46a的后部相接而配置。另外,在外周隔壁67内形成贯通孔68,并且,在所述空气过滤室47和所述共鸣器室49之间,为使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外周隔壁67从所述共鸣器室49的第1隔壁46a构成分离。第2共鸣室49b由在从空气入口管52的附近开始向车辆横方向上延伸且弯曲后向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一侧延伸呈L形状的第2隔壁46b而形成。
随之,在从所述冷却器22及排气歧管38流来热气时,具备空气层的所述共鸣器室49起隔热材料的作用,在防止所述进气通路48和所述空气过滤室47被加热的同时,防止通过所述贯通孔68从所述共鸣器室49的隔壁46向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外周隔壁67的传热,并且防止通过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而吸入发动机17的空气的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发动机17的输出性能。
还有,在所述隔壁46形成时,对于所述进气箱41的上面和下面对峙的地方,形成从每个对峙面向进气箱41的内侧突出的凸状部位,使这些凸状部位的前端部位分别配接,形成所述隔壁46。
但是,从曲轴的轴心方向看进气箱41时,将进气箱41的上面,如图2及图5、图7所示,与所述发动机罩14形成具有所定间隙的相对面,而其下面形成所述共鸣器室49,并且,在位于所述发动机17的气缸顶盖33上方的车辆前方部位形成浅底部50,同时与该浅底部50相连接,而且,形成收容滤芯44的空气过滤室47,在位于所述进气歧管40上方的车辆后方部位形成深底部51。
而且,在安装了进气歧管40的发动机17的气缸顶32的后侧,如图5~图7,所述在所述发动机17的各气筒上安装有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61和向该燃料喷射阀61分配燃料的传输导管62。
还有,在该传输导管62处连接燃料配管63。所述燃料喷射阀61和传输导管62是在气缸顶32的后侧、配设安装在该气缸顶32的后侧的进气歧管40与所述进气箱41所夹的空间64。而且,从车辆1的上方看上述进气箱41时,使上述贯通孔68与配设燃料喷射阀61和上述传输导管62的空间64形成连通。
上述燃料配管63通过空气出口管58的左侧引导向后侧。在燃料配管63的下方、进气歧管40的侧面,配设有加热器入口配管65及加热器出口配管66。
还有,在上述进气歧管40和上述进气箱41所夹的所述空间64内配置燃料喷射阀61和传输导管62,且,通过该空间64与所述贯通孔68连通,使燃料喷射阀61及传输导管62的周边滞留的热气从贯通孔68向上方排出,防止燃料喷射阀61及传输导管62内所流的燃料的温度的上升,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17的起动性。
进而,从车辆1的上方看所述进气箱41时,具备借助该进气箱41的内周部的浮置橡胶69支持在所述发动机17上的支持部分70,该支持部分70配置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
也就是说,上述支持部70,如图1及图2所示,是由位于上述进气箱41的中央部分的第1支持部分70a、位于进气箱41的上述空气过滤室47的下方且车辆左侧部位的第2支持部70b,和位于进气箱41的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下方且车辆右侧部位的第3支持部70c构成,并将所述第1支持部70a配置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
随之,由于在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配置第1支持部分70a,使在浮置橡胶69的周边滞留的热气从贯通孔68的上方排出,在可以防止浮置橡胶69的热老化的同时,可以防止进气箱41震动的增加。
还有,将上述发动机17内的油量进行调节的油量标尺71配置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如图6所示。
随之,因为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已配置了油量标尺71,而在进气箱41上设置油量标尺71专用的贯通孔是不需要的,利用该空间使进气通路48成为弯曲很少的形状,可以提高发动机17的输出性能,或是可以扩张共鸣器室49而使发动机17的消音性能提高。其中,符号72为塞盖。
下面对作用进行说明。
在驱动所述发动机17时,向发动机17导入外面空气。
也就是说,如图4及图6的空白箭头所示,外气从所述空气进口管54的吸入孔部分55导入,经过中间的管路部分56和下流侧的管部分57,到达所述进气箱41的车辆横方向的一侧的空气入口管52。
另外,上述进气箱41内导入的外气,如图6的空白箭头所示,通过进气通路48从所述共鸣器室49的第1共鸣器室49a的后方到进气箱41的车辆横方向的中心部位,沿着包围贯通孔68的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外周隔壁67并向车辆后方弯曲,到达空气过滤室47。
还有,在该空气过滤室47内,经过向过滤面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配置的滤芯44,到达位于进气箱41内的下流侧的上述空气出口软管58。
之后,经过了该空气出口管58的外气,经过上述节流阀体59,通过调压箱60导入到所述进气歧管40,并导入到所述发动机17。
另外,在上述车辆1行进时,从车辆前方流入冷却风(也可以换称为“行进风”)。
也就是说,如图6及图7的黑色箭头所示,通过对所述冷却器22进行冷却的车辆1行进时的风压或冷却用电动风扇25,使冷却风从车辆的前方导入到上述冷却器22。
而且,从车辆前方流入的冷却风,如图6及图7中的黑色箭头所示,依次经过空调电容器24、冷却器22和冷却器用电动风扇25,在将所述冷却器22冷却后,变为热气到达所述发动机空间15内的所述发动机17的前面。
到达该发动机17的前面的热气,如图7的黑色箭头所示,与安装在上述发动机17的前面侧的排气歧管38处发生了热气合流,沿着上述发动机17的前面向上方移动,到达发动机17的上部所配置的进气箱41。
此时,在从所述冷却器22及排气歧管38所来的热气流到进气箱41时,具备空气层的上述共鸣器室49起隔热材料的作用,在防止所述进气箱41和所述进气通路48和所述空气过滤室47被加热的同时,防止通过在进气箱41内的中央部位形成的所述贯通孔68从所述共鸣器室49的隔壁46向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外周隔壁67传热,从而防止通过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而吸入发动机17的空气的温度上升。
而且,如图7的黑色箭头所示,热气的一部分进入上述发动机17和进气箱41的间隙中,通过上述共鸣器室49和进气通路48的下方,在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前方,且,引导到所述进气歧管40和所述进气箱41所夹的所述空间64内。
所述空气过滤室47的下面是由所述共鸣器室49及进气通路48的下方突出,挡住热气的行进方向。
在所述空间64内所述贯通孔68与上部形成连通,热气从该贯通孔68向所述进气箱41的上方排出。
如果补充说明,则对于所述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由于共鸣器室49上前方被覆盖,所以可以使暴露在热气中的范围能缩小。然而,由于共鸣器室49不是外气的流动通路,所以没有被外气加热的危险。
另外,所述进气歧管40和所述进气箱41所夹的上述空间64内配置有燃料喷射阀61和传输导管62,且,由于该空间64与所述贯通孔68连通,所以在空间64部位被导引来冷却风的时候,燃料喷射阀61及传输导管62的周边所滞留的热气从贯通孔68的上方排出,可以防止燃料喷射阀61及传输导管62内流动的燃料的温度上升。
进而,通过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配置第1支持部分70a,浮置橡胶69的周边滞留的热气也从贯通孔68向上方排出,在防止浮置橡胶69的热老化的同时,防止进气箱41的震动增加。
还有,通过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配置油量标尺71,使得在进气箱41上设置油量标尺71专用的贯通孔就不需要,利用该空间使进气通路48成为弯曲很少的形状,可以提高发动机17的输出性能,或是可以扩张共鸣器室49使发动机17的消音性能提高。
这样,以往的情况是,在安装在发动机的上部的进气箱内有空气过滤室和将外气导入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通路,和内藏有与进气通路连通的共鸣器室的配置,但是,此时,在进气箱集中进气零件、反而不能改善组装作业,通过进气通路及空气过滤室而吸入到发动机的外气被冷却器及排气管所发生的热气加热,导致发动机输出性能低下的问题。
但是,对于本实施例,由于将空气过滤室47配置在离开热气发生源冷却器22及排气歧管38的进气歧管40的上方,可以防止空气过滤室47被热气加热。
另外,在空气过滤室47和进气通路48的前方配置具有空气层的共鸣器室49,并且覆盖了空气过滤室47及全部进气通路48的车辆横方向,所以共鸣器室49可以起到隔热材料的作用,从而防止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的加热。
进而,通过所述贯通孔68可以防止从共鸣器室49的隔壁46向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的外周隔壁67传热,可以防止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被加热。
随之,通过所述进气通路48及空气过滤室47可以防止吸入发动机17的外气的温度上升,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17的输出性能。
另外,从所述曲轴16的轴心方向,例如从车辆左侧方向看所述发动机17时,将燃料喷射在所述发动机17的各气筒上的燃料喷射阀61,和将燃料分配在该燃料喷射阀61的传输导管62配置在所述进气歧管40和所述进气箱41所夹的所述所述空间64内,从车辆1的上方看所述进气箱41时,通过使所述贯通孔68与配置有所述燃料喷射阀61和所述传输导管62的空间64构成连通,即将在冷却器22及排气歧管38中产生的热气也进入进气箱41的下方时,也可以将热气通过贯通孔68从配设有燃料喷射阀61及传输导管62的空间64上方排出,这样,可以防止燃料喷射阀61及传输导管62内流过的燃料的温度上升,而提高发动机17的起动性。
进而,从车辆1的上方看所述进气箱41时,在该进气箱41的内周部分备有借助浮置橡胶69支持在所述发动机17上的支持部分70,通过将该支持部分70,即第1支持部分70a,配置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将支持部分70,即第1支持部分70a,设置在进气箱41的内周部分,在该第1支持部分70a借助浮置橡胶69支持在发动机17的情况下,虽然浮置橡胶69存在暴露在进入进气箱41的下方的热气而造成老化的危险,但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将第1支持部分70a配置在空气循环的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所以,可以防止浮置橡胶69的热老化,还能防止进气箱41震动的增加。
还有,通过将所述发动机17内的调查油量的油量标尺71配置在所述贯通孔68的内周部分,使得在进气箱41上为油量标尺专门设置贯通孔68就不需要,从而由于进气通路48及共鸣器室49的布置空间的自由度得到提高,因此,可以使进气通路48成为弯曲很少的形状而提高发动机17的输出性能,或是可以扩张共鸣器室49,而使发动机17的消音性能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使曲轴面向车辆的横向方向而将发动机装载在车辆上,在该发动机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安装排气歧管的一侧,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上安装进气歧管,并配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上部的气缸顶罩和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箱,其中,将该进气箱的内部空间通过隔壁划分为收容滤芯的空气过滤室、将外气导入该空气过滤室的进气通路和与该进气通路连通的共鸣器室,其特征是,将所述空气过滤室配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上方,在将所述共鸣器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的前方,同时,对所述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在车辆的横方向上形成全面覆盖,在所述空气过滤室和所述共鸣器室之间,形成将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外周隔壁从所述共鸣器室的外周隔壁分离开的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是,从所述曲轴的轴心方向,将燃料喷射在所述发动机的各气筒上的燃料喷射阀,和将燃料分配在该燃料喷射阀的传输导管配置在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进气箱所夹的所述空间内,从车辆的上方看所述进气箱时,使所述贯通孔与配置有所述燃料喷射阀和所述传输导管的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是,从车辆的上方看所述进气箱时,在该进气箱的内周部分备有借助浮置橡胶支持在所述发动机上的支持部分,并将该支持部分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是,将所述发动机内的调查油量的油量标尺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在曲轴面向车辆的横方向上,装载在车辆上的发动机的前侧安装有排气歧管、而其后侧安装进气歧管,通过隔壁将覆盖气缸顶罩和进气歧管的进气箱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空气过滤室、进气通路和共鸣器室,将空气过滤室配置在进气歧管上方,将共鸣器室配置在空气过滤室及进气通路前方、并形成对它们的车辆横方向上的全面的覆盖,又在空气过滤室和共鸣器室之间,形成使空气过滤室的外周隔壁与共鸣器室的外周隔壁分离开的贯通孔。从而,可防止冷却器及排气系统所发生的热风对进气箱及其周围的部件加热,使发动机的性能、运转性能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F02M35/14GK1966966SQ20061013872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4日
发明者粟田大雄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